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正>前不久,笔者听了一位老师执教的《三打白骨精》一课。这篇课文是根据《西游记》中的有关章节改编而成,故事生动有趣,人物栩栩如生。该老师在引导学生分析"白骨精"这一形象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师:我们都知道唐僧师徒在取经的路中遇到了很多的妖怪,每个妖精都有他的法宝,你们看白骨精的法宝是什么?生:变!师:就是一个字——变!她前后一共变了几次?生:三次!(先后出示白骨精三次变化,分别指名读)师:仔细看这三段文字,你觉得白骨精坏在哪儿?你有孙悟空的一双火眼金睛吗?生:第一变,白骨精变成了一个美貌村姑,来引起唐僧徒弟的动心。师:最主要让谁动心?生:猪八戒!  相似文献   

2.
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部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其他妈妈都非常羡慕你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相似文献   

3.
“好家长胜过好老师”早巳成为共识,因为每一个学生都天然带着他的家庭教养的基因.家长的观念和行为,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深远.好家长也能为孩子营造一个“小社会”,虽然当今社会戾气极重,似乎每一个国人都有一肚子火气,但我听过一位平和的父亲说:“我们生下来的社会是这样,是我们的无奈;我们的孩子生下来时如果还是这样,就是我们的无能.”多么暖心的一句话,可见家长是可以从点点滴滴做起,为孩子营建一个温情脉脉的成长环境的. 然而,我常与同事聊天,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是什么.身边的教师竟然不约而同地认为:除了一些无法改变的原因外,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家长问题.  相似文献   

4.
每当周末,不少孩子的最佳去处是动物园。我认识一位8岁的小女孩,从两岁开始,每到周末她都要叫着去看动物。可是当我问她,你知道老虎和大象都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林子里?它们和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它们现在面临着什么威胁?这位小女孩只是瞪着大眼睛等着我告诉她。  相似文献   

5.
自信可以使我们克服许多困难和弱点,它是成功的基础.自信可以激发我们的潜能,增强我们的个人魅力,使我们成为讨人喜欢的人.自信可以使我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使生活中多些快乐,少些烦恼.对于自卑内向的孩子,我们怎样才能让他们自信起来,快乐起来呢? 胡雨欣是我班的一名女同学,非常腼腆,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苟言笑,是一个非常安静的孩子,有时静得感觉不到她的存在.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总是静静地趴在桌子上,盯着老师,认真地听老师讲的每一个问题.她的成绩在班上算得上中上等.下课除了上厕所外总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老师叫她去和同学玩,她会冲你摇摇头,就算是对你的回答了.  相似文献   

6.
爱心教育的意义 当药家鑫无情地用刀捅死被他撞到但还可以生还的、家庭困难且有一个两岁孩子的妈妈时,相信所有的人都震惊了.人们指责他:没有人性!没有怜悯之心!没有爱心!在人们愤怒之余是不是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让他如此残忍!可以这样回答:是爱心的缺失使他这样没有人性,是爱心教育的缺失使他如此残忍.作为一名普通的少年儿童的教育者面对祖国的未来,相信每个人都不禁会深深自省,我们对少年儿童的爱心教育是否成功?少年儿童中会不会出现第二个药家鑫?  相似文献   

7.
音乐,可以陶冶情操;音乐,可以启迪智慧;能够让音乐陪伴一生,把音乐当成终生事业,是一种幸福.而将钢琴音乐视为生命的艺术家——朱雅芬老师,正是拥有这种幸福的人.今天,我们有幸走近这位培养了世界著名钢琴家郎朗的钢琴演奏家和教育家,领略她独有的教育风格和对音乐特殊的情感. 记者:朱老师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作为我国著名的钢琴演奏家和教育家,您介绍一下自己的音乐之路是从何时开始的? 朱雅芬:我的父亲是一位业余音乐爱好者,从小就培养我们欣赏古典音乐,家里还经常放古典音乐的唱片,当时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好,学术气氛也很浓.我有机会在幼儿园期间就开始学琴,我记得当时,我和我的两个妹妹,因为都仅相差一岁,所以还一起在幼儿园表演了六手联弹.  相似文献   

8.
祁群峰  郑怡 《中国西部》2014,(33):92-93
<正>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我们的课堂似乎也受到了影响,审视课堂,你会从一幕幕的镜头中发现,课堂节奏也有愈演愈快之势。在当下努力构建高效课堂的趋势下,似乎课堂的节奏不快、容量不多,就不是一堂成功的课。白岩松在《等一等我的灵魂》中讲述了一个墨西哥的故事:一群人急匆匆地赶路,突然,一个人停了下来。旁边的人奇怪地问:"为什么不走了?"停下的人一笑,说:"走得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现在,我们的老师也走得太快了,有没有考虑我们的孩子能够跟上你们快走的步伐?我们上课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我们是不是已经渐行渐远了?课堂中那一幕幕急匆匆的镜头,应该引起我们所有人的思考。镜头一:急匆匆的开始一位老师踩着上课的铃声,行  相似文献   

9.
周丽 《中国西部》2014,(16):110-110
<正>禁烟功臣林则徐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在现实社会中,有很多人不赞成给孩子留下物质财产,但我却赞成留给自己孩子一笔财富,我给女儿留了一笔与众不同的财富——笔记本。在中国做父母,想要守好一条界限并不容易,很多父母包办了孩子的一切,搀  相似文献   

