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1992年以来,由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单边下滑,就业人数增长速度也基本上呈逐年下降趋势。而从登记计失业率这一指标看,它与经济增长率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即经济增长速度呈下降趋势,失业率却呈不断上升趋势。笔者在此试就失业的经济规律浅析其解决的根本途径。-。经济增长与就业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根据美国的统计资料,测算出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与失业率的关系的经验规律,称为奥肯定律。根据奥肯定律,当实际的经济增长低于潜在的产出水平时,就会出现真实失业率上升的趋势,因而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使实际经济增长率…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面临经济和就业双重压力,"奥肯定律"揭示,要想提升就业,可以考虑经济增长路径.然而我国经济多年的高速增长似乎没有使就业情况得到改善.除了国家公布的城镇登记的失业率与经济正相关,大量文献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低度负相关(刘渝琳,2005),不相关(姜巍、刘石成2005),甚至存在悖论(邹薇、2003).  相似文献   

3.
“奥肯定律”在中国存在着失灵现象,即高的经济增长率同时伴随着高的失业率。在“奥肯定律失灵”背景下,少数民族人口就业问题就更为突出。为了解决少数民族人口就业难问题,应发展教育,提高人口质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改变人口就业结构的不合理性和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对奥肯定律的偏离与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奥肯定律作为一个反映实际产出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经验规则 ,在实际中得到了良好的印证 ,但是中国经济呈现出与奥肯定律不一致的发展轨迹。本文通过 GNP、GDP与城镇登记失业率建构的模型表明 ,中国总量经济增长与城镇登记失业率之间的关系明显偏离奥肯定律。本文对三次产业分别考虑 ,使用就业人口指数取代传统的失业率指标 ,构造了能够反映中国经济运行的奥肯模式 ,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就业出现了新形势,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开始有学者对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证明"奥肯定律"在我国失灵,由此出现了"奥肯悖论"、反"奥肯定律"之说。黑龙江省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有不同于国际上及全国总体情况的特殊性和特定规律,对此进行研究可为黑龙江省经济增长战略,经济发展模式,就业政策的制定,解决就业问题的策略等提出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6.
二元经济条件下中国的菲利普斯曲线和奥肯法则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979年以来,中国的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是否存在比较稳定的菲利普斯曲线和奥肯法则的关系?如果不存在,原因是什么?可不可能存在另外某种形式的关系?本文的研究认为:由于存在大量的劳动力转移,中国的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与城镇失业率之间不存在稳定的关系,但与劳动力转移速度显著相关。因此劳动力转移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任务,而且是影响中国宏观经济稳定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失业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过高的失业率往往会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发展。经济增长速度快,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水平高,失业率低;反之,就业水平低,失业率高。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这种负相关关系己经被主流经济学理论和实证分析所接受。本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探寻了中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与这种传统经济理论相悖的现象,并据此总结了我国失业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奥肯定律"在中国存在着失灵现象,即高的经济增长率同时伴随着高的失业率.在"奥肯定律失灵"背景下,少数民族人口就业问题就更为突出.为了解决少数民族人口就业难问题,应发展教育,提高人口质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改变人口就业结构的不合理性和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9.
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按照奥肯定理,经济增长能够促进就业增长。本文以江西1981—2006年的GDP和三次产业的数据,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应用Eview5.1软件,实证分析了江西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相关关系,提出了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同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奥肯定律"是经济学最可靠的定律之一,但在中国却出现了"奥肯悖论",即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不平衡,增长模式出现了"就业排斥",这造成了增长结果并非是公平、合理增进全社会成员福利的。而破解"奥肯悖论"的根本策略应是建设"就业友好型"的增长模式,应制定和执行独立的就业促进政策,鼓励中小企业、第三产业和非正规就业。  相似文献   

