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朱康榕 《消费导刊》2014,(10):220-221
国际法上对外交庇护这一原则没有明确规定,导致各国对外交庇护持有的观点存在差异,本文即是从外交庇护的实践现状出发,结合我国的国情与现存法律、条约,明确外交庇护的概念与性质,肯定其符合国际法准则的使用情况,并对其适用可能造成的影响与后果进行研究与分析,进而就如何应对国际社会频发的外交庇护状况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品牌》2018,(1)
在传统国际法理论中,适用外交保护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原则:"第一、国籍连续原则;第二、用尽当地救济原则;第三、构成国家责任原则"。其中,国籍连续原则为外交保护的首要原则,在认定个人能否够得到一国外交保护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纵观近年国籍连续原则的理论和实践发展趋势,对个人权利的保护,在外交保护制度中日益突出。本文从国籍连续原则出发,对比传统国际法与现代国际法中关于个人权利在外交保护中的地位,分析国籍连续原则中对个人权利保护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家间交往日益频繁,借口外交庇护损害另一国主权的现象时有发生,外交庇护是否应当被废黜成为讨论焦点。本文从外交庇护与领土庇护及其他保护制度的对比,以期为将来解决争议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4.
"和谐世界"理念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外交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用"和谐世界"理念指导中国外交对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建设有重大的意义,然而,由于国际法法律本身的局限性,导致在对构建马克思主义"和谐世界"理论的保障方面仍然存在很多不足,本文试图把两者结合起来,浅探其中的不足和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5.
外交保护是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的传统方法,而对公司股东的外交保护是该项制度的难点之一。虽然股东国籍国原则上不得实施外交保护,但也有例外。通过对国际法委员会制定的《外交保护条款草案》第11条和第12条以及若干国际法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草案》的例外规定既有值得肯定之处,又有需要细化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促进了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同时也对我国国际法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国国际法教学普遍存在课程设置重国内法、轻国际法,国际法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国际法案例教学流于形式等问题。因此,为满足"一带一路"建设对涉外法律人才的需要,我国有必要进一步改革国际法教学,具体包括科学设置法学课程,提高国际法教学课时;以"一带一路"为契机,更新国际法的教学内容;创新国际法案例教学,提升案例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外交保护与领事保护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交保护与领事保护在表现形态上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为了更好地保障我国公民、法人在他国的合法权利不受侵害,本文将从外交保护与领事保护的概念与表现形式出发,对两者作比较研究,以廓清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8.
在习惯国际法框架下,当股东直接权利受损时,股东可以以自己名义提出索赔请求,但股东股份价值的减少只能通过外交保护等间接方式得到救济。然而在现代国际投资仲裁体制中,仲裁庭实质上允许了股东直接提出利益损失的仲裁申请。由于现代投资条约缺乏相应的制度构建,使得仲裁庭允许股东直接提出间接索赔的行为引发了相应的风险,侵犯了公司债权人以及相关当事方的权利。为此,有必要借鉴习惯国际法与NAFTA的相关规定,对国际投资条约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9.
外交是主权国家的政治活动,随着中国外交全面进入世界舞台的中央,涉及不同行为主体和不同领域的各种形式的外交应运而生,其中,科技外交备受关注,特别是全球科技治理中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有关科技外交的战略、政策、规则、方式、风险防范等逐渐成为热点,亟待跨学科融合研究科技外交问题。本文基于现有文献和现实资料,对科技外交的内涵、制度规范、方式方法等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相关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一国在他国建立军事基地或者驻军,或者说一国接受他国在本国建立军事基地或者驻军,是世界军事强国必然要面临的一个问题。中国在境外目前并无军事基地或者驻军,这是实然式的结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将来中固在境外不能建军事基地或者驻军,更不意味着在国际法或者国内法上存在障碍。相反,作为负责任的世界大国,中国在境外建立军事基地或者驻军不仅有必要,而且可行。为了做到“师出有名”,应当首先在国内法上为其提供法律支撑。  相似文献   

11.
IMF协定是各缔约方施行多种汇率制度的国际法依据。金融活动和金融市场相互关联性的日益增强,使得缔约方需要适当地限制和让渡自身的部分货币主权。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符合相关国际法的。将来关于人民币汇率的国际争议,更有可能是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相似文献   

