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经济人"与"社会人"--透析经济学两种范式的人性假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邓春玲 《山东经济》2005,21(2):5-8,39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经济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两种不同的经济学范式,在对经济行为主体人性假设问题上迥然有异。“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对经济行为主体的最基本的假设,“社会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经济行为主体的假设。本文从经济学中的人性假设着手,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进行了比较分析,为发展和完善经济科学进行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西方经济学沿着古典经济学提出的“经济人假设”奠定了个人主义的方法论基础,其利用资源稀缺、成本-收益、理性选择和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等分析范式来解释现实活动中的人,这使得西方经济学变成了约定主义的物本经济学后来加入了制度变量和伦理道德的因素,但其研究的人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相距甚远,因而失去了应有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通过对“经济人假设”的批判,坚持以人的发展为导向,确立了人的解放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的核心研究地位.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新发展过程中,仍要坚持以人的发展为导向,重视人在经济学研究中的价值,并将每个人的自由发展视为走向未来理想社会的基本原则,在经济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准确、全面地实现与弘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人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3.
张平  辛波 《特区经济》2007,3(8):281-282
两个范式之争实际上涉及的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两个范式的关系问题。近年来,中国经济学界对于改革与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分歧,如果追根寻源,大都派生于两种最基本的理论范式: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由于两种理论范式基于不同的思想体系并阐述不同的问题,硬要把二者统一起来或者用一方取代另一方,都是不足取的,也是不可能的。在研究中国经济学发展的问题上,坚持与探索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理论研究和学术探索才能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进行。而只有从实际出发,探索理论和实践中产生的新问题,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才能丰富和发展,才有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结合当代西方规范伦理学理论、古典经济学的市场经济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现阶段的人性假设做一个基本判断:人们在采取行动的时候更容易为自己的利益而不是为他人利益所打动,笔者把它称作"准心理学自利主义"。这种人性假设是对人的心理特征的一种事实假定,而非主张利己主义的伦理规范。这种人性假设与亚当.斯密的"无形之手"具有相似性,与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个人与社会关系论述也具有一致性,但它不是极端的利己主义,而是有限制地发展个人利益,是既体现效率又倡导公正的人性假设。它是我们制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然基础,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符合这种人性的"无形之手"和"有形之手"有机结合的科学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经济人"假设的反思与评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对人经济行为的基本假设,它是西方经济学的一切理论推导和政策决策的出发点和基础。“经济人”假设历经两个多世纪,在质疑和批判中不断的进行修正和完善,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对“经济人”假设所进行的修正和改进依然没有走出西方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和脱离西方经济学惯用的方法论。本文从回顾西方经济学对“经济人”假设的修正和完善入手,运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和唯物史观,从人的本质、社会的历史更替等三个方面来阐述“经济人”假设的硬伤所在,揭开“经济人”假设不科学的面纱。  相似文献   

6.
良好创新环境的构建是实现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创新环境的构建与人性假设有着紧密关系。中西方不同的“人性假设”造就不同创新环境。中国“完满人性假设”弹性虽大,突破创新较难。西方的不完满人性假设下的创新环境更优、但缺乏约束。当前我们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一种全面、具体的人性假设,创造最优的创新环境,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一、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关系阶段发展分析 纵观管理学理论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思想取决于管理者或管理思想家对人性的不同假设.我们知道,关于人性的假设从历史的进程来看,有"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到现在的"复杂人"假设.这些人性假设与同时代相应的管理理论或管理思想正好相对应.  相似文献   

8.
西方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在理论上存在严重悖论,经济人假设的泛滥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经济社会秩序。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人的经济行为研究方法论更具有科学性。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人的发展”,研究目标是推进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研究的核心是“如何增加和分享剩余”。增加和分享剩余的评价方法是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理论指导涉及中国向何处去问题。当前,在经济学教学与研究中,西方经济学的影响上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削弱和边缘化,我在某高校听老师讲,学生听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都觉得好笑。在中国这样一个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学生嘲笑马克思主义的现象很不正常。有人认为,西方经济学是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一些经济学家也公然主张西方经济学应该作为我国的主流经济学,来代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经济研究工作和经济决策工作中都有渗透。这种状况令人堪忧。有一位教授说,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经济学教材开始发生重大改变,中国经济学教育从以政治经济学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主,向以西方经济学为主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10.
西方管理心理学家关于"人性"问题的认识,主要有"经济人"、"社会人"、"自动人"和"复杂人"的假设,它们各有相关的管理措施.学校管理也一样,与校长对师生员工人性的认识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1.
科斯提出制度分析应该研究“实际的人”。经济学早期关于人的假设是接近“实际的人”的,但后来(尤其到新古典经济学)却越来越远离“实际的人”。经济学对人的认识经历了“实际的人”一“理性的人”一“实际的人”之循环,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制度与“实际的人”有着内在的联系,或者说,实际的人与制度之间有着一种互动的内在治理机制。制度可以平衡“实际的人”的内在动机的冲突和矛盾,使人的行为更加理性,从而有利于秩序的形成。制度(尤其是非正式制度)可以塑造个人,能扩展人的有限理性;制度大大地弥补了人们知识和信息的不足,也降低了社会交往中对人们认知能力的要求。同时.个人塑造制度,人性的演变影响着制度变迁的方向,对人的假设的变化是深入分析制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曾伟 《改革与战略》2012,28(3):26-28
文章对亚当·斯密在《国家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两部著作中的提出的"经济人"和"道德人",从人是两者的统一体这一思路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提出了"经济人"中"利己"的人性假设包含着"道德人"的"利他"成分;而"道德人"中的"利他"却又常常意蕴着某种"利己"。并认为以亚当.斯密《国富论》为发端的西方经济学实际上存在两个假设前提:一是由"经济人"假设引致出的"看不见的手"——价格机制;二是由"道德人"假设引致出的另一只"看不见的手"——信用机制——它保证了市场自由交易能够长期实施。此外,文章从我国社会贫富分化的现实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完善的新阶段,应改变"以经济为中心"观念,从"走向致富之路"向"走向道德之路"转变。  相似文献   

