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文章阐述了服务贸易总协定的义务与原则,分析了服务贸易总协定对我国的影响,进而对如何利用服务贸易总协定来兴利除弊,发展我国服务业提出了建议,认为在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中,应该注意开放的基本步骤和顺序,适当的利用贸易壁垒对国内还不够成熟的服务产业进行保护,等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际服务贸易呈现出如下发展趋势:新的服务业不断涌现,国际服务贸易结构加速调整升级,国际服务贸易的区域不平衡性继续存在,国际服务贸易壁垒将更多、更高。我国应优化服务贸易结构,加大新兴行业发展,分层次逐步开放国内服务贸易市场,强化政府的引导和辅助作用,从而促进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作为国际贸易的新模式和新形态,数字服务贸易已成为全球贸易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但各国贸易博弈思想严重,诸多限制性措施阻碍了数字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从国际格局来看,数字服务贸易限制措施量多、面广,国别之间存在较强的异质性。目前,较受认可的数字服务贸易壁垒测度框架是经合组织开发的数字服务贸易限制指数(DSTRI)分领域体系。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对(数字)服务出口、价值链以及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均会产生抑制作用,全球性对话、协商和谈判是当今数字服务贸易壁垒治理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4.
郭玲 《大众商务》2010,(12):28-28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实体经济发展放慢,服务业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作为WTO十二大类服务贸易中的一类,保险服务贸易的发展对一国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金融危机发生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政府应利用政治力量,促使外国消减保险服务贸易壁垒。同时,采取措施以适应国际资本转移潮流,使我国保险服务贸易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实体经济发展放慢,服务业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作为WTO十二大类服务贸易中的一类,保险服务贸易的发展对一国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金融危机发生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政府应利用政治力量,促使外国消减保险服务贸易壁垒.同时,采取措施以适应国际资本转移潮流,使我国保险服务贸易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金融危机下国际服务贸易壁垒对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前,金融危机漫溢全球,贸易保护风生水起,与严厉的货物贸易壁垒相比,服务贸易壁垒形式多样,以资本壁垒、自然人流动壁垒和投资壁垒为主要形式,其“就业保护主义”和“金融保护主义”的倾向十分明显,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复杂性和隐蔽性等特点。国际服务贸易壁垒对世界服务贸易产生了巨大影响的同时,也为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回流和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时代,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五个方面,即发展加速化、高科技化、非平衡化、结构优化和贸易壁垒的隐蔽化。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中的问题主要是出口有限、结构不合理和竞争力弱,应该从加强政府扶持、优化产业结构和完善立法等方面入手加快服务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美国和澳大利亚倡导高标准的服务贸易谈判——TISA(Trade in Service Agreement,服务贸易协定)谈判,其成员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的70%以上被认为是服务贸易自由化中最热门、最有发展前景的谈判。使用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模型,对TISA谈判可能达成的不同成果及中国的不同参与路径进行模拟,从宏观经济、服务业和服务贸易三个角度定量测度主要经济体和中国的潜在影响。模拟结果显示:TISA谈判成员进行服务贸易壁垒削减会产生比较明显的贸易创造效应。在TISA谈判成员达成较低水平服务贸易壁垒减让的情况下,中国的主要经济指标均会提升;若TISA谈判成员达成较高水平服务贸易壁垒减让时,中国会遭受较大损失。中国除建筑服务业外,其他种类服务业的产出均会产生增长;中国所有种类的服务贸易出口均会出现增长,增长幅度居前的种类有通信服务、保险服务、建筑服务和贸易服务。  相似文献   

