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下,有一种现象——“快餐化”文化,出版和阅读盛行“无厘头文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社会对大众文化的界定出现了偏差。如今,一提文化,大家很容易想到的是娱乐。就像一提电影,大家感觉就是“大片”一样。某种程度上,大众文化已等同于娱乐化。现在“快餐化”已成为时尚,许多出版物,要么弄些扎眼的大图片,文字寥寥,没什么信息量;要么就是讲些离奇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大众文化”一词从其诞生之日起便充满了争议,关于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之争的研究构成了文化社会学的一个重要主题。雷蒙·威廉斯作为英国伯明翰学派的创始人之一,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对这一论争作出了回应,提出了“文化是一种整体的生活方式”的新文化观,并借助这一“文化唯物主义”的基石对“大众”“大众文化”进行了全新的阐释,从而实现了为大众文化正名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威廉斯进一步提出了其共同文化理想,以此作为进入社会主义的通路。威廉斯在构建共同文化理想的进程中对成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视、努力营造平等共创的文化环境、防治资本对文化事业的侵蚀等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历时性向度区别大众文化与传统民间文化,从共时性向度区别大众文化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提出大众文化就是一种随着现代工业的产生而产生的、主要以产业化的形式批量生产的、与人们的世俗生活紧密联系的一种即时性消费的通俗文化。其主要特征是大众性、世俗性、产业性、通俗性和娱乐性。  相似文献   

4.
大众的文化     
《走向世界》2012,(19):18-19
文化是属于大众的。随着经济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加快了大众化回归,一个向社会生活全面渗透的大众文化时代已经到来。文化大众化不是恶搞和媚俗。我们倡导建设的大众文化,是一种文化认同,用最优秀的文化,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给最大多数人,使文化受众在文化的感召下塑造文明向上的品格,构建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的免费开放,文化政策迭出不穷,文化演艺异彩纷呈,无不让我们看到了政府发展文化事业的宏大理想,清晰地反映了对文化的尊重态度。文化惠民实现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产业》2005,(5):73-73
一是“企业文化主要是丰富员工的文化生活”的误解。由此带来的误区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娱乐化”与“福利化”。这种错误定位.将企业文化当作一种员工福利,使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放在开展文娱活动,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上,其结果是使企业文化建设处于边缘化的处境,难以发挥其对于企业发展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闻娱乐化是中国新闻界近几年很普遍的一种现象,是新闻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环,也是新闻专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新闻娱乐化的出现,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文化原因,既有着合理的一面,也存在着自身无法回避的缺陷。需要正确引导和严格规范,以期促进我国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大众文化(mass Culture)一词是地地道道的舶来品,它特指在工业社会中产生,以都市大众为消费对象,通过现代传播媒介传播,按照市场的规律批量生产的、集中满足人们的感性娱乐的文化.大众文化作为市场经济中社会大众百姓的一种日常文化消费方式,更多地表现了关注世俗人生的文化品性.  相似文献   

8.
民生新闻是以社会大众为视觉,从社会大众的需求出发,把社会大众的身边事、生活中的事作为报道的支点,把话筒、镜头对准基层,把画面、时间留给社会大众,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播报形式来报道与社会大众的生活、工作、学习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通过报道对社会大众有影响的事来揭示一个社会现象或者提供一个启发,能给繁忙受众以轻松一笑、或是让人冷静思考,从中得出经验给社会大众以启迪,以此来更好的服务社会大众。民生新闻是社会新闻的一个分支,社会新闻反映社会生活中与老百姓有关的社会问题,包括伦理道德、人际关系、社会风尚等等。笔者认为社会新闻是母概念,民生新闻是子概念,  相似文献   

9.
范缤月 《魅力中国》2009,(22):165-165
在这样一个娱乐无所不在的时代,娱乐元素渗透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电视新闻亦不能免俗,新闻娱乐化是否是电视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及新闻娱乐化有哪些具体特征,这些问题都将在本文得到解答。  相似文献   

10.
深蓝 《走向世界》2005,(6):63-70
他们是一群勇敢的人,从事着平凡而又特殊的职业。他们是一群值得敬佩的人,在惊心动魄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他们是一群活得精彩的人,把工作的艰难和危险视为快感。在我们中间,有这样一个特殊的人群,他们从事的职业被我们称为“危险职业”他们的身份被统称为危险职业者。在他们的辛劳下,大众的权益得到维护,平安、和谐的生活秩序得以保障, 井井有条的生活秩序得以巩固, 原本平淡的娱乐生活充满惊险和刺激。他们兢兢业业、他们从容果敢, 因此而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相似文献   

