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无规矩不成方圆──浅谈粮食调拨郑励志粮食调拨是实现粮食大流通、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全国粮食总量平衡及地区间余缺和品种调剂的必要手段。在1993年4月召开的'93全国粮食交易会上,作为统购统销年代粮食“四统一”重要支柱之一的粮食计划调拨,宣布...  相似文献   

2.
国家出台粮食购销新政策国家最近出台粮食购销体制改革新政策,其中规定各地不能设置关卡,搞粮食地区封锁。这些新政策包括:l、坚持国家500亿公斤定购粮任务不变、定购粮价格不变,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实行价外补贴。今后地区之间的粮食余缺调剂和品种调剂,由各地自行...  相似文献   

3.
政策咨询     
政策咨询国家出台粮食新政策国家最近出台了粮食新政策:一、坚持国家1000亿斤定购粮不变,定购价格不变,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实行价格补贴。今后,地区之间的粮食余缺调剂和品种调剂,由各地自行组织粮食企业到产区县以上粮食批发市场购买。二、从今年起,国家不再给各...  相似文献   

4.
实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是我国粮食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它的核心,是通过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粮食事权,在搞好地方粮食平衡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全国粮食平衡,以保证供应,稳定市场。实行这个管理体制之后,在粮食流通上将出现哪些新变化呢?第一,地方粮食平衡由省一级政府安排,并层层建立责任制。地区间的余缺调剂,也是主要靠余粮区与缺粮区通过购销活动来调剂。第二,粮食经营实行“两线”运行,政策性业务由各级粮食局、粮管所(站)、储备粮库等负责;其他国有粮食企业要面向市场,搞活商业性经营。第三,粮食商品流通市场更加…  相似文献   

5.
田波  王雅鹏 《农业经济》2000,(12):10-11
伴随着我国粮食暂时的结构性过剩阶段的全面到来,我国粮食供求总量平衡的矛盾得到了缓和,相反,结构平衡和区域平衡矛盾却日益上升,成为了粮食供求平衡中的主要矛盾。区域间流通与平衡受阻,农户间结构趋同,区域自保,在非高产区种植无比较优势的粮食品种,以排斥区外粮食流入等问题日益突现,急需从区域平衡的角度出发,探讨可资应用的新型区域平衡模式,以化解矛盾。 一、我国有关粮食供求平衡的模式及其分析 1、库存储备型年际间平衡调节模式。即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通过库存吞吐来调剂年际间粮食的余缺,在粮食丰收年景加大…  相似文献   

6.
国家最近出台了粮食新政策:①坚持国家500亿公斤定购粮不变,定购价格不变,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实行价格补贴。今后,地区之间的粮食余缺调剂和品种调剂,由各地自行组织粮食批发市场解决。②从今年起,国家不再给各地下达粮食议购任务,并由各  相似文献   

7.
1994年以来,中央给我区安排了相当数量的粮食调拨任务,包括进口粮、市场调剂粮及国家专项储备粮的调拨,这对于调节我区粮食供应品种结构,确保粮食供应,稳定市场,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整个调粮运作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体制、操作上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一、症结1.粮食调运实行“钱随粮走”,未能充分发挥其原有的作用。1993年,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粮食调拨程序也相应发生变化,省间的粮食调拨由原来的“‘粮食先发,货款托收承付”改为“钱随粮走,先款后货”。“钱随粮走…  相似文献   

8.
私营粮商在地区间品种调剂、余缺调剂中发挥了一定作用,而且价格合理,服务周到,农民愿意售粮给私营粮商。据了解,仅武胜县,经工商部门批准发放了营业执照的私营粮商数比粮管所还多。但是,私营粮商的发展和经营,也存在不少问题。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不具备收购条件的私营粮商不乏其数。主要表现为:一是收购场地不符合收购条件,一般都没有经过隔潮处理的仓库,大多只有一个、多则两个门市,甚至还有露天堆放粮食的情况;二是从业人员素质达不到要求,他们不论新粮或陈化粮,只要能赚钱就一律收购,许多陈年老谷通过多次加工整理后,其…  相似文献   

9.
《粮食经济研究》2005,(5):29-38,59
一、宁波市粮食产需预测 2000年以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宁波市粮食产需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粮食种植面积和粮食产量急剧下降;而与此同时,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推进,粮食总需求和总产量缺口连年增加,粮食产需已由上世纪的总量基本自给、品种余缺调剂,转变为目前的全面缺粮格局,商品粮食流通数量和范围亦随之迅速扩大。  相似文献   

