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劳务派遣亦称劳动力派遣、人才租赁、劳动派遣、劳动者派遣等。劳务派遣对促进派遣员工就业、提高派遣员工的职业技能和执业能力、保障派遣员工的合法权益、解决派遣员工的后顾之忧等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劳务派遣的广泛使用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当前劳务派遣也存在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2.
徐磊 《经济师》2009,(10):205-206
劳务派遣法律关系涉及用人单位、被派遣劳动者、用工单位三方法律主体。由于劳务派遣的特殊性,实践中发生劳动纠纷时,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往往相互推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充分的保护。2007年6月29日通过的《劳动合同法》专章对劳务派遣等问题进行了规制,对劳务派遣企业的资质、劳务派遣劳动合同与劳务派遣协议、被派遣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和用工单位间的权利和义务,法律责任承担等作了较为系统的规定。利益机制的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劳务派遣制度的构建促使各主体的利益得到合理的实现,利益关系达到合法并合理的相对平衡,促进了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劳务派遣滥用成为我国《劳动合同法》实施过程中最大的问题,严重损害了劳动者权益。目前劳务派遣滥用一词使用频繁,但国内外还没有界定此概念。对劳务派遣滥用概念的界定,应该是劳务派遣滥用规制研究的前提工作。劳务派遣滥用是相对于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正当使用而言的,它是指用工单位或者劳务派遣机构在劳务派遣用工过程中违背劳务派遣基本性质或者以规避法律规定为目的侵害被派遣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相似文献   

4.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型用工、就业形式,近年来在我国发展非常迅速。由于就业政策重效率轻公平,相关法律不完备,以及派遣劳动者维权能力弱,派遣劳动者面临职业发展前景不明晰、同工不同酬、社会保障权利缺失、职业技能培训机会少等就业风险。因此,为维护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必须发挥政府监管、法律规范和劳资集体谈判的共同作用,最终实现劳务派遣工作的"正规化"。  相似文献   

5.
良法能得以有效实施是法治的基本内涵,《劳动合同法》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一项基本法,在人口流动性极强的市场经济当下,有关劳务派遣单位的设立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切身利益。正因为现行《劳动合同法》在劳务派遣单位的业务范围、资质审查、注册资本设立规范上存在缺憾,才导致实践中劳动者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因而,有必要在立法中限制劳务派遣单位的业务范围,对市场准入实施许可制,完善资金制度,唯此方能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同工同酬的权利是被派遣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法定权利,但由于现行立法的缺失,被派遣劳动者的同工同酬权利形同虚设。究其原因在于现行相关劳动立法对同工同酬规定过于原则化而缺乏可操作性,尤其是行使同工同酬权利的程序缺失更是阻隔了被派遣劳动者的权利救济。在进一步明确劳务派遣中的同工同酬权利的同时,应从立法上规范和细化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同工同酬权利救济的程序,在强化劳动行政执法部门对同工同酬的监督的同时,从权利救济的途径、举证责任的分配等方面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7.
劳务派遣在我国迅速发展,但是,由于我国法律对于劳务派遣制度界定的不完善,造成一些企业肆意侵害劳务派遣员工的合法权益.我们应该努力规范和完善我国的劳务派遣制度,保障劳务派遣员工的合法权益,并促进劳务派遣行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当前我国劳务派遣员工的权益保障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目前劳务派遣在我国存在“三方关系”责任不明确,劳务派遣员工权益受损;同工不同酬现象严重,劳务派遣员工处于“二等公民”地位;民主政治权利难以保障,缺少单位参与话语权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从政策立法的硬性保障、柔性激励机制和发挥工会作用三个方面,提出了保障劳务派遣员工权益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三法一例下劳务派遣制度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岳 《经济论坛》2010,(11):55-58
随着我国2007年劳动领域三法一例的出台,劳务派遣制度首次被法制化,它是我国劳动法制的一大进步。但是,经过三年的实践,我国围绕劳务派遣发生的纠纷依然比较频繁,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时常受到损害。本文通过分析三法一例规定下的劳务派遣制度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劳务派遣制度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0.
《劳动合同法》第一次从法律层面肯定了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合法性,明确规定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之间是劳动关系,要求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之间签订劳动合同.针对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特殊性,《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中的劳动关系做出了有别于传统劳动关系的特别立法规制.本文认为,《劳动合同法》在调整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方面,在有关劳动合同试用期的适用、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的适用、惩罚性民事责任主体的范围、被派遣劳动者单方面预告解除劳动合同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应当进行补充立法完善,以更好地规制劳务派遣中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的用工模式被众多企业采用,它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在使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弊端。为促进劳务派遣业健康成熟地发展,应当进一步完善劳动派遣法律法规,加强对劳务派遣机构和用工单位的执法监督,加强对劳动者的跟踪服务管理,并切实保障劳动者权益。  相似文献   

