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观察·数据     
《中国报道》2008,(4):98-101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一、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与结构 2006年末,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为53100万人。其中,男劳动力26989万人,占50.8%;女劳动力26111万人,占49.2%。  相似文献   

2.
更阳 《老区建设》2007,(10):7-9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是一个多民族、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十分艰巨。2006年底全省总人口548万人,农牧民总人口359万人。农牧民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65.5%,农村劳动力185.2万人,占农村人口的56.27%。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105万人,每年还新增5万左右的劳动力。从性别构成上看:男性劳动力为98.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3.3%,女性劳动力为86.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6.7%。从地域分布上来看:农村富余劳动力集中在西宁、海东9县,劳动力占全省农村人口的88.9%。[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最近,江西省横峰县兴安工业园区的无极制衣公司等多家企业因难以招到技术和经营人才而频频告急,不得不到外县四处出击。这在当地成为一件新鲜事。据统计,横峰县是一个劳动力富余地区,2005年全县劳动力资源总量为10.2万人,在外务工创业人员4.9万人,占全县总劳动力的48%。全县农村在外务工人员达40631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62.6%,是名副其实的劳动力资源富余地区,那么,一个劳动力资源富余地区本应“近水楼台先得月”,何以出现“招工难”现象?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黄冈市总人口726万,其中农业人口555万,占76.4%。全市现有农村劳动力260万,占全省农村劳动力的13.9%;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90万人,加上每年新增劳动力10万人,占全省农村富余劳动力的16.9%。  相似文献   

5.
根据国际上“就业结构偏离度”方法测算,目前广西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约1000万人,累计已实现产业转移的劳动力为575万人,占农村富余劳动力总量的57.5%;未实现产业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为425万人,占42.5%。另据32个市、县2310户农户的抽样调查,到2003年底,广西农村劳动力就业人数中,累计已实现产业转移的人数占26.0%。  相似文献   

6.
一、基本情况 (一)全市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 截止到2010年7月底,菏泽市农村劳动力资源522.7万人。按性别分,男劳动力263万人,占50.3%;女劳动力259.7万人,占49.7%。按年龄分,20岁及以下73.6万人.占14.1%:21~30岁104万人.占19.9%:31~40岁117.2万人,占22.4%:41~50岁92.1万人,占17.6%;51岁以上135.8万人,占26%。  相似文献   

7.
一、辽宁劳动力现状和问题 1.劳动力资源总量不断增加,供大于求。2000年总人口数4135.5万人,劳动力资源总量3157万人;2003年总人口4161.6万人,劳动力资源总量3176.17万人,比2000年分别增加26.1万人、19.17万人,是建国初期劳动力资源的2.87倍。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农村劳动力供给的最大特点是劳动力总量巨大,占全社会经济活动人口比重大。农村劳动力占全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的比重由1987年的4414%,增加到2005年的52.5%,与全国逐年呈下降趋势形成鲜明的对比。再有,就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趋势增强,以就地转移为主。2005年末,全国农村转移劳动力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比重为3714%,辽宁省为38.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个百分点;就地转移占已转移总量的79.6%.异地转移仅占2014%。[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星子县位于江西省北部,农村人口20.6万,耕地面积14.3万亩,人均耕地不足0.7亩,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农村劳动力富余的农业县。近几年,星子县积极统筹城乡发展,鼓励、引导农民从土地劳作中走出来,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劳动力技能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2007年全县农村转移劳动力9万余人从事经商、务工等,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56.1%,年创汇收入5.8亿元以上,占全县农民纯收入的69%,被评为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先进县。  相似文献   

10.
谢恒  曹虹 《老区建设》2009,(21):13-13
一、贫困村劳动力基本情况 我县是劳动力富余大县,总人口35万人,农村劳动力总人口11.4万人,16~35岁年青劳动力5.01万人,35岁以上劳动力6.4万人,长年外出劳动力3.5万人,留守农村劳动力4.4万人,兼职劳动力7万人,其中贫困村劳动力人口1.56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13%。  相似文献   

11.
江西省横峰县是个老区贫困县,也是个劳务输出县。2008年,全县劳动力资源总数11.29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4.2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37.2%。受金融风暴影响,2009年春节期间,全县有3.9万名农民工返乡,其中正常返乡探亲2.5万人,非正常返乡的1.4万人。在1.4万非正常返乡的农民工当中,因企业停产返乡的0.38万人,因企业待产返乡的1.03万人。针对逐浙增多的返乡农民工,  相似文献   

