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供应链中的战略联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略联盟是企业之间为共享风险与利益而建立的一种多方位、以目标为导向的长期合作关系。卖方管理库存就是战略联盟的一个例子。在这个合作联盟中,制造商将库存管理交给供应商,自己不再拥有库存.需要使用一个部件,就付给供应商一件的款.从而制造商实现了零庠  相似文献   

2.
现实中有两类企业是常见的:一类是“长不大”的公司,一类是“活不长”的公司。这样的企业实际上是分别陷入了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两大战略困境,一个是战略“保守”陷阱;一个是战略“冒进”陷阱。  相似文献   

3.
战略联盟实质上是联盟主体为实现利益“双赢”而达成的一种合作关系,这种合作为联盟双方创造了新价值,这些新价值分配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战略联盟的生存和绩效。军地物流战略联盟也创造了新价值,这些新价值的分配对联盟各方同样是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军地物流战略联盟所创造的价值,并提出了价值分配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企业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声誉模型可以为企业实施有效的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实现价值优化提供支持。研究发现:企业应该选择“合作策略”彰显良好声誉,选择具有良好声誉的利益相关者合作,并与利益相关者保持长期的良好互动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5.
动态物流联盟中基于不对称Nash模型的利益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动态物流联盟中应用不对称Nash模型的意义 动态物流联盟是指拥有不同关键资源的几家物流企业,为了快速响应某一市场机遇而结成的一种暂时性的联盟。它通过物流企业间的资源整合与有效协作,有效地提高了物流服务水平,使资源利用率达到最优。动态物流联盟形式的出现是物流组织在制度上的一次创新,是我国物流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乡镇物流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其本质上是物流企业为追求经济利益而形成的契约合作关系,伙伴参与联盟的直接动力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良好的伙伴关系是组建联盟的前提和重要保障,而维系伙伴关系的动力就是公平、合理的利润分配机制。利益产生的双重效应,既使合作各方产生合作的要求,又会因为利益分配的多少、偏向而影响动态物流联盟的健康和稳定运行。因此,如何设计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方案是确保动态物流联盟成功组建和通畅运行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
公司治理结构是西方发达国家通行的一个关于公司战略导向的概念。尽管由于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历史演进轨迹的不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着差异,但最近20年来,人们在对西方大公司的研究中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极端重要性。因此,国际社会对于如何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国家把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当作增强经济活力、提高经济绩效的基本手段。建立一个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激励企业更有效地利用资源。以更好地实现公司的目标。但公司的目标,也就是进行财务决策时的目标,是追求股东财富的最大化,还是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在这样一个根本性问题上,遵循不同的逻辑。将形成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从公司治理结构主体的角度来说,前者不妨称之为“股东至上”模式,后者或可叫“共同治理”模式。两者之间的本质差异在于。公司的目标是只为股东(SHEAREHOLERS)的利益服务,还是为全体利益相关者(INTEREST GROUOPS)或当事人(STAKEHOLDERS)的利益服务。“股东至上”模式的公司治理结构一直广泛流行于西方国家。在这样一种治理逻辑下,股东作为物质资本所有者,其地位是至上的,而人力资本则利小势微,为了克服这种治理模式的内在缺陷,就需要实现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扬弃“股东至上”的治理逻辑。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目标并非惟一地追求所有者的资本收益最大化。企业本质上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或者说是一张由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组成的“契约网”。契约本身所内含的利益主体的平等性和独立性要求公司治理结构的主体之间应该是平等、独立的关系。这些相互关联的主体包括股东、债权人、经营者、生产者、消费者、供应商及其他有关利益主体,组成了利益相关者,而企业的效率则需建立在利益相关者平等的基础之上。在这样一种新的公司治理逻辑上,企业不仅要重视股东的利益。而且要重视其他利益相关者对经营者的监控;不仅要强调经营者的权威,还要强调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实际参与。这样的公司治理逻辑就是“共同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一、城奋斗目标不明确管理者必须及早明确和认清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在自己成长的历史中,学习有关专业的知识技能,积累经验,建立必要的社会关系。否则,便会给前程蒙上阴影。二、城扭曲雇用关系管理者应接受雇用企业规章制度的约束,而不能我行我素,以自己经验、个性、兴趣或理想为由,与企业发生摩擦。三、试结党营私玩弄权本管理者所拥有的权力,只是“足以行使职权”就够了。为谋一己之利而耍手腕、拉帮派、无视企业利益,无疑是给自己制造陷阱。四、诚以公司资源充当个人赌注为公司承担风险是管理者应尽职责,但这不等于盲目…  相似文献   

8.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实现资源互补、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实现共赢的有效技术创新合作组织。联盟能否达到组建目标和完成目标任务,联盟稳定与否至关重要。本文通过联盟稳定性的一次性静态博弈、动态博弈、重复博弈、演化博弈、合作博弈分析,得出了只有长期合作、建立信任关系、有合作成功的示范且比例较高、合作得益分配合理才能维持联盟稳定的相应结论,并从建立长远合作关系、选择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完善相关机制等方面给出了促进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运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具有“弱、散、乱”的特点,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建立战略联盟是实现中小物流企业合作共赢发展的重要途径。建立战略联盟是有条件的。联盟博弈分析表明,个体合理性和整体合理性是中小物流企业建立战略联盟的必要条件,合作博弈的VN—M解是战略联盟的稳定性条件。  相似文献   

