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很多企业都非常重视培训,也有人把培训看作是企业给员工最大的福利。然而,究竟企业的培训在企业行进中的作用有多大?是缺啥补啥还是需要有前瞻性?对于培训师来说,究竟需要具备些什么样的素质和条件?  相似文献   

2.
挠攘     
葛翔 《光彩》2000,(10)
背着手低着头走着,李梯子就觉着心里挠攘得慌,挠攘的是家里有楼、有票子、有老婆、有孩子,啥都不缺,唯独是这一段时日睡不着觉,吃不香饭,心里挠攘得想发火,看啥啥不顺眼。想当年,一挨木板床就能睡个囫囵觉,瓜干糊子稀饭能吃个肚光溜圆。如今啥都不缺,却憋得慌,不知干啥好。   李梯子是远近有名的“江南春”饭店的老板,四十来岁,镇上大小人物没有不知道他的,当年靠着辆脚踏车贩“泥鳅黄鳝”到县城,一步步起家。后来便在镇上开了家饭店,并学着城里人招聘了小姐当服务员,这事曾轰动了三乡八镇的子民,“不远万里”前来就餐…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缺啥补啥。那么,整天喊着钱难挣、利润低的零售企业究竟缺少些什么呢? 要想创造更多的价值,光靠打折促销并非长久之计。因为利润损失的关键在于是否发挥了供应链的作用。 国际知名的宝洁公司虽然身为制造商,对信息反馈的需求却比零售商还急。他们认为,一个产品从原材料到生产制造再到分销大约占用产品成本的75%。所以,宝洁CIO说:公司最高优先权是彻底改造供应链,以减少在一个循环中价值30亿的在制品数量。公司期望将65天生产周期缩短为30天。这样,经营资金将会提升15亿。这些必须通过与零售商的紧密合作才能…  相似文献   

4.
刘晓东 《中国品牌》2013,(12):91-91
海参本是无味的,为什么会在中华饮食文化中占据高位,成为L11珍海味之首呢?除了现代科学研究的营养成份十分丰富之外,也是因为它的“内脏再生功能”,触动了我们老祖宗的思想和灵魂,让他们产生了吃啥补啥的灵感。所以,海参在古老的中国食疗文化中,孕育着“以形补形”的养生哲理。  相似文献   

5.
“人家那啥,咱也那啥;人家不那啥,咱也不那啥;人家那啥,咱不那啥,显得咱们太那啥。”这不是一段绕口令,而是我的邻居“那啥大叔”在他的女儿出嫁前教育女儿的精彩话语。由此,村里的年轻人才都叫他“那啥大叔”。“那啥大叔”其实姓董名顺,人老实厚道得出名,在村...  相似文献   

6.
法制进农家,致富没麻达(麻烦、纠纷的意思)”——这是新疆奇台县西湾村农民王秋武的经验之谈。王秋武最早把法制引入家庭,是从十多年前开始的。当时,他所在的生产队开始搞土地承包责任制,许多人因怕政策变不敢向土地投资。王秋武却综合报刊消息和有关法规条款分析,认定农村改革不会半途而废。他从乡里找到县上,要求签订长期使用土地合同。当时有位领导说:‘“你只管种地,签啥合同哩?麻烦不麻烦?”王秋武坚持白纸黑字,选出现了全县第一份农民长期使用土地合同。拿到合同后,王秋武果断地赴内地考察、学习园艺技术,返回后投资改…  相似文献   

7.
王东京 《华商》2010,(3):18-18
虎年春节刚过,媒体便报出消息称南方出现了“民工荒”。起初我并不以为然,半信半疑。去年上半年,政府还在为农民工下岗头痛不已,可仅隔几个月,工厂怎会突然招不到人呢?难道真的是今天的劳动力短缺?细想不应该。十三亿人口的大国,缺啥也不会缺劳力。当然,我不是说媒体报道不实,打电话问过东莞的朋友,自己也赴浙江查访过,很多厂子招不到人确有其事。  相似文献   

8.
谢阳 《三联竞争力》2005,(12):69-69
沈阳有个拾破烂的叫王洪怀,他原本和其他拾荒者没什么两样,早出晚归,每天从垃圾堆里几分几角地掏。当年易拉罐是稀罕物,刚收时不知是啥东西,王洪怀拿到手里琢磨半天,看不出是什么做的。他跑到化验室求人给化验是啥成份,才知道是铝镁合金。  相似文献   

9.
我国外贸发展的热点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工贸易是否应当限制 加工贸易是改革开放之初引入我国的一种对外经济贸易形式,当时称‘蔓来一补”。其背景是我们一缺资金和外汇,二缺技术和设备,三不熟悉国际市场。“三来一补”正好可以弥补上述不足,利用我国沿海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实现经济起飞。引入“三来一补”还有一个原冈,就是它对国内市场和原有外贸体制基本上不造成冲击。  相似文献   

10.
嘿!一不留神,非洲咋还火啦?别忘了,人家有援助,自己也在拼经济。穷人开始有钱了,想干啥?买东西啊!钱不多,贵的买不起,可"中国制造"物美价廉,特实用。咱们去那里干吗?人家啥都缺,大陆货也是好玩意儿,投资办厂费用低,还实惠。  相似文献   

