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潘琪  张园园  郭雁  林凡 《企业导报》2009,(11):130-131
就基本要素、组织架构、贷款审批流程、贷款信息服务、信用评估和激励机制五个方面,对"琼中模式"小额信贷的优势与缺陷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探究优化小额信贷模式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经典意义上的农村小额信贷,是一种不需抵押担保,面向分散农户,帮助农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一系列信贷制度设计。小额信贷作为农村地区发展经济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融资方式,在解决低收入人群贷款难、增收缓慢等方面发挥了其他贷款方式所无法替代的优势。当前,农村金融问题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大瓶颈。作为农村金融的重要方面,小额信贷在实施过程中也显现出了一系列的问题。文章着重探析小额信贷在内蒙古自治区农村发展的现状以及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内蒙古农村小额信贷实施过程中所遇问题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三峡库区农村小额信贷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许多障碍,这些障碍主要表现在:小额信贷的发放主要由农村信用社承担,凸显独木难支的境况;农户能用于贷款抵押的财产缺乏,且其价值也远低于贷款额;专门为农户和农村小型企业服务的小额信贷担保公司极为有限。为此,应在三峡库区组建多种形式的专营小额信贷业务的新型金融机构;建立与多方利益主体紧密联系的小额信贷新模式;创新小额信贷抵押机制,用投资项目的未来现金流来替代不动产抵押;构建不同形式的小额信贷担保机构;设立小额信贷偿还预垫付基金。  相似文献   

4.
朱德忠 《经济界》2010,(2):39-43
从小额信贷的运作模式和存在的瓶颈分析了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现状,阐述了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继而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制约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因素加以分析,涉及到法律法规、政府行为、管理机制、资金持续性、贷款利率和期限及信贷风险等。针对制约因素,借鉴国外经验,提出对策建议,即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扶持力度、创新融资渠道、推动信贷组织金融创新和加强风险防范,藉此实现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一、农村小额信贷的现状分析1.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史国内的小额信贷始于1994年,到2001年底,累计发放扶贫到户贷款250亿元,累计扶持贫困农户1715万户。截止2009年,小额信贷授信124万户,授信总额度300亿  相似文献   

6.
小额信贷是为低收入贫困人口提供信贷服务的一种信贷方式.我国20世纪90年代引入小额信贷,但农村小额信贷仍处于很不成熟的阶段.博弈论作为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枝在经济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首先基于不对称信息博弈论建立模型,并结合实际情况对金融机构的农户小额贷款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以濮阳市农村贷款互助合作社为实例对模型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7.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农民需要贷款,但农民贷款一直很难。针对这一难题,海南省农信社早在2008年改革伊始,就与世界著名的专为穷人提供小额信贷服务的格莱珉银行签订了合作协议,以格莱珉银行小额信贷项目为核心,从点到面,因地制宜开展了一系列的小额信贷服务“三农”的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说,“海南尤努斯”渐现轮廓,他还说由此见到了中国“草根金融”地平线上的一道曙光。  相似文献   

8.
小额信贷的含义,国内外不同的学者和机构有不同的理解和表述。美国学者Morduch认为小额信贷是一种向贫困农户直接提供较高利率的无资产担保的小额贷款并保持了高还贷率的扶贫到户方式。获得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的孟加拉乡村银行总裁、国际小额信贷运动领袖尤努斯博士所倡导的小额信贷项目是“不用任何抵押,穷人也能贷款;没有一点利息,乞丐也能借钱”。  相似文献   

9.
一、农村小额信贷情况 小额信贷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引进并推行的农村扶贫贷款的模式,采用"政府 银行 扶贫合作社"--三线一体的动作模式,政府直接、主动参与是其突出特征.同农村金融市场和信贷扶贫政策相比,我国的农村小额信贷坚持采用小组信贷、整贷零还、小额连续放款和提供技术服务等基本制度,因而又是一种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10.
小额信贷是一种特殊的金融服务,它主要为那些低收入的被排斥在正规金融机构门外的贫困人口提供贷款服务,改善其生活状况。小额信贷存在合规风险意识薄弱;信贷人员道德水平低;信贷管理力度不够;贷后检查工作质量不高的问题。本文借鉴国外先进的理念和经验,为小额信贷风险的防范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着重论述了国家助学贷款的信贷风险问题,指出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财政贴息无担保的信用贷款,是一项公共政策;提出防范助学贷款的信贷风险,需要构建以国家征信体系为基础的社会诚信环境,完善全国性的个人征信信息系统,大力推广生源地贷款,创建助学贷款的风险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2.
文章着重论述了国家助学贷款的信贷风险问题,指出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财政贴息无担保的信用贷款,是一项公共政策;提出防范助学贷款的信贷风险,需要构建以国家征信体系为基础的社会诚信环境,完善全国性的个人征信信息系统,大力推广生源地贷款,创建助学贷款的风险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3.
李莉 《价值工程》2007,26(5):148-149
按照国际惯例,世界银行对任何一个借款国的借款必须经世界银行认可的独立审计师进行审计。在我国,对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的审计由政府审计部门承担,这种审计较之于其他政府审计有许多鲜明的特点。通过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审计和其他政府审计的比较来阐明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的审计。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农业贷款与农业发展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对山东省1980~2005年期间农业贷款和农业产业发展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农业贷款与农业发展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该地区的农业贷款对农业产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而农业生产总值的增长对农业贷款增加的推动作用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方晓燕 《价值工程》2006,25(4):123-126
西方的利率决定理论和信贷配给理论在我国或缺乏生存环境或遭遇变异,推动贷款定价理论发展的金融市场又不发达。银行方面资金闲置、盈利困难、风险增大,企业方面资金短缺、成本居高、发展受限,我国银行贷款定价陷入理论和现实双重困境。本文主要目的是通过比较研究为改进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提供理论依据并对贷款定价计算公式作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期,高校办学资金出现了短缺,贷款融资自然成为高校解决资金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但高校贷款存在一定的风险性。文章阐述了高校贷款的成因及现状,高校贷款存在的财务风险与表现形式,提出从政府、高校、商业银行3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来防范贷款风险。  相似文献   

17.
刘景 《价值工程》2011,30(21):187-188
美国联邦大学生贷款资助体系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相对完善的体系,包含有多种贷款项目和还款方式,并且具备了多样性、灵活性和政府担保性等主要特征。其成功的经验为中国的国家助学贷款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李莉 《价值工程》2006,25(12):159-160
世界银行贷款作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利用外资的一种重要形式,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介绍与回顾,总结其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A proper credit scoring technique is vital to the long-term success of all kinds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cluding peer-to-peer (P2P) lending platforms. The main contribution of our paper is the robust ranking of 10 different 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a real-world P2P lending data set. Our data set comes from the Lending Club covering the 2009–2013 period, which contains 212,252 records and 23 different variables. Unlike other researchers, we use a data sample which contains the final loan resolution for all loans. We built our research using a 5-fold cross-validation method and 6 different classification performance measurements. Our results show that logistic regress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nd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are the three best algorithms based on the Lending Club data. Conversely, we identify k-nearest neighbors and 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 as the two worst classification methods.  相似文献   

20.
Loan managers’ trust in entrepreneurs can be a useful tool for overcoming entrepreneurial firms’ opaqueness. Nevertheless, the possibility for loan managers to leverage trust can be affected by differences in the regulative institutions within the banks (type of bank) and by place-bound normative institutions (social context). By relying on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and a survey of 450 bank-entrepreneur relationships, this study finds that a positive impact of trust in lending relationships is sensitive to different place-bound normative institutions and to the regulative institutions within the banks. The results are robust with respect to potential endogeneity issu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