12.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2006年湖北省总人口为6001.7万,其中,乡村人口3957.99万,农村劳动力2029.9万(男16-65岁、女16-60岁)。全省现有耕地4553.6万亩,如按劳均5亩耕地来算,农业可消化劳动力910.72万,剩余劳动力已经达到1119.2万,剩余劳动力所占比例为55%。在这些剩余劳动力中从事养殖、加工和服务业的约有50万,在乡镇企业务工100万,进城务工经商560万,全省尚有409.8万劳动力剩余,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0.2%。今后劳动力的数量还会自然增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任务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13.
王彩虹 《北方经济》1995,(1):F003-F003
据统计1993年内蒙古自治区乡村人口总数为1428.5万人,其中乡村劳动力为574.3万人,乡村劳动力占总人口的64.5%。预计2000年,我区乡村人口约达1486.5万人。改革开放以来,我区乡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有了很大提高,解放了生产力,劳动力数量也在不断增加。1993年比1979年,农业劳动力增长28.5%。目前,我区农业有100多万剩余劳动力。从近年来统计报表显示,今后每年仍将有30-40万当年进入劳动力年龄的人口,由于第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给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吸收了一部分农业剩余劳动力。但是,还有36.2万剩余劳动力无法转移出去。我区农村劳动力占有的土地面积较多,当前看,我区并不完全是富余劳动力的地区,但由于农业收入效益差和农忙季节较短,农闲时间较长,不少农民涌向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我区每年从农村到城市的劳动力是30万人,每年从农村和外地到城市的劳动力不低于30-40万人。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客观的、必然的发展趋势,从而导致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不断减少,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力不断增加,这是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农村劳动力向发达地区流动,对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发达地区劳动力不足是有好处的,但是无序的流动的人越来越多,不仅影响农业生产,并已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4.
青海省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牧区贫困面依然很大,贫困程度深。截止目前,全省还有140万贫困人口,其中70余万人属于绝对贫困人口,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占55%。城镇贫困人口问题仍然较为突出,目前全省城镇待岗劳动力资源约在21万人左右。全省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人口20.2万人。而教育支出在家庭开支中占有较大比重。如何在贫困地区解决好子女上学难问题,在现阶段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切实减轻贫困地区农民负担,治理义务教育阶段乱收费的问题,从2001年起,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滦南县委、县政府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打造和不断畅通水源充足的“零成本”增收“干渠”,取得了显著成效。2002年以来,全县已向周边市县输出农村劳动力5.2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17.9%,占全县向非农产业转移人数的58.4%;其中向京津、大连、唐山市区有组织高层次输出1.2万人,占输出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3.1%,这些输出人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情省力》2008,(6):27-29
一、农村贫困现状 2007年末全省农村贫困总人口305.5万人,贫困发生率5.9%。与上年相比,全省减少农村贫困人口91万人,返贫与新增60万人,净脱贫约31万人,减幅达9.3%。  相似文献   

17.
吕梁是经济贫困地区,也是劳力资源富区。据统计,全市10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有农村富余劳动力33.12万人,占到农村劳动力总数63.13万人的58.9%。如何充分挖掘、开发和利用好这一巨大资源,积极铺路架桥,尽快使劳动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乃是作用重大,意义深远。去年以来,全市各级扶贫部门,以增加农民收入,帮助农民脱贫为着力点,狠抓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8.
《老区建设》2008,(1):50-50
2007年以来,江西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围绕一个中心、签订两个合同、加强三项管理、建立四个对接机制,落实和健全五项激励政策”的具体工作要求,大力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努力破解工业园区招工难。到10月份,全省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78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1.73%;其中省内新增转移就业29.4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5%:向工业园区转移就业23.09万人。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87.59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96.25%;其中金蓝领工程56.31万人。阳光工程25.2万人,雨露计划6.08万人。  相似文献   

19.
天等县是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总面积323万亩,其中耕地面积38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97亩,全县总人口40.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8.76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13.5万人。近年来,天等县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抓住“两广”对口帮扶的机遇,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创新思路,强化服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5年全县累计转移就业8.7万人,劳务经济收入达4.38亿元,相当于全县财政收入的4倍,全县农民人均劳务纯收入约690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3%。  相似文献   

20.
李宏 《发展》2005,(6):26-27
甘肃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三农”问题是制约全省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农村人口占全省的79%,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山地、高原、沙漠、戈壁占全省国土面积的80%,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农业经济所占比重仅为18.4%,人均占有土地资源的数量过少,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过剩,土地报酬递减。因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直接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人的提高。在劳动力转移的具体措施上,应采取综合的、多元的、配套的方法,通过多层次、全方位拓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实行城乡统筹,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