10.
战略联盟的含义战略联盟是企业之间为共享风险与利益而建立的一种多方位、以目标为导向的长期合作关系。卖方管理库存就是战略联盟的一个例子。在这个合作联盟中,制造商将库存管理交给供应商,自己不再拥有库存,需要使用一个部件,就付会供应商一件的款,从而制造商实现了零库  相似文献   

11.
在战略联盟背景下,研究了联盟控制方式对联盟成员企业的组织能力以及联盟合作绩效的影响作用,形成了三个主效应假设,并构建了概念模型。理论研究结论指出,契约控制与企业组织能力之间为倒U型关系;关系控制与企业动态能力之间为正相关关系,而与企业运作能力之间为负相关关系;企业动态能力与联盟合作绩效之间为正相关关系,而运作能力与联盟合作绩效为倒U型关系。研究结论弥补了现有联盟控制方式研究的不足,对企业开展联盟合作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曹模珍 《物流科技》2011,34(10):38-40
21世纪以来物流企业进一步提高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和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日益频繁,物流联盟也就应运而生。这是一种崭新有效的组织方式,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利益及其分配就是其中之一。首先分析了联盟的总收益对稳定性的影响,然后运用Shapely值法建立了联盟利益分配的模型来实现其收益的合理分配,最后将合作成功率(风险性)引进到该方法中,有助于获得更合理公平的收益预期,从而保证结果的稳定。  相似文献   

13.
控股权并不等同于控制权,只有在实质性运营过程中拥有掌管公司经济命脉的实质控制权,才能真正掌控公司。实质控制权往往来源于对技术、知识产权、品牌、渠道等关键资源的控制。近年来,中外企业问建立了大量的联盟合作关系,由于在整合过程中忽视了隐性知识的匹配和兼容,我国企业并未顺利实现跨边界的有效合作和知识转移,所获得的仅限于股权收益;而外资企业凭借其对技术品牌等隐性知识的垄断,可以轻易地对合资企业实现非股权控制。因此,建立隐性知识有效转移及共享机制,才是应对非股权控制最根本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张栋 《财会月刊》2005,(1):12-12
所谓利益相关者,一般是指那些与公司存在直接和间接利益关系,并享有合法利益的组织或个人。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公司应是一个承担社会责任的组织,它必须服务于广泛的企业利益相关者。该理论对“股东至上”这一基本假定提出挑战:①每个利益相关者都对“企业剩余”作出贡献,企业的每个利益相关者都应平等享有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  相似文献   

15.
一、动态联盟区域网络化制造模式 1.动态联盟。动态联盟又称“虚拟企业”,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目标,通过应用信息网络技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组成的临时性网络组织。在合作过程中各成员彼此互不干涉,且共同分担风险,共同分享利益;当预期目标达到之后,此组织即将解体。在实际运作中,动态联盟企业是随市场机遇而产生的一种“临时联盟”或“工程小组”,是企业为了快速响应已经出现的或根据预测即将出现的市场机遇,而联合其他组织成立的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16.
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动态联盟是面向某一市场机遇或者共同目标而组建的一种组织形式,它以网络信息系统为支撑,是各个企业核心能力节点的优化整合。动态联盟企业间的合作关系是通过契约、合同、承诺等机制建立起来的,存在着巨大的优势,但由于信任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实际合作的成功率并不高。因为信任是动态联盟稳定、持久合作,发挥联盟优势的基...  相似文献   

17.
企业战略联盟选择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过战略联盟的方式参与全球竞争,这一“双赢”战略已经成为各大公司获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最佳选择。然而,各公司在考虑战略联盟选择时,如何经过复杂的考虑作出最后决策是关系到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战略联盟分析,提出了联盟选择需考虑的因素和层次分析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8.
医药供应链合作模式及利益分配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的竞争地位决定合作模式,而合作模式又决定了合作利益形成机制及利益分配方式。文章研究了医药供应链中一合作方向另一方参股的医药合资合作模式,建立了基于利润分配因子的合作利益分配模型,并对合作因子进行了求解。结果表明合资合作后双方形成利益共同体,且有动力降低对方的变动成本,合作关系更为稳固。研究结论对医药企业间合资合作关系及利益分配机制的建立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公司战略联盟利益分配机制模糊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捷 《企业技术开发》2008,27(2):102-105
公司战略联盟是一种重要的组织创新形式,公司战略联盟因利益而起,联盟的利益分配机制是公司战略联盟有效运营的关键所在。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构建了联盟利益分配机制评价的指标体系,说明了利益分配机制评价的步骤,并指出了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第三方物流业呼唤战略联盟伙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健雄 《物流技术》2002,(11):32-33
20世纪90年代初期引进我国的国际战略联盟合作方式,使不少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通过参与国际战略联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而日益受到我国企业界的青睐。现在,这种合作方式已从国际间的合作发展到国际、国内全方位的合作,其合作范围也由产品研究、生产、销售延伸到其他领域。目前,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业正处于大发展阶段,不少第三方物流企业正在努力寻求建立供、产、销企业以及客户间的战略联盟合作伙伴关系。1建立物流战略联盟的必要性所谓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更多的单位,围绕某一战略目标而建立互为补充、互相衔接的合作关系。现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