12.
浅谈劳务派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合同法》作为我国第一部规范劳务派遣的法律,对理顺我国尚处于混乱状态的劳务派遣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与《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后劳务派遣单位将显著减少的预期相反,劳务派遣单位却仍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就带来了与劳动者、用工单位存在大量问题,如何解决好在劳务派遣中出现的问题就成为当务之急。文章结合《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务派遣的相关规定,理解和分析劳务派遣的内涵,劳务派遣的现状和问题,以及劳务派遣的发展趋势。有利于调整自身企业运作战略,充分有效地利用我国体力劳动者富余的资源优势,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务派遣市场,推进我国劳务派遣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劳务派遣用工制度成为《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备受社会责难的内容之一。要改革我国的劳务派遣制度将会是结构性的调整,涉及我国劳动合同法相关理念的修正。应以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为劳务派遣关系中劳动合同基础,以派遣期限为其劳动合同期限之例外,建立用工关系临时性与劳动关系相对稳定的劳务派遣机制,通过立法明确劳务派遣期限和劳务派遣中用工关系向劳动关系的转化条款,贯彻"雇用容易解雇难和派遣容易退回难"劳动法治理念,切实维护和落实同工同酬和社会保险权利,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以共同受益者承担共同责任,才能促成有序、公平的劳务派遣法律环境。  相似文献   

14.
劳动派遣是一种新型用工形式。外派员工最大的问题是工作绩效不高和较多的劳动争议。运用员工帮助计划(EAP)是解决员工心理健康问题的最优方案。EAP在国外发展迅速,但是在国内则处于刚起步阶段。将员工帮助计划应用于劳务派遣中,以提升外派员工工作绩效和减少劳动纷争,是中国劳务派遣中战略决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EAP的实施过程包括建立EAP团队、对EAP进行宣传、建立心理评估和心理档案、进行外派员工集体心理辅导和效果评估。EAP与劳务派遣的结合将成为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一种新趋势。  相似文献   

15.
关注     
《经济导刊》2008,(2):6-7
劳务派遣再掀劳动合同法争论新劳动合同法实施不过1个月,争论再起。近来,一些企业为规避《劳动合同法》,设法解聘正式员工,然后再通过劳务派遣公司派遣员工,从而达到既节约成本又规避责任的目的。针对这些  相似文献   

16.
延伊伦 《生产力研究》2011,(10):116-118
由于工会在劳动关系中代表性、独立性欠缺,维权手段不足,未能有效地履行其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责,劳动者的认同度下降,在劳动关系中的作用和影响力趋向弱化.依法确认劳动者和工会罢工的权利,是解决工会在劳动关系中边缘化问题的一条值得探索和肯定途径.  相似文献   

17.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与劳动者的关系由过去单一行政管理模式向多元化的模式转变。新的《劳动合同法》填补了我国"劳务派遣"的立法空白,对规范劳务派遣市场,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有着重要的保证和推进作用。本文就劳动派遣方面的法律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前,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人力资源管理当中一种新的用工形式劳务派遣工日渐重要。这种用工方式,是由劳务派遣单位、被派遣劳动者和用工单位三方共同组成的。这造成了劳动力的雇佣与使用相分离,在工作上,各方要处理的关系相对要复杂,即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的关系,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的关系,用工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在接收劳务派遣工的企业作为用工方,虽然能够满足企业对于员工的需求量,缓解企业的工作压力,但由于劳务派遣工的特殊性,在对劳务派遣工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了不少问题,从而对企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文章围绕人力资源管理中劳务派遣工用工形式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完善劳动派遣工用工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我国劳务派遣业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原因,并指出从提高劳务派遣单位资质、提供保护派遣员工的劳动权益的法律保障、加强对劳务派遣用工的管理和稽查力度等方面有效规制劳务派遣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孙茜 《时代经贸》2013,(2):195-195
本文从用人单位内部同工不同酬的层次分析了劳务派遣劳动者与正式雇员在工资、社会保障、工会会员权等方面的不同待遇,阐述了产生这一现象的法律、利益、行政监管、工会权益保障四个方面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