12.
2004年8月,中国总理温家宝在接见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外交工作会议代表时,公开使用"经济外交"的概念,此后,中国的经济外交迎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代。经济外交已经是我国和平与发展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已从"以经济促外交"进入"以外交促经济"的时代。但是要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强国,除了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之外,还必须以负责任的态度,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的带头作用。中国政府在实施经济外交时要配合政治外交、文化外交,以消除"中国威胁论"的不良影响,切实达到中国与世界"共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澳大利亚虽于2005年承认了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但自2010年以来,仍然四次通过"特殊市场情况"的认定,持续采用替代国价格认定倾销幅度。中国同时也是2010年以来此种认定的唯一受害国。中国冶金产业占据澳大利亚市场的相当份额,是引发贸易救济的直接原因;而中国的"非市场经济"问题与澳大利亚反倾销调查机关广泛的行政裁量权,为贸易救济提供了可乘之机。中国的诉讼实践表明,此问题唯有通过国际法渠道寻求救济。一方面,澳大利亚对"特殊市场情况"的解释违反了WTO条约解释规则,因而可以通过诉讼澄清WTO条约间关系加以解决。另一方面,维护WTO法治环境的同时,中国还应通过WTO诉讼,寻求他国对中国特色经济体制合法性的认可。  相似文献   

14.
气吞山河     
从政党、政府、社会到民间,从政治、经济、军事到外交,从法理、法律、宣言到行动……纵观中国关于日本"国有化"钓鱼岛的反制举措,在按部就班中有条不紊,在后发制人中稳操胜券。反过来看日本,先是草率决议,后是粗野购岛,再是手足无措,声音不统一,步调不一致,行动不完整。因为受到右翼势力的病毒攻击,导致日本政坛集体乱码。深入地看日本,这个民族有两个致命的特点。一是每当经济危机即"输不起"的市场,便试图转嫁他国并穷兵黩武;二是以偷的伎俩玩"偷袭"。因为日本列岛的人文地理特征,导致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国际法和国内法理论分析,以及对于《欧洲宪法条约》的具体分析,包括对其形式结构和具体内容的分析,认为欧盟法从国际公法最终会演化为国内法。欧盟法的演变最终会把欧盟带入联邦制国家的未来。"欧洲宪法"虽然现在还没有欧盟各国完全通过,但最终肯定会被欧洲和世界所接受。欧盟法将会是引领国际法向国内法演变的先驱,甚至对世界法的出现是一个佐证。  相似文献   

16.
纯粹法学的一元论、国际法主体的扩充及其进化的理论辨析。通过纯粹法学的研究视角,从国际法的渊源、国际社会结构、国际法的主客体以及国际法进化的表征等方面透视国际法的进化现象.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对比论证:国际法正在向国内法方向发展,当前的软法现象是其进化过程中的必经阶段。  相似文献   

17.
相对于民法和刑法理论来说,国际法理论也许还很稚嫩,但当时间迈入二十世纪的时候,国际环境风云变幻,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先后建立了巴黎-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为国际法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国际法逐渐走向成熟。在这一时期的西方出现了很多国际法流派。它们的出现也使国际法的基本问题越辩越明。这些流派有的侧重于研究国际法的效力问题,有的则从方法入手来研究国际法。一、国际法的效力(一)、新自然法学派。1、社会连带法学。代表人物是法国的狄骥和美国的庞德。社会连带法学派认为,一切法律的根据在于社会连带关系,国内法如此,…  相似文献   

18.
借鉴制度变迁理论,找出货币制度中的两个博弈主体:统治者和平民;利用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的概念界定双方的支付水平;以政治权力结构作为博弈游戏规则,同时结合耗散结构理论构建出具备较强解释力的货币制度变迁理论。在此基础上,推论出导致一国货币制度变迁的内部和外部机制。结论是,除非具有经济实力的经济体的强势货币能够与美元相匹敌,否则美元仍会获得货币制度供给带来的超额收益,即继续贬值下去。作为外汇储备世界第一的中国,唯一合理的选择是实施资源优先战略,即利用手中外汇购买他国重要的资源,如能源和矿产。  相似文献   

19.
陈君 《商》2013,(21):256-257
随着我国海外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海外投资者所面临的政治风险也随之增多,而我国的海外投资保险法律制度不甚完善。为了更好地保障我国合格投资者“走出去”,本文以海外投资保险法律制度为研究对象。本文主要针对海外投资保险法律制度中的承保机构、合格投保人、合格投资等要素提出新见解。全文对比分析我国与美、日、德相关法律制度的异同点以得出我国现存法律的不足之处。针对不足点,在借鉴他国法律制度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下提出若干建议,以期对完善我国的海外投资保险法律制度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入世"过渡期即将届满之际,欧盟、美国政治外交领域不断地挑战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外国理论界提出"继续有效论"、"举证责任倒置论"和"客观事实不符论",国内也有学者或多或少赞同以上观点。本文试图针锋相对提出这样的观点:确认WTO早有非市场经济标准,美欧市场经济标准未经WTO的一般授权,不是国际法规则,中国加入WTO议定书从未确认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2016年以后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毋须任何缔约国承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