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萧灼基 《中关村》2005,(1):50-50
中关村是中国的战略区域,这已经是一个共识。不过这种共识还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远未成为每个中关村人.每个北京人,甚至每个中国人的一种天然认识。  相似文献   

2.
中关村是中国的战略区域,这已经是一个共识。不过这种共识还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远未成为每个中关村人,每个北京人,甚至每个中国人的一种天然认识。为什么说中关村是中国的战略区域?就是因为北大清华等大学和中科院的作用。几乎全国的知识精英和科技精英都汇集在这里,几乎全国最优秀的青年都汇集在这里。现在中央讲人才战略,那么拥有70多所大学的中关村就是全国最大的战略区域。人才的作用是什么?人才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人才掌握着最先进的思想、技术,人才在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正是人才的作用,高新技术产业从中关村崛起,深刻地…  相似文献   

3.
张颐武 《中关村》2006,(5):107-108
这里记下的是一些中国的创新者的足迹。他们都属于中关村,属于这个中国高科技产业和文化创新的中心,他们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获得了人们的尊重。中关村二十多年的发展正是和这些人的努力分不开的,虽然历史有自己的命运,但如果历史里没有“人”的光彩,就会黯淡许多。正是这些人丰富了也充实了中关村,而中关村和这些人物一道,成了中国发展的最灿烂、最迷人的景观。  相似文献   

4.
夏颖奇 《中关村》2008,(6):37-37
中关村现在地域面积232平方公里,高科技2企业已经达到了两万家,在中关村这块土地上,我们有很多的大学,国际级的重点大学有30多所,加上普通大学大约70所,国家级研究院、研究所、工程中心有200多个,中关村到现在为止上市公司已经达到了107家,所以这是中关村的内涵。很多外国人或者是来宾,包括中关村人也经常问到,中关村究竟是什么?过去的20年,中关村是中国的创新中心,是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孵化器。中关村有什么样的作用呢?这些年对中国有什么贡献?  相似文献   

5.
《中关村》2006,(5):35-35
刚才主持人也说了新东方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我感到很高兴。也许我们会有勇气,也许我们还能够有足够的时间有所作为,把新东方在未来真正建成一所好的私立大学,现在还不敢说。但我们会一直努力。在我们新东方一直有一首歌,是从来不敢忘记的,就是在年轻时听到的一首歌叫做“永远相信未来。永远相信梦想”。面对中关村、中国的现实,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要承担自己的重任,我觉得中关村像根扁担。  相似文献   

6.
中关村近来多了一些咖啡馆、会所、俱乐部。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中关村咖啡馆的咖啡,会所的茶,飘出了浓浓的创业、创新的味道。本期杂志“封面故事”说的就是这一话题。3年前也是这个莺飞草长的4月,国务院批复成立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被国内外人士称为中国向创新型国家迈进的一个里程碑。3年过去了,科技能否引领转型?创新能否驱动中国?路途漫漫,关山重重。世界看中国,中国看中关村,中关村人深感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7.
纪世瀛 《中关村》2009,(2):56-58
在庆祝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中关村园区成立二十周年之际,我们回顾了中关村创业的伟大的历程,追溯了创新之源,展示了二十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使中关村人充满了骄傲和信心。  相似文献   

8.
马文良 《中关村》2013,(8):94-97
于滨成长在中关村,奉献在中关村,他要做一件不一样的事情:铸造"可信中国梦",强区强国,共建可信的、有爱的和谐中国。于滨是一个热情的人,讲话前先微笑,喜欢认真倾听。这位中关村国际孵化软件协会会长、中关村软件行业党委书记,算得上是老中关村人,他于1991年下海成立了北京微宏科技有限公司,成为  相似文献   

9.
《中关村》2013,(1):16-16
在辞旧迎新之际,温家宝总理视察了中关村,百度的欢声笑语,联想的驻足凝思,他的讲话温文尔雅,像春天般的温暖,“既是带着对大家的想念、对企业的关心,也是寄托着很大的希望,相信中关村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温故知新,25年前温总理对中关村电子一条街进行调研,“小荷才露尖尖角”;光阴如梭,25年后中关村已然成为世界瞩目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风景这边独好”。  相似文献   

10.
编读往来     
《中关村》2010,(2)
祝中关村创世界一流中关村作为中国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直被人誉为中国的硅谷。但我坚信,不久的将来,通过我们的努力,世界上一定会出现许多个某国的中关村。《中关村》杂志立  相似文献   

11.
安博的蜕变     
明星 《中关村》2012,(9):27-29
“中关村科技园区筹备的时候,我是管委会核心企业代表。现在看来,也是老中关村人了。”薛建国对中关村的感情很深。  相似文献   