10.
集市贸易是现阶段国家管理下的商品交换和调剂物资余缺的场所。由于集市贸易受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价格问题主要是强调随行就市、协商议价。这在某一历史、经济条件下无疑是正确的。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流通的进一步活跃,集市贸易巳由原来的对手成交、调剂物资余缺变为商品交换。特别是蔬菜体制改革和猪肉、粮食等品种放开后,一些消费者生活必需的农副产  相似文献   

11.
四川的粮食初级市场《四川省志·粮食志》中的一节李树棠一、市场布局鸦片战争前后,四川大约有3000个市场,其中90%以上属产销直接见面和农民之间进行余缺、品种调剂的初级市场。①这些市场分布在水陆交通比较方便的大小城镇,形成了一个遍及全川的场市网。平原、...  相似文献   

12.
1 当前粮食市场建设的主要问题1.1 普遍有场无市 1990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强粮食购销工作的决定》中提出:“各级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管理,逐步建立粮食批发市场,开展有组织的余缺调剂,搞活粮食流通渠道。大米要允许省际间地、市、县自行调剂。”同年10  相似文献   

13.
高宋 《粮食经济》2001,(4):17-17
国家调节粮食供求余缺平衡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是粮食储备调节。由政府进行控制,有效地调节粮食生产的季节性波动,年度间的丰欠和供应品种结构,是一种风险小、安全性高的调节手段。但政府要承担收储费用、仓储建设费用、管理费用和自然损耗等,运作成本比较高。二是国内粮食生产结构和布局的调整。这有利生粮食生产结构和布局的调整。有利于粮食生产结构的优化,有利于解决段质粮、专用粮的供应矛盾,对总量余缺进行部分调节。而且便于政府控制,风险也小。三是粮食进出口的调节。这适用于粮食季节性、偶发性、连续性的甚至较大的粮食余缺调节、品种结构调节及区域性供求矛盾的调节。这三条调节粮食供求平衡的途径都是行之有效的,但应根据粮食供求情况变化有所侧重。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要根据我国国内粮食供求状况和国际市场粮食供需量和粮价状况来决定我国粮食供求平衡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4.
刘佩贞撰文认为,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粮食市场体制,首先必须搞好计划调节,把握好几声、:(1)发展粮食生产,增加粮食总量;(2)掌握充足的粮源,确保“两个平衡”的物质基础;(3)加强计划调拨,明确责任,合理确定调拨价格.理顺钱粮关系,协调产销区关系;(4)搞好进出口粮食调节。其次搞好市场调节,做到“四管四放”:一是粮食收购期间管住,完成定购任务后放开;二是大品种管住,小品种极开;三是管住批发放活零售:四是管住军供民食,放活粮食销售。再次促进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实现粮食总量和地区平衡,具体做到…  相似文献   

15.
随着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木断根高粮食的做东羊案R由余缺调剂逐步地向品质调剂转变。从粮食库存和市场需求的现状看,粮食生产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扩大粮食生产和经营的市场份额,缩小保护价收购的品种和数量,遏制粮食企业的亏损,减轻各级财政负担,是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因此,一些不适销对路的劣质粮种免不了遭受淘汰的厄运。摆在农村、农业、农民面前亟待解决而又须长期解决的重要课题是——如何搞好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币场竞争。一、调整粮食种植结构须以提高粮食总产为前提。…  相似文献   

16.
加强宏观调控 理顺粮食产销关系宁允祯正确处理好粮食产销区之间的关系,是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三个稳定"(粮田面积、粮食总产、粮食库存)、"两个平衡"(总量平衡、地区平衡)的具体措施之一。粮食余缺调节既是经济工作,也是政治任务;既要考虑经济效...  相似文献   

17.
要重视粮食计划调拨吴嵩山,张彦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原有粮食产销区计划调拨功能已大大弱化,粮食“两个平衡”受到了冲击和影响。从当前情况看,改善粮食计划调拨办法,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体制下计划的调节作用,在搞好“两个平衡”工作中仍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粮行米市与坚持“一主多辅”的关系郑时藩本文结合福州市粮行米市多渠道经营现状,对“一主多辅”问题谈几点看法。粮行米市出现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流通格局。为调剂粮食余缺和丰富市场粮食供应品种起到一定作用。在沿海各地,福州市粮改实行多渠道流...  相似文献   

19.
当前,随着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粮食的供求关系已由余缺调剂逐步向品质调剂转变。因此,如何搞好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是摆在农村广大干部和农民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中长期粮食进口趋势浅析李思恒中国人多地少,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粮食将是偏紧的。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最根本的出路在发展粮食生产,节约粮食消费。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粮食进出口贸易,作为调剂国内粮食余缺的补充措施,也是必要的。有的同志由于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