13.
从生态人看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锡强 《改革与战略》2010,26(11):16-19
生态人是指顺应生态发展规律,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和谐共存并协同进化的人,是对自然人、经济人、社会人等假定的扬弃。生态人是人从"片面独立的人"向"全面自由的人"发展过程中的"量中的部分质变",人的全面发展应把经济的视角与生态伦理的视角辩证地统一起来,坚持人的发展与自然的发展的统一,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化价值目标的统一,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论的内涵和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这一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自由发展和全面发展既是辩证统一的又有各自的内涵。人的发展的逻辑是从自由发展到全面发展。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随着人类社会的进程不断地螺旋上升。  相似文献   

15.
文章针对这几年的讨论,就人的发展经济学的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首先,人的发展经济学要以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为指导,以国际视野和胸怀吸收人类的先进文化和思想;其次,人的发展经济学是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有别于经济学的其他分支,如政治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等,否则,就没有建设的必要;再次,在经济学帝国中,最能体现人的发展经济学特征的是“每个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因此,其研究对象和边界就应该界定于此.凡是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相关的问题都应该纳入人的发展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包括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制度保障和人文道德环境等.  相似文献   

16.
郭毅 《改革与战略》2009,25(10):14-17
文章通过对马克思经济学经典著作中“人的本质”思想的解读,并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本质与人的行为假定进行比较,说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阐释“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此说明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基础、发展目的和发展条件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从源头——古希腊的科学知识和希伯莱的宗教信仰,还是从演化过程——古罗马时期、中世纪以及启蒙运动以来来看,西方社会的思维都具有强烈的自然主义和理性主义特质,而且这种特质越来越强烈。正是基于这种思维,西方社会把从自然界获得的普遍主义和个体主义拓展到对人类社会秩序的分析中,从而产生了先验的人性观。这是现代主流经济学所依赖的经济人假设之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18.
贾根良 《南方经济》2018,37(1):5-35
国际学术界有关产业政策的研究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理论范式:演化经济学和后新古典经济学,这两种不同的理论范式在发展经济学领域中表现为演化发展经济学和新结构经济学的不同。两者的产业政策基于完全不同的理论基础:技术赶超或比较优势;新结构经济学有关政府作用的理论仍是以新古典经济学的市场失败理论为基础的,而演化发展经济学则在批判市场失败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的新理论。在演化发展经济学家看来,新结构经济学不适合于中等收入国家,特别是在运用于作为超大型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国情时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即使是运用于低收入国家,也是有局限性的。事实证明,技术赶超而非比较优势战略更适合中国国情;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基础全面的价值链升级正是我国所有地方政府都面临的共同挑战,而《吉林报告》则忽视了这一关键问题。《吉林报告》的缺陷说明,聚焦于传统意义上产业部门之间区别的新结构经济学已不适应新国际分工对产业政策提出的新要求,演化发展经济学所关注的价值链特定环节、核心技术和组织能力已经成为产业政策的核心问题。因此,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摆在了中国经济学界的面前:是通过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国经济发展问题,还是在演化发展经济学基础之上,针对中国作为超大型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发展一种历史和国情特定的中国经济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9.
政府、企业与非营利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范式虽因组织目标的不同存在显著差异,但其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范式是明确的,取决于两个主要变量,一是人性假设,二是组织目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范式主要为基于x-理论和Y-理论的人力资源管理范式;政府人力资源管理范式主要为基于公平一效率型和效率一公平型的人力资源管理范式;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范式主要为效益驱动型或使命驱动型的人力资源管理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