11.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作物微量元素缺乏已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认识辨别作物的缺素症状,对于提高中低产田的作物产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虽然我们可以测土施肥以防止缺素现象的发生,但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户很难做到,加上土地的肥力状况每年都在改变,直观的根据作物生长表现出来的症状来判断微量元素的缺乏情况显得更为重要。就象人一样,虽然医生可以借助各种分析化验手段来进行临床诊断,但是病人生病所表现出来的临床反应,仍然是医生诊断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 红火的买卖冷清了,你说啥滋味?张运涛就饱尝了这个苦涩。三年前,他在两大商场开了三家买卖:靓丽一族流行服饰、精品屋、达诚特种营销部。此外还在10多家买卖中有股份,还给10多家亲朋好友的买卖联系业务。真可说是要风有风,要雨有雨,一时间名声大震。可没想到,这下反倒坏了,他成了同行竞争的靶子。同行知道他思路活,点子高,所以都盯着他。他进啥货,别人就进啥货;他搞啥举措,别人就学啥举措。一下子,就把他的顾客群分流了。为了战胜对手,张运涛降低价格,以薄利多销来应战。结果初战告捷,顾客又多了起来。但没过几天,人家也降,有的一下子降到最低点,甚至是无利经营。结果有  相似文献   

13.
土地流转带来的近2500亿元市场,催生了新一轮的"上山下乡"。湖南益阳的农民贺清(化名)在老家拥有500亩农地的使用权,在外从事养殖业的他一直在寻找合适的种植户,来接手经营自己的农田。两年前,他偶然接触到了土流网,并在平台上做了登记。"以前就是朋友间打听谁要土地,没有愿意长期租的,价格也都很低。后来会上网了搜索一下土地流转,就看到(土流网)了,做个登记。第二天,就有人上门来测量了。"一口湖南方言的贺清向《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下称《21CBR》)记者回忆道。仅仅一天后,贺清便通过土流网找到了合适的果园种植户,双方签署了合作协议。当记者询问贺清,如今流转后的土地为其带来的实际收益时,他笑言增收了不少,"以前总觉得根本不能指望依靠土地赚钱"。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土地经营权的流转率仅为17%左右,与  相似文献   

14.
《中国供销商情》2007,(1):37-38
俗话说:庄稼一支花.全凭肥当家。春耕时节即将来临.为了保障用肥旺季的市场供应.各地各部门都在积极做好化肥的生产供应工作。然而.个别不法分子也往往利用这个时候采取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缺秤少量等违法行为大挣昧心钱.严重地坑害了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余明阳 《商界名家》2003,(11):86-86
我在陕北碰见一位十七八岁的小伙子,与他有过一段如下的对话:“放羊干啥?”“挣钱。”“挣钱干啥?”“娶媳妇。”“娶媳妇干啥?”“生娃。”“生娃干啥?”“放羊。”这就是价值观,是人们关于阶段目标与终级目标的设计.也是支配人们行为的原动力。企业家要做的.就是将各种人的价值目标归纳起来,创造出共同认可的价值观.让所有的人同时实现自己和企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供销商情》2006,(1):37-37
加入世贸组织后,各地都把加快发展绿色食品作为提高农产品竞争力、迎接国际市场挑战的重要对策。“绿色风潮”正在席卷神州大地。然而,越来越多的农民更想知道用什么肥料种出的产品能达到绿色食品质量标准。既能优质增产,又能减污节能;既能节水省工,又能规模经营;既能满足测土施肥需要,又能实现肥料深施。新型的绿色环保肥料来取代污染严重的化肥,必将是一种潮流。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土地整理内涵及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近年来,随着人口不断增加与城镇建设用地逐渐扩展,使得土地尤其是耕地相对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而耕地必须为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了实现耕地占补动态平衡的战略目标,各级政府与国土部门采取了许多应对措施,土地整理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现在土地整理已在全国各地特别是南方一些建设用地较为紧  相似文献   

18.
<正>种蘑菇,走进人民大会堂;中灵芝,带动全县致富;种香椿,一年稳赚十万;凭什么,他能干啥成啥? 一、以绝活抵制暴利确保长远发展有人说,武汉炒香椿种子,  相似文献   

19.
李妍 《中国市场》2011,(34):54-55
<正>冰天雪地里,小男孩抱着棵大白菜,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向一间茅草房。"娘,吃了半年白菜了,除了白菜和萝卜,还有啥?"你以为是春天啊,有菜吃就不错了!"我以后就要想吃啥就种啥,冬天也能吃黄瓜。"……这是电影《永远是春天》的开幕镜头,片中主人公的原型就是具有共产党员风范的王乐义,他在1989年首创了冬暖式蔬菜大棚,并将这一技术毫无保留地推广到全国29个省、区、市,引发了一场惠及全国的"菜篮子革命",结束了北方人在冬天吃不上新鲜蔬菜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正>卖同样产品,你只能卖到10元,可他的招法儿一变,却卖到100元甚至更多,神不神?一、化整为零赚差价干啥啥赚 1966年,王刚出生在西安市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但在很小的时候,他就表现出一种商人才有的精明。当时7岁的王刚和别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