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魏鹏 《发展》2008,(11):139-140
本文通过对兰州市旅游产业发展即存在条件的优势分析,认为兰州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阐释了这些优势条件未能充分发挥的原因,进而提出发挥这些优势条件特别是兰州所拥有的区位优势,将兰州建设成为西北地区旅游枢纽城市和游客集散中心,成为西北地区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2.
旅游集散中心服务供应链构建研究——以浙江舟山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散客和自助游客的客流量迅速增加,旅游集散中心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运作方式应运而生。然而,政府寄予厚望并大力投入建立的旅游集散中心,在运行中出现了散客使用率不高,运营困难的局面。文章以舟山旅游集散服务中心为研究对象,将服务供应链理论应用到旅游集散中心运作中,希冀对旅游集散中心的运营现状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3.
重庆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丰富的旅游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异彩纷呈的人文景观和山水园林的建筑格局,使重庆成为魅力之都、时尚之城。直辖九年来,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之下,重庆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可喜的成绩。今年,重庆提出打造“温泉之都”、“餐饮之都”的战略决策,引起海内外的广泛关注。重庆,正在朝着建设中国旅游经济强市,国内外知名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和长江上游地区旅游集散中心的宏伟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4.
区域旅游集散网络体系构建研究——以山东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柴寿升  林耸 《山东经济》2006,22(5):140-142
旅游集散中心在国内外旅游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普遍存在,区域旅游经济开发要有质的提升,旅游集散网络体系建设势在必行。在现状与意义分析的基础上,对深层次构建区域旅游集散网络体系的模式、机制与战略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旅游市场"散客化"潮流的背景下,国内各省市的旅游集散中心相继成立,但后续的运营状况却普遍存在不太理想的问题。论文从市场营销学定位理论的角度,收集相关资料和研究成果,认为对旅游集散中心概念界定的不统一,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一个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杨筠  荀关玉 《改革与战略》2011,27(6):120-122,125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区域合作已经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区域旅游合作也成为各地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分析了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框架下,云南省与东南亚国家旅游产业带建设的现状。文章认为,云南省与东南亚国际旅游产业带的建设应分为三个步骤:将昆明建成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旅游集散中心,建设云南与东南亚邻国的无障碍旅游区和共建泛西南—东盟国际旅游合作区。  相似文献   

7.
十一前夕.北京旅游集散中心去正式挂牌。这个集散中心将为到北京旅游的散客提供到八迭岭长城、颐和园和居庸关的3条“北京一日游”路线.而且价格也不贵。  相似文献   

8.
20世纪末以来,我国区域旅游发展迅速。区域旅游的发展,需要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综合的旅游中心城市作为支撑。通过对旅游中心城市研究进展的综述以及区域旅游中心城市概念的界定,以合肥市为例对合肥市建设全省旅游中心城市进行了SWOT分析,提出了建立五大中心和实施五大战略的合肥市建设安徽旅游中心城市的对策,为合肥市旅游业的发展和安徽旅游中心城市的建设提供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9.
塑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旅游形象--以广州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塑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旅游形象是提升城市地位,促进城市旅游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文章首先对城市旅游形象和城市形象概念进行了描述;再从城市形象的地缘、人文和政策三大识别系统出发,对广州的城市旅游形象进行分析,肯定了"花都、商都、岭南文化名城"的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一个城市文化旅游发展概念模型,通过对广东南海城市文化旅游发展案例的剖析,在区域情景之下对此概念模型做了进一步检验。文化创造、城市营销、设施与服务建设、公众参与是城市文化旅游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但一个城市究竟选择什么样的文化旅游战略更受到区域特征的影响。对我国后工业化城市而言,文化旅游发展需要转变政府角色,并建立基于需求而不是供给的战略逻辑。  相似文献   

11.
叶城锋 《科技和产业》2011,11(12):23-26
旅游购物是影响目的地旅游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旅游商品特色又是促进旅游购物行为发生的原动力。泉州市是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达,2006年,福建省政府在泉州建立了福建省海峡旅游商品城,作为海峡西岸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商品开发的重点示范城市。但泉州旅游商品有待深入开发、旅游购物环境有待进一步规范。以挖掘与开发泉州特色旅游商品、促进泉州旅游业全面发展为目的,本文在分析泉州旅游商品开发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挖掘地方特色资源,精心设计与制作特色旅游商品和美化购物环境,规范市场秩序,提高服务质量以及切实做好旅游商品营销工作、及时沟通旅游购物市场等三大策略。  相似文献   

12.
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带给游客全方位、全新的体验,然而目前多数旅行社都处于产品经济时代,少数发展到了服务经济时代。本文通过对无线导游机技术的创新,来充分实现游客体验的核心:个性化、人性化和价值化。  相似文献   

13.
旅游服务贸易以其广泛的综合性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显要位置。天津在开放开发新格局之下,充分整合旅游服务贸易诸多要素,利用近年旅游服务贸易快速成长的积累,搭载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和建设北方经济中心平台,不仅能促使天津旅游服务贸易自身水平的稳健提高,还将为天津现代化服务业探索出有益的道路而共同作用于环渤海经济增长极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构建合理的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对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地理数学方法以及GIS技术,采用最近邻距离模式和基尼系数的研究方法,从总体空间分布类型与区域内空间分布均衡性两方面对运城市19个A级景区空间结构进行测定,发现运城市A级景区在地理空间内呈凝聚态分布,其在4大地理区域中亦呈集中分布,空间分布均匀度很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景区分布与地形地势、交通线路的相关性。最后,对运城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优化的实施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5.
旅京入境游客旅游认知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北京入境游客人数保持持续稳定。如何提高旅游目的地宣传促销效率、完善整体形象、提高旅游企业服务水平、设计旅游产品,主要入境客源国游客的旅游认知行为成为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以市场抽样调查结果为依据,分析旅京五个主要客源国游客认知差异,这对于旅游目的地保持入境旅游的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曹灿明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3):10-13
2008年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重大负面影响,中国企业尤其是外向型企业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很大,进而影响城市居民的实际收入和预期收入,从而对其旅游消费产生影响。文章以江苏省五座城市居民为例,采用调查问卷形式调查和分析金融危机对城市居民旅游行为的影响,并重点分析金融危机对不同性别、年龄、学历、收入和职业背景的城市居民旅游行为影响,最后对如何减小金融危机对城市居民旅游行为影响,合理引导城市居民旅游消费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游客满意度是衡量一个旅游景区旅游服务质量的综合性指标,是增强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以运城市为例,对文化景区的游客满意度进行了实证研究。从分析影响满意度的因素入手,构建了一个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主成份分析法从33个指标体系中提取出7个主要因子。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进一步萃取4个重要影响因素,分别是旅游资源的特色、景区讲解服务、景区的食宿条件、景区的娱乐性。  相似文献   

18.
高维全 《特区经济》2011,(4):163-165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建设无障碍旅游区成为实现辽宁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和有效保障。文章通过分析辽宁省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无障碍旅游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蒋丽娜  张树夫 《特区经济》2007,225(10):186-188
水域旅游资源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开发好风景区水域旅游资源意义重大。该文在介绍风景区水域旅游资源相关概念和研究的基础上,以九鲤湖风景区为例,运用SW OT分析法,分析和评价了九鲤湖风景区水域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提出要注重水域的生态保护、开发适合各年龄层次的水域旅游产品、深入挖掘水域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等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