9.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全球贸易陷入贸易保护主义的泥潭,贸易壁垒层出不穷。其中,反补贴日益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设置贸易壁垒、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手段。我国成为最大的受害者。从法律视角来看,我国遭遇的反补贴贸易壁垒既有多边层面上的诱因,也有单边层面上的诱因。为了减少或消除反补贴贸易壁垒,我国一方面要充分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和推动WTO相关规则的完善,另一方面也要完善国内相关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0.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服务业在国际服务业的冲击下,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与挑战。本文在分析了不完全竞争下的服务贸易模型的基础上,就贸易壁垒和市场准入进行了探讨,得出了服务贸易的自由化程度或多或少地依赖于市场准入程度和国内产业竞争程度的结论。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对我国入世后服务业的开放竞争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1.
FDI对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金融服务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FDI的流入在促进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对1998-2007年期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可见,FDI对我国银行业和保险业的贸易额、贸易结构、贸易模式等方面均有重要的影响.为利用FDI促进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我国应采取进一步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增强我国金融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金融服务贸易结构向知识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变等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在各个行业均发展迅速,当然在服务贸易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就国际服务贸易整体而言,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还处于弱势地位.所以,要通过实行服务贸易"走出去"战略来提高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虽任重道远,但前景光明.  相似文献   

13.
从贸易规模和贸易结构两个方面对比分析了中日两国金融服务贸易的现状,然后通过相关的竞争力评价指标,对比分析了中日两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结果发现,中国的金融服务贸易与日本相比处于竞争劣势,日本的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比中国好很多.由此可见,我国只是一个金融服务贸易大国,而不是金融服务贸易强国,我国的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基于以上的研究,提出提升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美出口的持续增长,中国成为遭受美国反倾销诉讼最多的国家,反倾销已成为中美经贸关系健康发展的一大实质性障碍。美国对华反倾销存在着一定的贸易转移效应,尤其体现在遭受反倾销诉讼最多的钢铁产业及其他各产业的涉案产品上,对中国出口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害。中国一方面要维系良好的中美贸易伙伴关系,另一方面要规避反倾销的贸易转移效应,主动寻找出口市场,实现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同时充分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对美直接投资跨越贸易壁垒。  相似文献   

15.
在描述中国与新加坡服务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基于两国2002~2011年的数据,利用RCA指数、TCI指数、TC指数等指标,对两国的服务贸易的互补性和竞争性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运输、建筑、保险和其他商业服务部门,两国服务贸易互补性较显著.在政府服务、通信等其他服务部门,两国的出口贸易互补性弱.中国在建筑、计算机与信息和其他商业服务部门的竞争力较强,而新加坡在金融、建筑、其他商业服务部门都显示出较大的竞争优势.双方应该立足比较优势,整合区内资源应对国际挑战.  相似文献   

16.
产业安全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的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其中国际贸易是影响产业安全的重要因素,具体反映在对外贸易依存度、贸易救济措施、技术壁垒等多个方面。这些措施的采取是一种博弈的过程,反过来又对产业安全形成威胁和挑战。文章通过对中国国际贸易对产业安全影响的分析,指出中国产业安全存在问题,需要多角度采取措施加以调整和补救。  相似文献   

17.
随着资本和技术要素积累的增加,中国出口正遭遇越来越多的知识产权贸易壁垒,对中国的对外贸易造成了严重障碍。应对知识产权贸易壁垒,应当制定和实施"创新强贸"战略、加强知识产权文化建设、鼓励企业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制、完善规制知识产权滥用的法律制度、加强对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等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服务贸易一直存在较大的贸易逆差,与中国货物贸易的发展趋势相反,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结构不均衡。国内三次产业的发展、技术投入、人力资本改善以及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发展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运输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综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来,中国货物出口受到明显影响,而服务贸易出口受到的消极影响相对较小。运输服务贸易是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后危机时代,对中国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及其对策进行研究,将有利于中国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减轻经济危机对中国的不良影响并推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综合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净出口显示性比较...  相似文献   

20.
山东服务贸易存在服务贸易总量低、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政府对服务贸易的扶持力度不足、服务产业发展滞后、服务贸易数据缺乏时效性和透明性的问题。应强化发展服务贸易的意识,加快构建适合服务贸易发展的促进机制,构建、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加强服务贸易统计分析工作,把服务外包培养成服务贸易新增长点,加强服务贸易品牌建设,达到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