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勇 《财政监督》2004,(6):60-61
一、企业改制重组中逃债的主要情形分析1、利用破产方式逃废债务。破产制度是调节和处置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非正常状态下的清偿债权债务关系的法律制度。一些企业却利用《破产法》逃废债务,侵害了债权人的合法利益。如有的企业在改制中,将同一行业或者不同行业的若干企业合并为总公司,把原企业的有效资产划转到总公司,而金融机构的债务继续留在原企业,然后对原企业实施破产,或者以一个  相似文献   

2.
李挺 《中国外资》2008,(10):153-153
新破产法实施后,企业破产中涉及的税收法律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税收债权申报、破产清偿顺序与税收优先权的关系急待厘清。在新破产法和现行税收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应确定破产人主管税务机关为破产税收债权的申报主体,同时应解决好破产清偿顺序与税收优先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清算制度主要由破产清算和非破产清算(即解散清算)构成,矿产清算是指企业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被依法宣告破产时,由法院组织清算组对企业资产进行清理,公平地分配给债权人,并最终取消企业法人资格的程序;而非破产清算包括企业自愿清算及主管部门或审批部门组织清算两种。  相似文献   

4.
目前,部分企业背离破产与企业改制制度设立的初衷,不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超范围套用优惠政策,大肆利用破产与企业改制等手段进行逃废债务,损害债权人利益,甚至导致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面对这些严峻的情况,债权人一定要充分认清其企图以破产和企业改制逃废债务的实质,了解其操作的详细过程,针对其操作中不合法的细节重点突破,使其整个行为归于无效。(一)总厂破产,其下属法人企业也要破产。现在有些大型老厂,被划分为几个小厂,小厂分别领取企业法人执照,向老厂租赁经营设备,交纳管理费用,老厂以总厂的名义保留,并留有几个员工承担债务。这样老厂以停止经营、无法履行债务为由拖欠债务,小厂以其为独立法人为由拒不承担老厂的债务。到了适当的时候,老厂便以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为  相似文献   

5.
一、企业在破产中存有利用破产之机规避法律、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 我国<企业破产法(试行)>第3条第1款规定:"企业因经营不善造成严重亏损,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依照本法规定宣告破产."从中可以看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是我国企业破产程序开始的法定原因.但是,在已经终结和正在实施的破产企业中,尽管有的企业确是经营不善,严重亏损,资不抵债,也有的生产经营状况并未到此地步,也申请破产;有的企业虽然经营严重亏损,资不抵债,但债权人并未要求清偿债务,而企业生产经营并未到不能维持的地步,也主动申请破产.  相似文献   

6.
所谓政策性破产,是指国有企业在破产时,将全部资产首先用于安排失业和下岗职工的生活,而不是清偿银行债务。这对债权人——国有商业银行是有害的,国家允许核销国有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债权损失,往往导致国家财政为国有企业破产"埋单"。国资委统计显示:截止2004年4月,全国共安排企业关闭破产项目3377项,核销国有银行呆账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债权损失2238亿元,安置破产职工620万  相似文献   

7.
吴磊 《国际融资》2016,(8):52-54
中国信保专家以一个典型的出口企业遭遇的买方破产案件项下的“偏颇性清偿之诉”的案例,向广大出口企业介绍国外破产法律中有关“偏颇性清偿”的相关法律制度,同时也对出口企业在面对买方破产风险或遭到“偏颇性清偿之诉”时的处理思路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佳 《现代会计》2009,(2):27-30
一、导论 新的《企业破产法》第二条规定: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偿债能力的,依照本法规定清理债务。《破产法》第七条明确:债务人有本法第二条规定的情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重整、和解或者破产清算申请。公司因资不抵债而清算的案件,由债务人或债权人向法院提出申请。法院应当自宣告债务企业破产之日起15日内成立清算组,由清算组接管公司,对破产财产进行清算、评估和处理、分配。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转轨时期,出现了一个企业由“羞于破产”到“争相破产”的转变过程。企业希望通过破产赖掉自己的债务,同时为安置职工找到一个最简单的方法。这是中国经济转轨时期债权人对破产感到恐惧和忧虑,而债务人申请破产的积极性又异常高涨的这种矛盾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这其中对银行债权的冲击最大,企业破产几乎可以和逃废银行债务划上等号,银行破产债权的弱化现象令人担忧,亟待研究与治理。  相似文献   

10.
范智 《金卡工程》2010,14(7):147-147
置后清偿原则是美国法官在审理子公司破产案件中时,对母公司的债权于特定情况下进行劣后处理的法律制度。置后清偿原则充分考虑到控制公司债权的特殊性,规定了债权平等原则的例外,可以有效地防止控制股东在破产程序中滥用控制权侵害债权人的利益,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我国的法律体系应考虑引入置后清偿原则。  相似文献   

