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资讯     
我国第一个信用国家标准即将产生信用标准化是关系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问题,近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助理宿忠民、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陈玉忠就我国信用标准化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发表了意见。陈玉忠说,成立全国信用标准化技术工作组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必然  相似文献   

2.
<正>社会信用体系也叫做"国家信用体系",它包括公共信用体系、企业信用体系和个人信用体系。从运行角度来讲,社会信用体系的有序运行有两大要素:信用管理主体和信用法律制度。社会信用法律制度作为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软件,规定了信用体系运行的"游戏规则",是社会信用体系运行的制度保障。健全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有序并良性运行的基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进程的不断深入,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社会信用法律  相似文献   

3.
关于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的困惑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说到底就是信用经济,信用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之一.而当前企业信用的大量缺失,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直接影响到市场经济体系的健康发展.建立健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扭转社会信用危机,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我国的社会信用却极度弱化,信用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运行的瓶颈。信用担保是社会信用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密不可分。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和信用法律制度,构建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这对处于初创阶段的我国信用担保业的发展、完善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改善信用环境,加强行业自律,担保业方能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一、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商品交换是以社会分工为基础的劳动产品交换,基本原则为等价交换,交换双方都以信用作为守约条件,构成互相信任的经济关…  相似文献   

5.
“信用”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其内涵经历了从伦理信用到经济信用再到社会信用的演变。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管理信用建设需要在社会信用建设的整体框架下,聚焦城市管理的具体领域。目前我国城市管理信用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信用对城市社会系统作用机制的整体性认识。本研究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城市管理信用建设理论文献的基础上,综合中西方视角对信用、社会信用、城市管理信用的内涵和演进进行归纳,并对相关研究的进展、趋势和热点进行评述,以期为我国城市管理信用体系建设实践提供具有理论价值、动态视角和国际视野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我们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面临着诸多的信用缺失问题,严重的诚信危机妨碍了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使信用建设成为当前一个十分迫切而严峻的任务。企业信用是整个社会信用的核心,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信用管理法律制度和信用管理体系,是当前规范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7.
本文使用数量经济方法,刻画和分析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和效果。 一、我国社会信用的市场化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成效是我国社会信用从计划化、行政化走向市场化。社会信用市场化的过程是与国有专业银行经营管理不断企业化,与这些银行的商业化转变过程同步实现的。衡量社会信用市场化程度的重要数量指标是社会货币信用乘数。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信用标准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我国市场经济和信用交易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市场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通过包括信用标准化在内的制度性安排,促进信用信息的公开化和社会征信平台的建立,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在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大力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势在必行,而政府信用则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加强政府信用建设特别是加强地方政府信用建设是构建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社会信用失衡是困扰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一个重要的制约性因素。社会信用失衡的危害性十分严重,其后果是有目共睹的。随着我国加入WTO,社会各界对社会信用失衡问题引起了高度重视,一些媒体上如何重建社会信用的宣传力度日益加强。但是如何重建社会信用,社会信用失衡的根源何在,却鲜见报导,也许这是一个敏感问题,人们对其有所顾虑,不好明讲而已。但是不找准社会信用失衡的根源就难以治理社会信用失衡问题。社会信用失衡的根源有人归罪于企业,理由是先有20世纪80年代的清理企业“三角债”,后有企业通过改制逃废银行债务等等。虽然有些人认为社…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刚刚起步,发展现状还很不乐观。为了更好的为现代化经济服务,要求加快建设好规范的社会信用体系。笔者浅析当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好社会信用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1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现状及形成原因 1.1现状 信用体系主要是指以独立中介机构为主体,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通过收集和分析个人及企业的信用资料来为客户提供当事人的信用情况等证明材料的社会信用系统.近年来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开始在各个领域开展也逐渐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由于起步较晚,人们的信用观念还比较淡薄,同时也缺乏一些法律常识和专有概念,使得我国社会信用体系总体上存在着:信用体系整体格局尚未形成;建设缺乏导向性;人力资源稀缺;社会参与度较低等问题.而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金融业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信用建设落后的现状将导致金融业面临着:资金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贷款之间的利益冲突、甚至金融市场萎缩等问题,而金融市场信用体系的不完善不仅关系着金融业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关系着市场经济的秩序问题,其影响和波及的范围将会更广,若信用体系太低,会直接影响到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从而由经济问题上升到其他从层次的问题,将不利于我国的整体利益所以信用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
陈清 《上海企业》2005,(8):23-25
一、当前我国税收信用的现状及信用缺失原因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税收信用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但是,由于我国社会整体信用水平还不高,税收领域仍然存在许多信用状况不佳的现象。主要表现为:纳税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  相似文献   

14.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难点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面临着诸多突出问题,本文从当前我国实际情况入手,分析影响和阻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因素,提出完善信用立法,打造信用企业,完善信用中介,培养守信公民的相关对策建议,促进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信用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5.
公民信用文化建设作为政府、企业信用文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对深化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改革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我国公民信用文化建设转变的思考,有利于营造良好社会信用环境,有利于完善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因此,要转变公民信用文化建设的思路,扩大公民信用文化的领域,规范公民信用文化的基础,建立公民信用文化的机制,提高公民信用文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我国社会信用现状与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社会信用问题,可以说已经到了困扰我国经济发展、扰乱正常经济秩序的地步,故而亟待解决.文章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我国社会信用问题的突出表现、后果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正截至目前,我国已经正式发布涉及社会信用标准体系的国标18项、完成申报立项国标19项,这些标准分为信用基础类、信用信息类、信用服务类、信用管理类4种不同类别,初步形成我国社会信用标准体系。全国信用标准化技术工作组的最新统计显示,国务院颁布实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中"加快信用信息标准体系建设"的目标已初见成效,一批国家基础、通用、急需的社会信用标准先后发布实施,为完成《纲要》提出的"制定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  相似文献   

18.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2007年3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7]17号)文件,明确提出了要形成完整、科学的信用标准体系。近年来,为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我国制定发布了系列社会信用标准。文章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关键技术标准推进工程"课题"重要公益类技术标准研制"任务"信用关键技术标准研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指标体系,为评估社会信用标准的适用性提供参考框架。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是信用的经济,信用工具的使用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之前,一切经济活动服从于计划安排,各经济主体之间的交易关系由政府信用来支撑,市场意义上的社会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基本不存在。在推进市场化的进程中,信用意识的淡漠、信用体系的脆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社会和经济领域的信用危机,并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我国存在着非常严重的信用缺失现象,这直接造成了市场经济运行与发展的低效率。通过尽快地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当务之急。本文运用了规范分析、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社会信用体系中的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展开全面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