10.
十年前,她仅仅是一位只有初中文凭,不暗世事的小女孩;十年后,她却成了400多人的“老师”,荣获宁波市劳动模范称号。十年前,她仅仅是一名只千过两年缝纫活,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打工妹;十年后,她却屡次拿到宁波市缝制比赛的冠军,被誉为“市操作能手”,转眼成了外来务工明星。当记者问她,是什么让她在这十年间,有了如此巨大的转变?她却谦虚地说:“不是我有多能干,而是这个时代给了我们机会,造就了我们。”  相似文献   

11.
十几年前,一位女老师站在大学的讲台上说:"现在才明白,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身体和孩子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女老师年近不惑,为人爽快、豪气,颇得学生的喜爱,尤其是男学生,与她真有称兄道弟的交情.对她的说法,我不知道应该如何理解,因为涉世未深,不明白搞清什么是属于自己的对人生有何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什么人生识字糊涂始?为什么越学越困惑?因为浩瀚的文明无法通透,因为古老的文化无法究竟.因为,大量的教育信息扑面而来,因为不同的老师见解不一,因为不同的学问五彩缤纷,因为不同的角度让人眼花缭乱,因为不同的学历、阅历和经历真正导致了一人一世界的复杂性、精彩性和无奈性. 有一点是肯定的,教育是一个人赢得尊严和未来的关键因素,教育是人与动物本质区别,有如下难题值得每一个老师和教育家深思: 1.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2.不接受学校教育是不是就没有了未来?换句话说,接受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能够走向成功吗?  相似文献   

13.
底线的突破     
我曾听到一个笑话,说一个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提问学生:李白为什么“停杯投箸不能食”?学生答:因为害怕是“毒米”;老师又问:为什么他说“举怀消愁愁更愁”?学生回答:因为喝的是“假酒”,当然会愁上加愁。 有人据此发议论说,现在除了说假话是真的,没有什么是真的了。想一想也是,我们看的是假新闻,读的是盗版书,种的是假种子,上的是假化肥,一个心灰意冷的人喝农药自  相似文献   

14.
读者     
生命难以承受择校费之重当同学们兴高采烈地参加结业典礼时,宁夏银川市13岁的小学毕业生秀秀(化名)却永远地离开了人间。在她留给父母的短短100多字的遗书里,“我是个差生”“我死了可以帮您节约10万元”等字眼,深深地刺痛着人们的心。一个小学生如何能为父母节约10万元呢?这10万元究竟是什么钱呢?相信每一个父母都它并不陌生,因为这就是在我们目前教育体制下最荒唐的一项收费——择校费!  相似文献   

15.
《重庆与世界》2017,(30):9-12
丁小彦老师从小便有当教师的绚丽梦想,十八岁那年终于圆了自己的教师梦.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她从一名普通的青年教师成长为重庆市、全国优秀教师,重庆市特级教师,作为高级教师的她,回望教育生活感受更多的是一种美好、甜蜜和奋进.在熟悉她的巴蜀同事的眼中,大家觉得丁老师更像是一座会生长的山,一本日渐丰厚的书,一艘渡人渡己的船.  相似文献   

16.
最近,一个33岁的美国女人抢了全世界的眼球,她叫纳迪娅·苏莱曼,一胎生了8个孩子。当全世界都在为她惊讶时,她的父母却不以为然。她的母亲说,她不应该再生孩子,因为她是个不负责任的母亲。原来她本来就有了6个孩子,而且是单亲母亲,自己一个不带,全都扔给年过花甲的父母。两个退休老人怎么养6个孩子?去年纳迪娅·苏莱曼父母不堪重负,已申请破产了。可是纳迪娅·苏莱曼不管,人工授精一下子又生了8个孩子。当有人指责她不负责时,正在读人类学研究生的纳迪娅·苏莱曼却说:"我毕业后,就会自己抚养这14个孩子,我会给他们提供一个幸福和健康的生长环境。"她凭什么养这么多孩子?而且还能潇洒地读研究生?看着她那种满不在乎还理所当然的神态,我开始对美国穷人的真实生活产生了兴趣。  相似文献   

17.
社保之变     
老了怎么办?我们将如何养老?这个话题沉重之余,又老生常谈.作为一个个普通的社会人,我们关注社保,因为这关乎我们每人最基本的切身利益,关乎我们的暮年之计.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老师,你爱学生吗?相信每位老师都会自信地回答:爱。诚然,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那么到底怎样的爱才算是真正的教师之爱呢?王老师是学校领导一致公认的好老师,她的教学成绩在同组中遥遥领先,经她教的学生即使英语再薄弱,成绩也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足球三则     
正1相伴,让我们向前看2014-11-6《大连日报》接到阿尔滨足球俱乐部王朝打来的电话,得知中国足协要在颁奖典礼上为我们大连市球迷协会颁一个"相伴20年"奖杯,我内心很是纠结:球队从中超降到了中甲,我们有什么心情去领奖?如果领的是一个冠军奖杯,那有多么展扬?我打电话征求著名导演杨道立老师的意见,她说必须  相似文献   

20.
杨一一 《今日重庆》2008,(11):143-143
2008年10月,晚上已能感觉到秋天的凉意,记者打电话给南坪中学的饶世勇老师约时间见面,但几次都是“该用户正在通话中”。“我在和一位家长谈她孩子在学校的事。”见面后她说,这学期留给家长的是小灵通,接电话就不怕影响家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