11.
刘慧玲 《金卡工程》2009,13(1):48-49
按照国际经验和目前国际组织的倡议,我国新的《企业破产法》将商业银行破产纳入其适用范围。该法完善了银行破产申请人制度,确立了破产标准,创设了破产管理人制度,引入了重整制度,调整了破产清偿顺序,这些规定对商业银行破产的适用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英美俄三国立法实践表明金融机构债务清偿顺序的立法要充分考虑到金融机构破产的特殊性,注意与一般企业破产规则的衔接。破产金融机构债务清偿顺序的安排要充分考虑金融稳定、劳工保护、税收等政策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 根据我国企业破产法的规定,如果债务人(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债务人或者债权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对债务人进行重整;债权人申请对债务人进行破产清算的,在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宣告债务人破产前,债务人或者出资额占债务人注册资本十分之一以上的出资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重整.自人民法院裁定债务人重整之日起至重整程序终止,为重整期间.  相似文献   

14.
金融机构作为市场的重要参与主体,在竞争规律的作用下,也可能出现经营困难、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情况,此时其也应当遵从优胜劣汰的法则,保证不良金融机构能够及时退出市场,避免产生更大的风险。本文从金融机构破产的相关概念的界定入手,通过分析我国金融机构破产的特殊性来剖析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为构建一个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金融机构破产制度梳理思路,以求能对正在探索中的金融破产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要把企业推向市场,让企业在市场中竞争。有竞争,就会出现优胜劣汰,企业破产正是市场经济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目前,随着各地企业改制的大规模展开,部分企业借改制之机宣布破产以逃避债务,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保障亟需关注。按破产清算程序,债权人的清偿在清算费用、支付企业职工欠付款项之后的第三顺序,  相似文献   

16.
杨晖  柳青 《征信》2020,38(4):76-78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破产重整企业是一类重要的市场主体,其债权债务特点以及由此反映的信用状况与常态企业不相同,产生了破产重整企业融资难、重整企业征信误区等诸多问题。通过比较破产重整企业与普通企业在债务转让方面的异同,论述破产重整企业不良信用信息因形成时间不同导致可参考性的区别,以及信贷机构认可重整计划与免除破产重整企业债务的关系,并在借鉴国外破产重整企业征信机制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我国破产重整企业征信制度的政策建议,最终为我国市场经济中企业发展营造更加良性的融资环境。  相似文献   

17.
厉征 《税收征纳》2006,(9):12-12
8月27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企业破产法》和修订后的《合伙企业法》。这两部法律都将于2007年6月1日施行。《企业破产法》规定,破产人所欠的税款属于清偿的第二顺序,其清偿顺序先于普通破产债权。修订后的《合伙企业法》则明确,合伙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国家有关税收规定.由合伙人分别缴纳所得税。  相似文献   

18.
重整之路     
张铭 《新理财》2011,(1):32-35,10
弱肉强食的市场丛林,总有企业陷于困境。当到期债务无法清偿,重整还是清算,就是上市公司不得不面对的生死题。破产重整如同心脏复苏手术,艰难、复杂、漫长,任何一个细节的疏漏,甚至只是欠缺一点运气,都可能前功尽弃。而无论对重组方还是被重组方而言,CFO都是这场手术的关键人物。困境,并非绝境;转角,可见光明。  相似文献   

19.
时下,破产企业的税款流失现象十分严重。据调查,有的企业已经破产了,而税务机关还根本不知道音信,致使破产企业所欠的税款成为死欠;有的破产企业为逃避税收,在职工安置费用上作“文章”,甚至擅自调增资产损失、呆帐、坏帐损失和期初存货等,冲减欠税;有的假破产、真逃税,亦即借破产之名,行甩掉欠税和负债包袱之实。其中,有些企业宣布破产后并未关门走人,而是更名重新登记后又继续生产同样的产品,还向税务机关要求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还有的是由于行政干预,颠倒清偿顺序,使破产企业的欠税成为泡影。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如某市…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从房地产企业的境内融资、境外美元债、内部资金安排、债务清偿顺位等方面,提示存在的法律风险及解决建议。随着房地产行业调控政策不断加码、融资政策不断收紧及“三道红线”的监管,加之新冠疫情的冲击,以高杠杆、高周转、高负债模式运行的房地产企业面临巨大的现金流压力,债务违约风险凸显。2021年以来,多家房地产企业陷入债务危机,面临债务重组或破产重整的生死关头。本文将从房地产企业的境内融资、境外美元债、内部资金安排、债务清偿顺位等方面,提示存在的法律风险及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