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设计行业是智力劳动为主的行业,难以准确量化员工的业绩,故依据业绩建立整体、公平、有激励作用的薪酬体系一直是个难题。文章主要分析了新旧两种薪酬体系内在逻辑,对比各自的优缺点,为正在改进考绩薪酬体系的设计行业企业提供一个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已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本文就如何构建有效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及该体系应解决的如政府如何干预、担保机构的设立等问题 ,提出了依据市场选择为主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90年代初以来,我国通过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公务员薪酬管理的经验,逐步建立了以职级工资制为主的公务员薪酬体系。十多年来,这一薪酬体系在我国公务员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作为发展过程中的体系,在公务员薪酬定价上还存在着政治、经济方面的定价困境,这就需要通过优化公务员薪酬制度来解决。  相似文献   

4.
注册会计师的收入问题是当前注册会计师行业建设的突出问题之一,也是制约会计师事务所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提高安徽省的注册会计师收入水平,建立完善合理的事务所人员薪酬制度,是提高注册会计师从业积极性,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关键,也是保证会计师事务所持续健康发展的  相似文献   

5.
创新机制,加强高校人力资源的系统化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宁 《华东经济管理》2003,17(2):161-162
人力资源是构筑高校资源的第一要件,也是一切资源中最关键的部分。加强高校人力资源的系统化建设,必须树立人力资源系统化建设的人本观念,构建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建立健全竞争机制,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激励机制和人才培训机制。  相似文献   

6.
随着企业年报披露制度的日益完善,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越来越受到关注。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机制正在不断系统化过程中,但仍有很多不足之处。本文阐明了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体系合理性衡量标准。在分析高管薪酬排行及不同行业的高薪分布数据的基础上,指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体系的主要问题,包括行业发展不平衡、薪酬激励模式短期化以及薪酬委员会地位弱化等。最后探讨了完善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体系的途径,包括遏制道德风险、建立完善薪酬委员会及薪酬管制体系等。  相似文献   

7.
我国国有企业薪酬体系研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薪酬体系建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激励员工更为有效地参与企业的建设与发展,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积极、努力地工作。因此,建立一套全面、公正、有效率的薪酬体系对于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经营绩效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国有企业目前对薪酬体系的理解还着眼于“工资的多少,奖金的发放形式”等环节,视角狭隘,没有立足于整个薪酬体系的系统性、战略性筹划。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大力倡导国有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之际,对于国有企业现有的薪酬体系如何进行谋划与改革,发挥薪酬体系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时代印刷企业的兴旺发达,不仅需要优质产品,更需要优秀人才。为此企业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建立适应市场规律的用人机制,建立公平的绩效考核体系;健全“以人为本”的薪酬激励制度;重视培训员工;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等。  相似文献   

9.
余勃 《改革与战略》2012,28(5):188-191
分析某农业集团公司薪酬制度和人力资源结构,发现统一的薪酬制度不适应集团多元化发展,薪酬制度的外部公平性和内部公平性均存在不足,绩效工资激励强度不均匀、效度低下,福利的激励功能没有在核心员工身上得到有效体现,薪酬制度体系基础薄弱。薪酬改革要与集团发展战略相匹配,需要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改革相配合。要建立分类管理的薪酬制度,以总部员工薪酬制度改革为突破点推动改革的深化。  相似文献   

10.
李维 《湖南经济》2003,(12):39-40
薪酬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和关键性工作,合理有效的薪酬体系可以使员工发挥其最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目前,由过去的岗位技能工资体系转变为以岗效工资为主的薪酬体系已成为各大企业薪酬管理的主流。如何有效地理解、设计并应用该薪酬体系,是广大薪酬管理者共同关注并不断改进的问题。如何理解以岗效工资为主的薪酬体系以岗效工资为主的薪酬体系,实际上是一种以岗位为基础,以业绩为导向的工资体系。它有多种形式,如一岗一薪制,岗效工资制,绩效工资制,职能工资制等。该体系大辐降低了工资分配中刚性部分比例,基本解决原有岗位技能工…  相似文献   

