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今年6月29日,“伊拉克与黎凡特伊斯兰国”(ISIL)或“伊拉克与大叙利亚伊斯兰国”(ISIS)宣布成立“哈里发国”(caliphate).我们认为,这一“建国”宣言并非仅仅是哗众取宠的口号.有迹象表明,“伊斯兰国”(IS)在其占领的叙利亚城市和乡村地区已经建立起有效的政权结构。  相似文献   

2.
外媒     
<正>《经济学人》2014.6.14恐怖主义新基地近日,"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在伊拉克发动凌厉攻势,剑锋直指巴格达。《经济学人》认为,"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不同于一般的恐怖组织,它寻求建立国家,其好战性正在阿拉伯世界散播。  相似文献   

3.
刘美 《环球财经》2014,(7):128-128
巴西世界杯冷门迭出,老牌强队纷纷阴沟里翻船,和他们同病相怜的,是一直被视为成功典范的美国外交政策.短短几天内,伊拉克局势急转直下,一个名为“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IL)的极端宗教武装迅速占领了伊拉克北部大部分地区,并开始威胁首都巴格达.美国在伊拉克战后重建中压制逊尼派的策略,被很多人指责为激化该地区教派矛盾的元凶.  相似文献   

4.
极端伊斯兰教组织“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IS)在中东的张狂吸引了世人的目光,而自去年下半年发生在乌克兰的事件,迄今依然没有得到解决的苗头.在这片纷繁的世界后,可能被人忽视的是普世主义在其间扮演的角色. 普世主义伴随着西方化、全球化弥漫全球,以影响国家自我定位为己任.一些东欧国家拜倒在它的石榴裙下,也有一些非西方国家的纷纷抵制.  相似文献   

5.
2014年4月,尼日利亚极端组织“博科圣地”(Boko Haram)绑架了两百多名女中学生,并宣称将她们放到市场上出售。此事件引起了国际社会对这个非洲恐怖组织的关注。跟叙利亚和伊拉克境内的“伊斯兰国”(IS)几乎同步崛起,“博科圣地”也于8月宣布建立“哈里发伊斯兰国”,导致国际上许多人误以为两者存在密切关系,甚至认为“博科圣地”是“伊斯兰国”在尼日利亚的分支。为了澄清这些误解,长期从事尼日利亚问题研究的法国学者德蒙特克鲁撰文分析了“博科圣地”的来龙去脉,指出该组织的崛起更多是尼日利亚内政问题导致,并遭到部分政治野心家的利用。他提醒国际社会,如果在不了解内情的情况下将“博科圣地”当作“伊斯兰国”的一部分贸然干涉,或将给尼日利亚这个非洲第一大经济体造成意想不到的动乱。为了解“博科圣地”的起源,首先应初步了解尼日利亚的宗教、政治和社会现状。尼日利亚有两个主.,‘要宗教:伊斯兰教(主要为逊尼派)和基督教(新教为主)。在人口数量上两教平分秋色(2011年统计显示,该国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口约占50.4%,信仰基督教的人口约占48.2%)。伊斯兰教的势力范围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区(图中绿色区域),基督教的势力范围主要集中在南部。在主要大城市中,两教人口都有分布。尼日利亚富于石油资源,是该国经济支柱之一,但已探明油田大部分集中于南部陆地和领海,使南方居民比较富有。北部则资源匮乏、临近沙漠,十分贫穷。因此爆发于北部的“博科圣地”危机不仅涉及宗教问题,也涉及南北地域冲突和贫富差距。现任尼日利亚总统古德勒克·乔纳森(GoodluckJonadan)信奉基督教,副总统纳马迪·桑博(Namadi Sambo)信奉伊斯兰教。  相似文献   

6.
郑浩 《科学决策》2007,(1):20-21
在国际反恐活动中,“三股势力”是指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国际恐怖势力。“三股势力”的表现形式虽各有不同,但本质却基本一样,从一开始就是以维护宗教为宗旨,主张民族独立为首任,建立大伊斯兰国家为目标。从区域上看,“三股势力”主要活跃于中国西部地区、中亚五国(即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以及西亚一带。但是,由于近期伊朗、伊拉克、叙利亚三国紧密高调的外交互动,  相似文献   

