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论虚拟物流在我国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流在国家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建立虚拟物流企业是我国物流与世界物流接轨的关键途径之一,虚拟物流企业已成为物流企业开展业务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运作方式。虚拟物流在我国还没有被发展,发展虚拟物流是有利于发展我国的物流企业。  相似文献   

2.
物流在国家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建立虚拟物流企业是我国物流与世界物流接轨的关键途径之一,虚拟物流企业已成为物流企业开展业务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运作方式。虚拟物流在我国还没有被发展,发展虚拟物流是有利于发展我国的物流企业。  相似文献   

3.
动态联盟: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的竞争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世平 《中国市场》2008,(49):35-37
随着国际大型物流企业进入我国物流市场,国内大型龙头物流企业的崛起,我国中小物流企业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本文分析了动态联盟的含义、虚拟物流内涵、虚拟物流企业的内涵和动态联盟的成因。指出动态联盟是我国中小物流企业有效的竞争策略。  相似文献   

4.
采用虚拟经营模式可以有效解决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过程中的一些难题。论文介绍了虚拟经营以及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涵义,阐释了传统物流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采用虚拟经营模式可以为企业带来哪些竞争优势,说明了传统物流企业在转型的过程中采用虚拟经营模式时应当注意的问题,对正在转型或亟需转型的传统物流企业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薄利娜 《中国市场》2009,(45):29-30
虚拟物流企业是由拥有不同优势和资源的相互独立的实体物流企业为能够快速响应物流市场机遇而组建的动态的虚拟联盟,因此虚拟物流企业的构建环境就是相互独立的实体物流企业所处的环境。本文主要从我国物流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即产业间环境及微观环境即产业内环境两方面探析我国虚拟物流企业的构建环境。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目前的政策来看,物流企业的进入门槛较低,这导致相当一部份物流企业仍是经济实力较弱,既没有各种物流服务设施设备,也没有完善的网络,很难做到扩张业务。然而,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条件下,这些中小型物流企业必须寻求一种新的经营方式才可能生存下来。从这种状况出发,应该通过合约的方式,以虚拟企业的形式来从事物流经营可以让企业避开自己的短处。分析了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遇到的困难。指出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发展出路是构建虚拟物流企业,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中小型物流企业的虚拟物流企业模式。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代虚拟物流企业供应链管理,本文创新地从模块化的理论出发,进行虚拟物流企业实施模块化管理时的经济学分析以及应用的组织模式经济学分析,可以有助于虚拟物流企业通过模块化管理提高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8.
虚拟物流企业虽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但迄今为止,虚拟物流企业的形成动因及其发展规模限制等基本问题仍未得到深入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虚拟物流企业的概念和本质做了进一步归纳和分析,并应用交易费用理论对虚拟物流企业产生、发展的动力来源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虚拟物流企业本质上是一条由各联盟企业贡献自己核心竞争能力而组成的价值链;虚拟物流企业产生的根本动因在于虚拟化带来的交易费用降低。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在竞争资源与市场的同时,供应链管理与企业物流管理也是企业间竞争的主要方面,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对企业物流管理有着很大影响。本文便以供应链系统的概述为研究基点,分析既有供应链系统的企业物流管理中的不足之处,并研究解决供应链系统企业物流管理问题的主要措施,以进一步提升企业供应链系统下的物流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彭娟 《中国市场》2008,(49):45-46
虚拟物流企业是为适应市场竞争环境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虚拟物流企业的开展是以合作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本文分析了虚拟物流企业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提出了培育虚拟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进行虚拟组织项目后评估,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提高虚拟组织的决策和管理的科学性。结合虚拟组织项目后评估的作用、特点,构建了虚拟组织项目后评估体系,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研究,并使评价结果定量化。  相似文献   

12.
虚拟企业组织组建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组织的产生将会开创企业组织革命的新纪元。组建虚拟组织面临着成员企业目标不一致、寻求和管理合作伙伴与资源重组等诸多障碍。在组建中对合作伙伴的选择上,要不断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方法;重视跨文化管理;树立合作竞争观念,充分发挥核心企业的作用,以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Given the growing use of virtual interaction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ctivities, business schools must provide students with experiential learning opportunities that prepare them to work in virtual organizations. This paper uses multiple case study methodology with analysis at the transaction level to analyze the dynamics of the virtual teams, and to compar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virtual team behavior. The paper also identifies the challenges of implementing international virtual teams for teaching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provides practical advice for faculty.  相似文献   

14.
何楚峰 《商业研究》2003,(23):10-13
虚拟企业作为市场竞争和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代表着一种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具有与传统的实体企业完全不同的特征。在介绍虚拟企业基础理论的前提下,试图从虚拟企业的组织形态和管理策略两方面来剖析虚拟企业的管理模式。有助于人们理解虚拟企业的实质和管理层面的许多问题,为我国企业的重组和改制提供一点依据。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与虚拟组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变革对企业组织运形态有很大影响。从信息技术的普遍特性(功能性)和对虚拟企业的专有特性(使能性)两个角度分析了信息技术同虚拟企业之间的关系,并就企业的虚拟化实施过程中,如何给与信息技术合理定位,提出了一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虚拟企业中的内生交易费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影  段宝霞 《北方经贸》2002,(11):11-12
虚拟企业是由于专业化与分工进一步深化而产生的一种新的企业组织模式。采取虚拟企业这种组织模式能够在社会范围内获得专业化经济与分工经济的好处。但是在获得这种好处的同时 ,虚拟企业也在社会范围内增加了交易费用。这里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了虚拟企业中的内生交易费用是如何在合作成员企业间产生的。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非政府组织在全球化进程中迅速兴起并积极参与WTO。通过对非政府组织概念和特征的界定,从WTO体制内关于非政府组织的规则和安排以及非政府组织参与WTO的实践,对非政府组织参与WTO问题作简单评析,指出非政府组织参与WTO的趋势及其参与对于WTO规则形成和争端解决的影响,从而对我国更好地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提出启示。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动态联盟PPC系统的目标与特性的基础上,构建了动态联盟PPC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从顾客满意、柔性、协同性、信息化和成本等模块的指标构成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详细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9.
The issue of leadership in virtual teams i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one for many modern organizations, because these teams – typically project-based with a finite lifespan and specific deliverables – are frequently self-managed, having no designated leader within the team (Yukl 1998). While such teams may have increased flexibility in setting goals and achieving them, the virtual context may hinder team members' abilities to coordinate activities and influence others (Manz and Sims 1993). Longitudinal data were collected over the course of a semester from virtual teams, comprised of students from three North American universitie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high performing self-managed virtual teams displayed significantly more leadership behaviors over time compared to their low performing counterparts. Specifically, these teams displayed significantly more concentrated leadership behavior focused on performance (i.e. “Producer” behavior) and shared leadership behavior focused on keeping track of group work (i.e. “Monitor” behavior) than the lower performing teams. Interestingly, these behaviors emerged strongly during the first half of the groups' lifespan, and stayed throughout the life of the groups, but steadily dissipated in strength over ti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