12.
赵凤桐 《中关村》2010,(6):83-83
三年前,《中关村创新谱》问世,曾引起热烈反响。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教授把中关村称之为“中国未来的动力引擎”,这部书稿之所以受到关注和好评,那是因为“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创新英雄”。书中记录了中国创新创业的先锋,从陈春先、王选、柳传志到王文京、杨元庆、邓中翰、李彦宏、张朝阳……51位“知识英雄”,尽管他们创业的道路崎岖不同,但都来自于中关村。都是秉承“创新”理念,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们书写了中关村波澜壮阔的历史,正在描绘最新最美的画卷。  相似文献   

13.
《中关村》2009,(8):24-25
2004年8月9日凌晨,北京中关村。有“中关村第一人”之称的陈春先辞世。这一天,他70岁的生日刚刚过去三天。1980年10月,中国最顶尖的核聚变专家、46岁的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陈春先从美国考察回来,这已经是他两年里第三次访问美国了,这几次出国让他印象最深的倒还不是美国同行的学术进步,而是那个国家在技术产业化上的扩散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中关村》2009,(9):120-121
会议是商务活动的重要部分。作为一家真正了解并可满足商旅客人需求的国际商务酒店,北京中关村皇冠假日酒店深谙此道。坐落在中国硅谷之心的北京中关村皇冠假日酒店是中关村地区唯一的一家国际品牌五星级商务酒店,酒店拥有面积达48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300人的大宴会厅,2个多功能厅及8个30—100平米的会议室,以全面满足不同规模的商务会议需求。  相似文献   

15.
萧惑之 《中关村》2007,(10):106-109
鲁瑞清:“中国IT卖场研究第一人” “天下无人不识君”!在中关村IT卖场中,无人不识“鲁董”。“鲁董”是鲁瑞清在商界的昵称。大约是在前年的春天,我应《中关村》杂志卫汉青社长之嘱,陪同副总经理张芮女士去拜访鲁董,商谈关于合作办“店刊”事宣。事情虽没有谈出结果,可是鲁董却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老板桌上那台笔记本电脑,主人娴熟的指法犹如弹琴,仿佛敲打我的“心鼓”。  相似文献   

16.
中国第一村     
大卫 《中关村》2003,(1):88-88
中关村,可谓中国第一村。这样说,并不为过,不用我说。你也知道,中关村是中国的电子村。这个村子真大,它的高楼,玉米一样的挺拔,偶尔露出的阳台,就像玉米秆儿搂着的玉米棒子,你看到一批又一批的IT人员,蜻蜓一般,在中关村飞来飞去。在这个又名硅谷的村子里,每一天,都有大批大批的人,在此演绎词典里的那个叫做熙来攘往的词。这些年龄不同,相貌不同、步速不同、语调不同的人,可以说是中关村的常驻村民,他们有的很青春,有的不那么青春。像村子外面的人一样,他们也是凡夫俗子,也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有的独身,有的不再独身,这样说吧,在中关村,这些情况  相似文献   

17.
张颐武  曾颖 《中关村》2004,(8):22-22
中关村是一个提供了很多可能性的地方,不仅仅是大家想象中的只有高科技,其实这儿是给年轻人提供了很多机会,很多可能性,来寻找机会的一个地方。就好像很多人在美国要实现一个美国梦,这儿就是一个实现中国梦的地方。我觉得中关村在技术创造上很难说有多少贡献,技术创新还是国际上领先我们很多,但是中关村把很多很好的创造的精神体现了出来。另一方面是做了大量工作,让商业产业、让电脑真正在中国普及,这是中关村人艰苦奋斗的结果。从上世纪80年代我在这个地方生活就开始感觉到,是它真正让大家首先接受了信息时代的感觉,一个强烈的信息时代的…  相似文献   

18.
马文良 《中关村》2014,(10):20-21
2013年9月30日,对中关村人来说,是个倍感荣幸和值得喜庆的日子。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委员来中关村展示中心进行参观,作为政治学习中的一课,七大常委悉数到场。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对中关村发展提出了希望,同时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五个着力”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中关村》2010,(9):16-27
探寻中国大学的症结与出路 教育是一切文明的基础,而中关村集中了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78所高等院校,以中关村为代表的213家科研院所,以及2000多家海归人才组成的高科技公司,可以说中关村是中国人才和教育精英的汇聚之地,是孕育知识经济元素的摇篮。名为《中关村》,身在中关村,我们为此自豪,我们也为此投入精力和持续的关注。比如我们的杂志,  相似文献   

20.
卫汉青 《中关村》2023,(12):68-73
<正>纪世瀛是中关村传奇中的传奇,是贯穿中关村43年发展历程的一位代表性传奇人物。2023年秋天,一本沉甸甸的《43年创业心灵感悟》摆在我面前,这是纪世瀛先生的新著。纪世瀛何许人也?一位年逾八旬的中关村元老,一些媒体和社会各界的人喜欢称他为“中关村第一村民”。今天的中关村,已经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科技创新的样板,是当代中国最亮丽的名片。2013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政治局全体成员走进中关村集体学习,更是共和国未来发展方向的示范和象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