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0 毫秒
1.
幽默·漫画     
《农家之友》2011,(7):62-62
安全无所谓你谦虚什么?早上,我送儿子上学,在路上遇见儿子同桌的妈妈。她摸着我儿子的头夸道:"你儿子又听话学习又好。"我客气地说:"哪里,你儿子表现得更好。"我们客套了几句就告别了。  相似文献   

2.
这是中国长江边上最普通不过的江南小村,因为一个人让这个村庄越来越不普通了。这个村就是华西村,这个人就是吴仁宝。2013年3月18日吴仁宝离世而去,而今延续这个人的是吴仁宝的小儿子吴协恩。坐在我面前的是华西村的新掌门人吴协恩。他年近五十,浓眉大眼,高大魁梧,皮肤黝黑,头发稀疏。他说话不急不慢,温文尔雅,声音不大不小。他的身上体现了苏南人应有的小心谨慎、精明能干的特点。他说他像妈妈,淳朴富态,开口先带笑脸,而其他几位哥哥姐姐则像老书记,白  相似文献   

3.
沉淀的爱     
儿子今年四岁,虎头虎脑的,会扭身歌敢放炮,泥土里勇往直前,是个机又勇敢的小男孩。 我和妻都在农村基层信用社工作,远离家门又不在一起,加之儿子年龄又太小,没法带在身边,所以一直由母亲在家代管。 谁的孩子谁爱,尤其当母亲的更甚,每次约定回家她都给我们的儿子把吃的、用的带很多,可飞扑过来的儿子喊的一定是“奶奶”,而后才是紧跟改称为“妈妈”。每每如此,妻都是泪汪汪的把儿子紧抱在怀里,总说我们欠儿子的太多太多。 前两年儿子小,走也好,回来也罢,父母牵挂是牵挂,但儿子是不会缠人的。慢慢长大一点,就知道我们出门上班意味着长时间的离别,闹得不行要跟。只好在每次走的时候,先让父母  相似文献   

4.
<正>想你,妈妈山发的第三天接到了儿子的电话。"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呀?"儿子的声音带着哭腔。"我的作业写完了。"他说。"写完作业,就写篇日记吧,让我看看你想对妈妈说什么。妈妈也很忙呢,只有早写完‘作业’才能早休息。"说完我匆匆挂断了电话,因为我怕拨动儿子内心思念妈妈的弦。检查结束后回到家里的那晚,儿子攥着我的手满足地进入了梦乡。我给儿子拽了拽枕头。忽然发现儿子的枕头下有一本我经常翻看的《信贷制度汇编》。  相似文献   

5.
卖油     
鄙人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子弟,用一些人的话来说就是“农民的儿”。如果有人问我“农民的儿子”起了什么作用的话,我恐怕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因为等级制度早已废除,血统论、出身论也已经得到了比较彻底的批判,“农民的儿子”在理论和法律上都应该和“工人的儿子”、“官员的儿子”、“知识分子的儿子”一样,学习,工作,恋爱,生活,辛勤地为社会尽义务的同时享受着国家赋予他们的权利。  相似文献   

6.
阿荣 《农家之友》2008,(9):55-56
我来自农村,家里有两个姐姐,就只有我一个儿子。在我们那重男轻女的思想一直很严重,父亲有两个哥哥,他们分别有四个儿子,他们仗着人强势重总欺负我们家。因此.生儿子对我们家来说极为重要.为生儿子,甚至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相似文献   

7.
幽默笑话     
<正>狂你儿子一女人带狗去看兽医。医生说:"您这只贵宾犬……""对不起"女人打断医生的话:"请你不要叫他‘犬’,它是我的宝贝儿子。""请问你儿子多大了?""9个月。""请问你儿子哪儿不舒服?""它最近心情不好,总喜欢乱咬人。""请问你儿子以前打过‘狂你儿子疫苗’吗?"紧箍咒外甥:"舅舅,你看过《西游记》吗?"我:"舅舅都看了几十遍了,每年寒暑假都放,每个剧情都可倒背如流了!"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业会计》2005,(4):41-41
一个富甲一方的农场主深爱着他的儿子。然而,一次意外,他的儿子坠崖而亡,农场主伤心欲绝。为了能够天天“看见”儿子,他在庄园里垒了一个小坟冢。这一年是公元1797年。  相似文献   

9.
珍贵的礼物     
儿子过生日,早在多天前我就答应他,为他买上最珍贵的礼物。到他生日那天,我就询问他想要什么?儿子歪着头,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什么满意的礼物。我见他的样子怪搞笑的,就骗他说:“如果想不出,我就不买了。”儿子信以为真,嚷嚷道:“那就买一辆大大的玩具赛车吧!”我听后直摇头:“你的赛车还少吗?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不下10种。想点别的吧?是你认为最需要的,有价值的!”我提醒他说。儿子想了片刻,对我说:“爸,给我买个储蓄罐吧!要大熊猫那种的。”听了儿子的话,我心里特别高兴,儿子长大了。如果送了这个生日礼物,让他明白节约的道理,比起许多说教…  相似文献   

10.
幽默·漫画     
《农家之友》2011,(11):62-62
儿子借钱儿子问媳妇要5块钱买烟,他媳妇说啥也不给,这事正巧被他爹看见了。爹把儿子叫到房里训斥道:"你一个七尺多的汉子,兜里竟连5块钱都没有,也不嫌寒碜,爹真替你害臊。这钱别向你媳妇要了,晚上我给你。"  相似文献   

