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农村经济》2014,(6):48-49
根据传毒介体麦田灰飞虱虫量基数、发育进度、越冬代灰飞虱带毒率及水稻品种抗性等因素,预计今年江苏省灰飞虱传水稻黑条矮缩病及条纹叶枯病总体偏轻发生。里下河、沿海及淮北局部黑条矮缩病中等偏重,苏南及沿江局部条纹叶枯病中等发生。各地要切实做好监测预报和防治技术指导,确保打赢水稻病毒病防控主动仗。  相似文献   

2.
《江苏农村经济》2010,(9):38-39
虫情预警:据8月中旬统计,苏南、沿江、丘陵与淮北局部褐飞虱虫量上升迅速,已超过大发生的2005年同期虫量,发生态势严峻。褐飞虱危害性极大,历史教训十分深刻。各地要充分认识做好褐飞虱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科学防治不放松,力争防治主动。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明5%氟虫腈(锐劲特)悬浮剂对水稻灰飞虱的防治效果,受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委托,2008年在江苏省溧阳市进行了小区药效试验,现将有关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王国兵 《农家之友》2009,(14):12-14
近年来,由于气候因素、耕作制度的改变以及抗药性上升等因素,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Stal)在江苏盱眙地区发生严重。本文基于盱眙地区近几年褐飞虱发生规律调查,分析了褐飞虱暴发原因,同时通过褐飞虱药剂防治田间试验,探讨了药剂防治使用技术,为当地更好地防治褐飞虱和有效合理地使用农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江苏农村经济》2014,(9):49-49
近期,苏南、沿江、丘陵局部褐飞虱虫量上升迅速,已超过重发的2005年同期,发生态势严峻。各地要加大病虫监测预报力度,落实“治前控后”策略,确保控制危害,为夺取今年水稻丰收打下基础。一、当前褐飞虱虫情近日,苏南、沿江局部灯下出现褐飞虱成虫峰,峰期累计诱虫150~230头。截止8月6日,全省约60%地区灯下见虫,单灯累计迁入虫量。苏南、沿江、丘陵局部180~320头,列近十年来第3位,其他地区大多~U2005年来第7~9位。  相似文献   

6.
在实验室条件下,初步研究了黑肩绿盲蝽对褐飞虱密度变化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黑肩绿盲蝽捕食褐飞虱的数量与褐飞虱的密度呈负加速曲线关系,符合Holling-Ⅱ功能反应模型,拟合的圆盘方程为Na=0.1528N0/(1+0.0024N0)。在试验设计密度范围内,黑肩绿盲蝽的捕食量随褐飞虱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当褐飞虱密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捕食量趋于稳定。每捕食1头褐飞虱所需要的时间Th为0.0158d,瞬时的猎物发现率(攻击率)a’为0.1528。  相似文献   

7.
25%吡蚜酮悬浮剂是江苏克胜集团开发的防治稻飞虱的新型杀虫剂,为了进一步验证吡蚜酮在安徽省防治灰飞虱的效果,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2008年7月我们开展了吡蚜酮悬浮剂防治灰飞虱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实验室条件下,初步研究了黑肩绿盲蝽对褐飞虱密度变化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黑肩绿盲蝽捕食褐飞虱的数量与褐飞虱的密度呈负加速曲线关系,符合Holling-Ⅱ功能反应模型,拟合的圆盘方程为Na= 0.1528N0/(1+0.0024N0)。在试验设计密度范围内,黑肩绿盲蝽的捕食量随褐飞虱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当褐飞虱密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捕食量趋于稳定。每捕食1头褐飞虱所需要的时间Th为0.0158d,瞬时的猎物发现率(攻击率)a'为0.1528。  相似文献   

9.
《农家致富顾问》2011,(10):14-14
2011年8月15日,国际上首个红莲型抗褐飞虱三系不育系“珞红4A”在湖北武汉通过鉴定。专家对“珞红4A”进行了田间考察,镜检了花粉育性。专家组一致认为,“珞红4A”不育系不育性能稳定,抗褐飞虱,开花习性好,制种、繁育产量高,配合力强。  相似文献   