11.
《重庆经济》2007,(2):15-17
一、重庆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 一般而言,经济增长水平越高,就业增长的水平也越高。就业弹性系数的变化能够反映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的关系,但对重庆现实经济运行的实证分析表明,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的关系与传统认识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
经济增长速度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经济增长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相辅相成,但归根到底,经济增长是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助推器,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最终要靠经济增长。根据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以及我国近几年的数据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与名义GDP的增长率之间存在着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今年国家制定了“压经济增长、保体制改革”以及2005年“转移农业劳动力800万至1000万”的宏观调控目标,对这二者之间关系的正确解读是经济快速平稳发展的关键。通过分析我们得知,适宜经济结构下的经济高速增长是迅速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奥肯定律在中国失效问题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肯定律阐明了国民生产总值与失业率之间负相关的关系。本文以2000-2008年我国GDP增长率与失业率的变化进行考察,发现中国的GDP增长率与失业率的变化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奥肯定律在中国失效。然后,本文分析了奥肯定律在我国失效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提高我国就业水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海南特区经济的复苏,海南就业形势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同时,也暴露出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协调、劳动力需求结构与供给结构不匹配、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率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与劳动市场不对接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加快城镇化进程、实施“小巨人”战略、健全劳动力市场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经济高增长为何带不来高就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增长了,就业率就提高了。”这是人们很自然的想法,也是世界各国规律性的现象。然而,这条规律如今在中国似乎不“灵”了,当中国正在为经济增长欢呼时,却发现失业率也在增长。2000年以来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节节攀升,目前已增至约2400万名,而农村还有1.5亿富余劳动力等待“消化”。“经济高增长带来高就业”的规律为何会在中国失灵?  相似文献   

16.
1990年代初期以来,美国绝对贸易逆差呈持续快速单边的上升态势,助长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者认为,贸易逆差损害美国经济增长和影响美国工人就业。本文以1980年~2004年的美国贸易逆差和相关经济数据作为基本分析依据、以相对贸易逆差及其变动作为基本分析指标、以基本的统计分析方法作为分析工具,对美国贸易收支与经济增长及失业率变动的关系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分析表明,美国的贸易逆差扩张与经济增长速度成正比例关系,贸易逆差扩张是美国经济景气的象征。用同样的方法检验美国的贸易逆差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发现贸易逆差变动与失业率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与贸易逆差扩张相对应的是美国失业率的下降。贸易保护主义者的贸易逆差损害了美国经济增长和提高了美国失业率等论点得不到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7.
经济增长与经济利益关系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这一重要的经济学理论命题存在着“替代论”与“互补论”的争论,而这一争论的实质又在于阐述经济增长与经济利益关系演变之间的关系。经济增长是经济利益关系演变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经济增长通过影响经济利益的总量,以及参与经济利益总量生产的要素报酬变化这一机制影响到经济利益关系的演变。经济增长影响经济利益关系改善受到经济增长水平、状态等因素的制约。在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波动、经济增长阶段下,经济利益关系格局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经济利益关系的变化也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反馈效应。  相似文献   

18.
王洪芳 《天津经济》2009,(11):22-25
天津市委、市政府在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实施积极的促进就业政策,协调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就业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呈现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失业率得到有效控制并呈稳中有降的良好态势,在劳动力供求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实现了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9.
李静轩 《中国经贸》2009,(16):22-22
一.有关金融与经济的理论争论 1.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关系 对于货币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西方古典经济学家根据萨伊定律提出了货币中性和信用媒介论,该理论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不影响产出、就业等实际的经济变量。后来的一些经济学家如K.Wicksell,虽然认识到了货币在经济增长中具有重大的、实质性的影响,但主要强调的是消除货币对经济的不利影响。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Friedman认为“货币至关重要”只是就短期而言,在长期中货币供给的变化只会引起物价水平的变动,而不会影响实际产出。Joan Robinson也认为金融体系的出现和发展仅仅是对经济增长的被动反应。  相似文献   

20.
蔡昉 《天津经济》2009,(6):83-83
“现在政府努力保增长,许多人预期,经济增长恢复了,那么很自然的,失业率就会下降,就业就会得到恢复。但是我也有一个担心,会不会出现一种情况,叫做无就业的经济复苏。”蔡昉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