7.
东南亚禁毒     
东南亚禁毒泰国查获“粉红色海洛因”据外刊报道,自缅甸毒王坤沙投降后,泰国毒品市场严重短缺,致使由伊朗、伊拉克、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四个伊斯兰国家组成的“金弦月区”毒品乘机流人。泰国缉毒局局长宋差透露,不久前在曼谷国际机场逮捕了从阿富汗搭机前来的一名巴基斯...  相似文献   

8.
萨达姆之后:美国中东霸权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以美国中东霸权未来所面临的挑战为线索 ,前瞻伊拉克战争对中东政治和世界政治的影响 :在安全层面 ,美国将面对伊斯兰极端主义恐怖势力反弹的挑战 ;在推进中东民主化方面 ,美国将面临西方与阿拉伯伊斯兰政治传统在民主理念上的矛盾 ,同时在现实领域中也面临着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借民主化崛起的压力以及如何处置盟友君主专制制度的困境 ;在文化方面 ,“9·11”事件后在美国媒体推波助澜下日趋彰显的“文明冲突”的阴影将更加迫近 ;在美国与中东国家的关系方面 ,对于中东国家中的盟友与半盟友国家 ,如何避免“9·11”事件和伊拉克战争造成的消极影响 ,而使双方关系得以修复和巩固 ;对于“无赖国家”和“邪恶轴心” ,美国是否有决心和能力义无反顾地依次进行整治 ,都对美国的中东霸权战略构成了挑战。  相似文献   

9.
漫画     
《环球财经》2010,(9):19-19
零容忍 8月3日,纽约市城市地标保护委员会全票通过一项决定,同意在纽约世贸遗址附近新修建伊斯兰文化中心和清真寺,引发轩然大波,由此折射出“后9.11时代”美国宗教宽容和对穆斯林的忌惮,这种矛盾耐人寻味。 从伊拉克到阿富汗 巨额的军费开支让已深陷金融危机深渊的美国不堪重负,美国政府被迫决定在2011年年底之前从伊拉克撤军,同时增兵与塔利班激战正酣的阿富汗。可怜的美国大兵,前脚刚登上撤离伊拉克的班机,后脚又被送到了阿富汗泥潭。  相似文献   

10.
2001年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好战分子随时可能对吉尔吉斯斯坦发动大规模入侵,这是吉尔吉斯斯坦安全会议副秘书长在比什凯克召开的“上海五国”参加国专家会议上讲的一番话。阿斯卡尔·马梅耶夫少将在会见俄罗斯、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和塔吉克斯坦的护法机构和专门机构的代表时说:“对2001年伊斯兰极端主  相似文献   

11.
孙钰 《新疆财经》2013,(5):68-73
伊斯兰金融是伊斯兰教关于金融问题的教义与现代金融相结合的产物,近年来也扩展到了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是确立伊斯兰金融制度的两个中亚国家,同时也是制定伊斯兰金融法律的中亚国家.本文在对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两国的伊斯兰金融立法情况进行概括的基础上,对其伊斯兰金融法体系进行了详细论述,即两国在伊斯兰金融立法方面形成了涵盖法典、法律和部门规章的多部规范性法律文件构成的伊斯兰金融法体系;并对其立法进行了评析,认为在伊斯兰金融立法路径方面两国完全不同,在立法模式上两国既相同又有差异.随着伊斯兰金融制度在中亚五国的全面扩散,伊斯兰金融法律制度也将在所有的中亚国家确立.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伊斯兰教装饰风格形成之“意之源”、伊斯兰教装饰元素之“意之形”和伊斯兰教装饰艺术之“意之延”三个方面出发,探讨了伊斯兰装饰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实际应用手法与途径。指出伊斯兰装饰元素可适用于各种表现手段,我们要将伊斯兰的装饰图形运用在现代装饰设计中,并体现出中国地域广博的包容万象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合作     
《今日重庆》2008,(10):5-5
中国重庆——伊拉克库尔德地区经贸交流会”举行 8月28日,伊拉克库尔德省总理首席经济顾问阿卜杜拉和伊拉克库尔德地区商会副会长哈桑先生率领伊拉克库尔德地区经贸代表团一行80余人访问重庆。“中国重庆——伊拉克库尔德地区企业家经贸交流会”举行。伊拉克代表团此行带来了大量采购意向,包括用于战后重建的生活用品、工业设备、建筑材料、工业原材料、食品、钢材等。  相似文献   