11.
“双轨制”的养老保险制度存在诸多弊端。通过分析“双轨制”的特点以及发展脉络,指出公办高校的养老保险改革势在必行,但改革对教师个人、公办高校以及国家来说影响深远,如加大教师的自由流动,促进高校人事体制改革,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公平;但也存在不利的影响,如可能引起高校教师的不满,降低高校的人才竞争力,转轨成本巨大等。研究提出政府要积极主导,加大资金支持,提高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逐步建立体现教师职业特点的养老保险体系;高校要积极行动,从舆论引导,相关政策的落实等方面配合改革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石。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发展迅速,从业人员数量随之快速增长,要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人力资源的支持必不可少。山东是我国的制造业大省,以山东省为例,对制造业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进行灰色预测。以期对构建制造业的产业战略和人才发展战略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3.
温州模式升级关键: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州模式传统格局的提升已经成为一大亟需解决的课题,抱住传统产业妄自尊大与完全以高新技术产业取代传统产业都是不现实的.温州模式升级关键在于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协调发展.温州经济要从传统模式中突围,必须努力解决高科技与传统结合的机制,注意产业融合的全球发展趋势,使温州经济由内源式发展转变为开放性发展战略,从而消除"人格化交易机制"与"代际锁定"造成的产业定势.  相似文献   

14.
蔡萍  华章琳 《改革与战略》2012,28(4):126-129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既是文化自觉的一种体现,也是"调结构、保增长、扩内需"的一种保障。青岛开发区具备了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但在具体的产业发展过程中应努力做到:建立特色的产业模式、完善政府服务体系、拓宽融资渠道、占领人才制高点。  相似文献   

15.
我国食盐产业链合作利益在各环节的分配严重不公平,这造成了整个产业链的效率损失。合作利益的分配问题是由食盐产业链纵向和横向上的不合理的产业组织状况所导致的,而产业组织的不合理性有着包括盐业管理体制问题在内的制度性根源。以市场化为目标的食盐专营制度改革和以投资主体多元化为目标的产权制度改革,将优化盐业产业组织结构,从而提升整个盐业产业链的效率,最终增强我国盐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目前黑龙江省国企还存在着市场化经营机制尚未形成、与地方发展的共生性不强、总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关系尚不合理、人才及科研能力不足等体制、机制问题。要进一步深化黑龙江省国有企业改革,应深化用人和分配制度改革,催生企业发展源动力;强化地方政府与国企的合作,形成发展合力;推动国企生产经营主体由总分公司体制向母子公司体制转变;加强人才培育引进,加大科技研发力度。  相似文献   

17.
薪酬制度是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核心,合理的薪酬制度能优化人力资源结构。然而,当前国有企业薪酬制度存在很多问题,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之一是薪酬改革。阐述了国有企业薪酬制度现状,基于其存在问题,探讨了优化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重要的国际公共产品,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是典型的集体行动。从历史的角度看,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集体行动可以分为"霸权空位型"、"霸权主导型"以及"霸权参与型"三类,影响其成败的主要因素包括霸权状态、共同利益诉求、集体行动的约束力以及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判断。鉴于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现行"美元体制"的可持续性以及未来世界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集体行动应该更加注重设立短期而非长期性的目标,其短期目标应该是"控制失衡"和"抑制美元风险"。目前,二十国集团(G20)机制已成为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重要平台,以其推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既有艰巨性,亦有可行性。共同利益基础是G20推进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主要立足点,坚持集体行动原则、通过制度化建设增强决策执行力、强化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是G20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中国应避免单独直接面对或挑战美国的核心利益,而是应更多地利用G20这个重要平台实现自身的利益诉求,增强自身在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进程中的地位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智力资本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上海面临的形势严峻.人才政策创新应当以人才的国际化、市场化和开放化为方向.应加快形成人才开放格局和多元投资格局,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在党政机关公务员序列可试行雇员制、合同制和聘任制;改进专业技术职务考核评定标准并实行柔性和宽松的户籍管理制度;设立移民局;修改传统法规,关注人才安全.  相似文献   

20.
由于新疆特有的资源禀赋和国家多年来产业布局及资源开发的影响,使新疆工业具有明显的“飞地经济”特征。因而新疆在今后发展地方工业时应以此为契机,明确发展思路,选定发展重点,向依托优势资源所形成的“飞地”产业集聚,以提升新疆地方工业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