11.
许淦 《致富之友》2004,(1):47-47
近年来,农村老年人养老方面的问题总是越来越多,笔者经过调查发现,主要是老人们存在以下三大误区:一是只要儿子养老,不要闺女养老。“养儿防老”这是千百年流传的习俗,特别是在农村,这种习俗根深蒂固,害人不浅。老了只能跟儿子生活,由儿子养老,才表明自己“教子有  相似文献   

12.
儿子下乡     
五岁的儿子放暑假了,近两个月的暑期生活如何安排,这对于我和妻来说是个不大不小的难题。放在家里,不放心,因为儿子有过探窗爬阳台的"前科"。送困难班,又觉得委屈了他。正巧父亲从苏北农村老家来宁办事,我便提议,让儿子随父亲下乡去。儿子听说要到乡下过暑假,开始不愿意但在我的鼓动下,农村的鸡鸣狗叫、河藕塘鱼,如同一个绚丽的童话世界,终于诱得儿子动了心,高高兴兴地随爷爷下乡过暑假家住水乡,门前是河,屋后是塘,还有便池粪坑,可谓处处是"陷阱"。小家伙举手投足,爷爷奶奶总有一人陪伴左右,生怕有半点闪失。儿子初到农村,自然十分新奇,也因此生出许多事来。门前花木丛中有一马蜂窝,儿子见马蜂在周围飞来飞去,十分兴奋。边叫着"小小鸟",一边便奔过去捉。爷爷大惊失色,三步并两步冲过去,将已到马蜂窝边的儿子抓住,护在怀里,孩子没怎么着,老人结果左腮倒被马蜂狠蜇一口,瞬间肿如蜜桃。夜色下的乡村十分安静,老人劳累了一天,便早早关门熄灯、上床睡  相似文献   

13.
迟到     
春潮 《致富之友》2004,(7):37-37
儿子今年6岁,开始上小学一年级了,每天坚持步行到校,因为每天喊他起床,他从未迟到过。一天晚上,已到儿子就寝的时间,可他仍坐在电视机前不肯离开。我再三说无效,便警告儿子?“明天起不来,迟到了,自己负责。”不能自拔的儿子回答说?“明天不用你叫,迟到了我自己负责。”  相似文献   

14.
许淦 《农家之友》2004,(5):55-55
近年来,农村老年人养老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主要是老人们存在以下三大误区:一是只要儿子养老,不要闺女养老。“养儿防老”,这是千百年流传的习俗,特别是在农村,这种习俗根深蒂固。老了只能跟儿子生活,由儿子养老,才表明自己“教子有方”,否则颜面丢尽。其实,《老年人权益保护法》  相似文献   

15.
盼归     
人生的轮回是那样惊人的相似。今天,已到中年的我一如当年我的父辈,尽管承受着家庭、事业诸方面的压力,但无论如何也没有比企盼在外求学的儿子的归来更令你揪心的了。2004年7月下旬,当一年一度的中考成绩终于在忐忑不安的等待中揭晓的时候,儿子的中考成功是那样令我欣喜不已。然而,还没有完全从喜悦中回过味来,儿子却突然决定要到外地求学。在无数次劝说无效的情况下,只得尊重儿子的选择。按理说,儿子自愿到艰苦的地方接受锻炼,做父母的理应大力支持和积极鼓励,但一回忆起当年我的情况,总感到惴惴不安。25年前的同一季节,国家恢复高考制度不…  相似文献   

16.
送礼     
行长的儿子要结婚了,消息不胫而走,行里的人纷纷备礼。行长的儿子结婚,这不仅是行长家里的大事,也是行里的大事,更是一次难得的向行长表示忠心的机会。行长无论在公开场合还是与职工个别谈心,都再三说:“我儿子的婚事,不打算大操大办,要新事新办,一切从简。”  相似文献   

17.
正问题第二轮土地承包中,村民甲与村委会签订土地承包合同,与妻儿一家三口分得8亩承包土地,后甲的儿子与同村乙女结婚。在甲去世后,其妻与儿子一家生活不睦,甲妻能否要求和儿子分别继承甲的承包份额?解答一、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一般不发生继承  相似文献   

18.
据<安徽日报>报道,安徽省庐江县白山镇马鞍村一位82岁高龄的老母亲有三个儿子,可三个儿子谁都不愿意抚养老人.村"道德评议会"把这种不尽孝道的行为公布在公开栏上让村民进行评议,这给老母亲的三个儿子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9.
文摘     
有一种效率 一个儿子给母亲寄生活费和保姆费。刚开始是一月一寄,后来也许是太忙和考虑到效率问题,改为半年一寄,最后是一年一寄,母亲都一一接受了。不料,当儿子又给母亲一次寄去全年的生活费和保姆费15000元后不久,儿子却收到了来自母亲的一张11000元的汇款单和一封  相似文献   

20.
据《海峡导报》报道:有个十四五岁身高就达一米八的儿子,对福建漳州的蒋女士来说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但是,也因为这个一米八身高,蒋女士每天都要给上初中的儿子小林做颈椎按摩。原因是儿子身高比同班同学高出20多厘米,坐的却是同样高度的课桌椅,天天一坐就七八小时,累坏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