14.
媒体速览     
正油价上涨引发经济增长担忧伊斯兰激进分子在伊拉克的活动使得世界油价在周一(6月23日)继续上涨,引发了市场对于经济稳定增长的担忧,特别是欧元区的经济增长已经开始放缓。伦敦和纽约的原油价格已经触及去年9月以来的最高水平,由于担忧伊拉克局势对原油  相似文献   

15.
媒体速览     
《中国经济快讯》2014,(25):14-14
油价上涨引发经济增长担忧伊斯兰激进分子在伊拉克的活动使得世界油价在周一(6月23日)继续上涨,引发了市场对于经济稳定增长的担忧,特别是欧元区的经济增长已经开始放缓。伦敦和纽约的原油价格已经触及去年9月以来的最高水平,由于担忧伊拉克局势对原油供应的影响可能会持续到今年晚些时候,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原油价格已上涨至107美元,在2014年年内上涨超过16%。高油价增加了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的成本投入,“两个领域的公司都表示,持续上涨的油价是成本增加的主耍原因。”市场调查机构Markit表示。  相似文献   

16.
2014年,欧洲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特征令人记忆犹新。第一,地缘政治冲突出乎意料地回归欧盟地区。克里米亚被侵吞,乌克兰冲突爆发,而俄罗斯总统普京与西方领导人之间的关系也日益紧张。不仅如此,伊拉克与叙利亚之间冲突的爆发、"伊斯兰国"(ISIS)极端分子的崛起也令西欧国家措手不及。人们可能会推测,西方国家近年来的经济低迷和政治软弱导致了替代性政治概念的出现。但事实上,欧盟国家已意识到,在其家门口发生的这一系  相似文献   

17.
8月14日,数百名伊拉克新闻工作者在巴格达市中心举行示威游行,要求保障言论自由和他们的人身安全。他们手举条幅高呼“拥护自由,反对封口”的口号,抗议对媒体的“恫吓和威胁”,要求政府阻止对新闻工作者的暴力袭击。据统计,自2003年萨达姆政权被推翻以来的6年中,已经有多达247名伊拉克新闻记者和媒体从业者因受到袭击和侵害而死于非命。  相似文献   

18.
郑国中 《江苏经济》2003,(10):62-63
通常情况下,企业总喜欢利用一些热点事件大做特做广告。伊拉克战争爆发后,中国企业便纷纷搭乘“战车”,比平时加大了广告的投放力度。凭借一篇放在《伊拉克战争报道》“正一位置”上的“多一些润滑,少一些摩擦”的电视广告,统一润滑油可谓出尽了风头。同仁堂公司的去痘产品“立消痤”也以“战痘即将结束”而粉墨登场,其“战痘”  相似文献   

19.
简讯     
《中国报道》2009,(1):10-10
美国布什遭“飞鞋”袭击 2008年12月14日,美国总统布什突然访问伊拉克,在他发表完一段讲话时,一名伊拉克记者将两只鞋朝他扔了过去。  相似文献   

20.
《环球财经》2014,(1):29-29
随着中国提出东海防空识别区,美国朝野对中国崛起的忧虑,再度触发美国、加拿大合并建立“大美国”以抗衡中国的声音。《华尔街日报》去年12月刊登加拿大女报人、具美加双重国籍的戴安·弗朗西斯(DianeFrancis)文章,强调美加合并的前提日益成熟,应进入两国政治日程。为了对付日益强大的华夏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的挑战,以及俄罗斯对北极资源虎视眈眈,美加如果僵化不动,可能会成为明日的葡萄牙或希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