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财政政策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及目前存在的不足农业财政工作既是财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它是政府支持保护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一)财政政策在农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1.通过财政支农和农业综合开发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及农业生产和生活环境。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财政支农的最关键措施。在十几年的财政支农过程中,各级财政有重点地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1998—2000年,国家财政对水利、农业、林业、气象等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达1236亿元。为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2.…  相似文献   

2.
论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财政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财政在任何时候都要给予必要支持。按照公共财政理论 ,适应WTO规则的要求 ,针对我国农业发展严重不足的现实矛盾和薄弱环节 ,政府应规范和约束各级财政的支农行为 ,加大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完善的农业救助性支持体系 ,以实现农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财政投资农业的主要政策取向应该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应坚持带动农民增收、遵循市场规律、因地制宜、发挥财政投资主导功能等基本原则。财政投资农业产业化应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建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的建立等。支持的主要方式应变财政资金为财政资本,采用市场化的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4.
农业综合开发是政府支持和保护农业的一种有效手段,是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一项重大措施,是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财政支持“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农业信贷担保(以下简称“农担”)是财政引导推动金融资本投入农业,解决农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手段,是财政支农的创新机制。2022年2月11日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提出,要促进要素更多向乡村集聚,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措施之一是提高农担规模,引导金融机构将新增可贷资金优先支持县域发展。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指出,要强化涉农信贷风险市场化分担和补偿,发挥好农担作用。中央对农担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的作用寄予厚望。但是,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普遍面临着“去担保化”的挑战,即银行可以直接向客户发放贷款,无需农担机构担保。农担未来的发展空间在哪里?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财政资金支持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如何更好地利用财政机制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本文深入分析了农担的发展趋势与经营困境,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江山市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农业增产不能增收,农民收入呈下降趋势,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已经影响了我市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面对农业这个基础产业,财政如何支持和引导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帮助农民增产增收,促进农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是我们需要研究解决的现实问题。一、江山市财政支持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偏重于农产品产量,忽视提高农产品质量。我市的猕猴桃产业发展,走的就是这样一段路。发展初期,周村乡把猕猴桃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力来培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农业得到了增效,农…  相似文献   

7.
“十二五”时期农业财政工作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持农业农村经济较快发展,对实现2020年奋斗目标具有关键作用。“十二五”时期农业财政工作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把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作为明确目标,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方针,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政策措施,刨新体制机制,强化科学管理,大力支持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以农产品为原料的支柱产业,是发展“两高一优”效益型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举措,也是建立农村稳固基础财源的重要举措。对此,各级领导已有共识。但是,在财政怎样支持农业产业化问题上,还存在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9.
农业财政资金是国家支持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如何加强农业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多年来财政支农始终面临的重点和难点工作。当前,国家持续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农业财政投资逐年增长,各级各部门为了提高农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数字经济在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选取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并将研发强度和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作为中介变量探究其中的间接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通过增强研发强度、提升农村金融发展水平间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最显著,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不显著。基于此,应大力支持数字经济发展,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好数字支持;发挥数字经济支持研发强度和农村金融发展的作用,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好技术支撑和金融支持;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协调推进不同区域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周延  宋丽娟 《中国金融》2004,(24):56-56
农业保险取得突破的关键是财政支持,这是世界各国农业保险发展得出的共同结论。目前我国财政对农业保险的补贴尚在摸索阶段,中国财政究竟能给予农业保险多大的支持力度,这是农业保险成败的关键。本文就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几种主要农作物一小麦、稻谷、玉米和棉花,就财政对这几种农作物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财政支农资金是国家支持农业发展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管好用好财政支农资金,使之发挥出最佳效益,是提高财政支农工作整体水平,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客观需要。本文试对广州市财政支农资金取得的成效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今后提高财政  相似文献   

13.
财政支持对农业科技创新的作用及未来支持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对我国社会稳定及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第一生产力要素,农业科技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受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对此笔者试以天津市财政支持农业科技工作,提升天津农业科技创新、科技兴农能力,推动天津现代农业发展为例,阐述财政支持农业科技的重要性,同时针对天津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整体部署,  相似文献   

14.
一、我省财政支持农业科技进步的主要作法 近年来,我省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技兴农”战略,始终把农业科技推广作为财政支农的重要内容,从资金、政策、管理、引导、示范服务等方面大力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工作,对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积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作为财政部门,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农村经济政策,深刻认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如何站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遵循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经济规律,更好地发挥财政的支农职能,有力地推动  相似文献   

16.
财政支农资金和农业财政财务管理是整个财政支持“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中央加强“三农”政策的重要保证。深化财政支农资金和农业财政财务管理改革,建立健全财政支农支出规范、安全、有效的运行机制,切实加强支农资金管理,进一步提高农业财政财务管理水平,对于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农业产业化是顺应新形势下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应运而生的一种农村经营组织形式,是农业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作为履行政府宏观调控职能的财政部门,如何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本现从武宁县情出发,对财政部门如何支持,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培训班上,财政部农业司司长赵鸣骥做了《着力支持稳粮增收强基础,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报告,全面总结了2008年的农业财政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上海农业保险调研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支持是农业保险发展的重要保障,上海农业保险的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1)发挥了重要的经济补偿作用;(2)增强农业风险防御能力,保障农业投资安全;(3)进一步完善了灾后农业补偿模式;(4)扩大了财政保费补贴效用,提高了财政支农资金效率。而且其在实践中积累的一些具体做法,比如财政补贴、以险养险、再保险、统保、共保、与农村经济组织合作等,值得其他经济较发达地区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赵锦 《财会学习》2016,(14):31-32
农业财政专项资金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手段,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三增"目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农业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当前的农业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将对其现状进行简单分析,同时对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