10.
褐飞虱是江苏水稻上重要的迁飞性害虫,进入21世纪,尤其是近10年来,受耕作栽培方式调整,以及暖秋气候常态化等因素影响,褐飞虱在江苏高产水稻生长后期重发频率明显增加,失治田块出现严重“冒穿”倒伏,造成大幅减产,成为对水稻生产威胁最大的病虫种类之一。  相似文献   

11.
灰飞虱是水稻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的传播媒介。今年麦田、秧田虫量较高,水稻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流行威胁极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花溪地区水稻褐飞虱发生特点和危害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8月15日.国际上首个红莲型抗褐飞虱三系不育系“珞红4A”在武汉通过鉴定。武汉大学朱英国院:扛团队抗褐飞虱杂交水稻研究取得熏大突破。据介绍,“红莲型杂交稻不育系珞红3A”是朱英国团队培育出的超级杂交稻珞优8号的亲本.珞红4A是在珞红3B和珞红3A的基础上利用杂交和分予标记辅助选掸技术。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灰飞虱传播病毒引起水稻条纹叶枯病已引起各方面高度重视,而在小麦上传毒,引发小麦条纹叶枯病却受到忽视。2005年、2006年冬春江苏省建湖县麦田灰飞虱发生量大,带毒率高,导致部分小麦田发生小麦条纹叶枯病。  相似文献   

15.
褐飞虱多在水稻植株中、下部危害。水稻生长中后期植株郁闭,用弥雾机喷雾,药液很难喷到植株中、下部,防治效果不理想。对弥雾机喷头稍作改动,就可以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水稻条纹叶枯病(Rice stripe virus)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病源物为RSV,属于纤细病毒属。它的发生轻重主要取决于一代灰飞虱的数量、带毒率的高低、感病品种种植规模等,目前最有效的防控措施是控制灰飞虱的发生量。避免媒介(灰飞虱)的传毒。2007年,通过对易感条纹叶枯病水稻品种的几种防控措施的试验对比、分析,初步验证,在灰飞虱大发生、条纹叶枯病大流行的环境下,运用防虫网或无纺布进行秧田覆盖,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控效果较理想、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17.
《江苏农村经济》2014,(3):37-37
海利尔药业集团始创于1999年,属国家定点农药生产企业,是集农药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大型农化集团。拥有嘧菌酯、苯醚甲环唑、啶虫脒、呋虫胺、噻虫胺、噻虫嗪、毗虫啉、甲氨基阿维菌素、氟虫腈、烯啶虫胺等原药资源。“做好了再说”是海利尔人永远的承诺。  相似文献   

18.
水稻黑条矮缩病综合控病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黑条矮缩病于6月23日前后(移栽后1周)开始发病,极少数田块移栽时即见到零星病株,7月初进入发病高峰,稻株矮缩、瘦弱,新生叶出生缓慢,叶枕重叠错位,叶片僵硬,叶基部皱缩,背面叶脉有短线条状突起。灰飞虱是黑条矮缩病的主要传毒介体,降低灰飞虱虫量,保护秧苗不受灰飞虱危害,是防治黑条矮缩病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可使用的防治药剂:新烟碱类——烯啶虫胺、噻虫嗪、呋虫胺;其他类——毗蚜酮、醚菊酯;有机磷类——毒死蜱、敌敌畏;氨基甲酸酯类——异丙威、速灭威;停用吡虫啉、啶虫脒第一代烟碱和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噻嗪酮等药剂。在选用药剂时需注意吡蚜酮快速上升的抗性。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氯虫苯甲酰胺对桑螟、桑尺蠖等鳞翅目害虫的防治效果以及对蚕的残毒期,2008年,江苏省植保站与海安县蚕桑站在海安开展了相关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