11.
新闻娱乐化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步入高潮,这股潮流与新闻传媒的消费主义倾向有关。然而,在新闻媒体享受着新闻娱乐化带来了诸多优势的时候,新闻的公信度和权威性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不管什么时候,娱乐化的新闻都只是新闻传播中的一种边缘化现象,以政治、经济等信息为主的硬新闻才是主流。新闻媒体作为党的“喉舌”,最重要的还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承担起弘扬正气、引导舆论、传播知识的严肃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2.
迟慧 《理论观察》2010,(4):109-110
大众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主要依赖大众传媒进行传播。晚报作为大众传媒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已成为大众文化的重要载体,自身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大众文化的影响。本文以《大庆晚报》的“新闻报纸剧”为例,通过分析这一新颖的新闻报道方式,概括了大众文化对晚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丹尼 《沪港经济》2005,(12):59-60
随着汽车时代的到来,“汽车文化”一词已渐渐为人们所了解,各种各样的汽车娱乐、汽车旅行、驾车探险以及赛车等文化形式,已成为广大车迷津津乐道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一种全新的汽车文化也正在悄然兴起,它就是令所有追求个性、追求速度的车迷趋之若骛的汽车改装。  相似文献   

14.
“流行文化”是指一种艺术或者娱乐。这种艺术和娱乐基于满足来自任何社会的普通人的要求——人们得到他们想要的这个观念。然而,至少在现代西方世界,这种情况更像是上世纪70年代英国摇滚乐队“果酱乐队(The Jam)”的主唱保罗·威尔所描述的“人们想要人们得到的”那样。关于什么是“流行的”,似乎是那些从“文化”市场捞钱的人所决定的,而不是那些关注和经常为满足大众做点什么的艺术家们。  相似文献   

15.
从"超级女声"看新娱乐经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音 《沪港经济》2005,(10):12-16
8月底,一场轰轰烈烈、历时大半年的全民娱乐大戏“超级女声”谢幕了。很多人一边还在抓紧最后的机会按动手机,一边已经开始在想:“超女”以后是什么?一下子要告别这场华丽的盛宴,“超迷”们难免会有些失落和不安。但“超级女声”不过是新娱乐经济在中国的一个开始, 五年十年后我们再回头看,会像笑过去我们制作的节目如此“幼稚”一样,说2005年我们怎么会为一个叫“超级女声”的节目疯狂? 然而,更多的人会因为这个复天,因为“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们所带来的一种“群体认同”,而在心里产生一点温馨。  相似文献   

16.
新闻的娱乐化是新闻传播业的一种趋势,是传媒走向市场的结果.新闻娱乐化现象的存在应当引起足够的注意.媒体要充分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遵循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新闻工作者要本着适度原则,严守新闻道德,正确发挥新闻的娱乐功能,杜绝其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张清杰 《魅力中国》2014,(20):26-26
文化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指标之一,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们的经济文化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文物景区承载着传承历史文化的作用,还承载着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作为公共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物景区免费开放成为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8.
美国大众文化的全球扩张及其实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 2 0世纪世界文化交流史上 ,对其他国家或地区文化发展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美国大众文化。美国大众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始终与和“传统”相对的“现代性”联系在一起 ,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生活在快节奏社会中的现代人的物质与精神上的需求 ,所以很快风靡全球 ,而且迄今为止依然保持着难以遏制的扩张势头。美国大众文化的全球扩张给其他文化的发展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但不会消除不同文化的特性 ,带来一种全球同质文化的形成。社会的“美国化”只是限于物质文化层面上 ,很难完全改变人们心灵深处的信仰文化 ,更不会取代全球多元文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论舆论引导的艺术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 ,舆论引导工作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必须讲求艺术性。新闻媒体要通过提高引导水平 ,改进引导艺术来吸引受众。提高舆论的引导艺术 ,就是要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 ,提高舆论传播的新闻性、贴近性、知识性、趣味性 ,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 ,使受众在娱乐中接受教育 ,达到“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20.
“奢侈课”     
只买贵的,不买对的。北大又出新闻了,或者你也可以叫它娱乐新闻。北大弄了个“奢侈品”培训班,上课15天,学费89000元,平均下来就是一天6000元。本身的目的就是给学员教授有关奢侈品的内容,培训班本身就成了一种奢侈品,这叫“有教有类”,或者时髦点,就叫“情景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