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辩诉交易作为一种司法制度的"舶来品",在应对复杂的社会现实中具有极大的优势,可以在提高司法效率的同时以最小的司法成本的投入实现最大的司法和社会效益.我国目前面临着司法资源的有限性与社会的复杂性之间的尖锐矛盾.该文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对于这种司法制度的价值理念包容性,并就社会现实的需求性进行论证,进而就"辩诉交易"在司法层面是否适合中国作出解释,希望能为中国法制建设提供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姗 《魅力中国》2010,(6):136-136,134
恢复性司法(Restorativejustice)是随着20世纪70年代西方普遍存在的“司法危机”兴起的、与传统报复性司法主流相对应的一股新的司法学术热潮。这一对刑事诉讼领域内传统司法理念的创新和超越,在围绕平衡刑事诉讼当事人各方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中心问题上,为中国的刑事司法制度构建出特殊的“第三空间”,开辟出刑事法治的“第二条道路”。  相似文献   

3.
武卫霞  代冠星 《魅力中国》2014,(26):296-296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现行的司法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而且不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所以,司法改革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们对司法不公和司法腐败表现出的强烈不满,为司法改革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与动力,司法改革已经成为时下整个社会的强烈期待。因此,尽快改革司法制度,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司法职能为市场经济服务,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4.
王圳霖 《魅力中国》2011,(1):229-230
司法党化是司法中党政体制的重要内容。它包括特别司法制度的党化,法官和陪审员的党化和审判实践的党化等三个内容。控制好宪政和国家司法机关的关系,是我国近现代司法制度构建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控制国家司法权,但不干涉具体案件的审理,利用自己的政治资源来推动现代司法制度的建设,同时利用司法审判来完成执政党对社会的改造,南京国民政府就是按照这一思路来处理自己与国家司法的关系的。这一思路在实践层面给创建中的现代司法制度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韩东 《发展》2008,(7):75-75
一、当前纠纷解决对诉讼纠纷解决的过度依赖及弊端 现实中,与纠纷解决方式有关的一个现象非常引人注目,那就是“一元钱官司”频繁出现。由此,我们发现纠纷解决不合常理地、大量地纳入司法调控的范围,表现出“司法万能”的倾向。从完全否定司法的价值到对司法寄予很高的角色期待,是社会文明的进步,但过于理想化、不切合实际的“期待”实为中国司法在走向现代化进程中不能承受之重。传统的“法治”观念认为,  相似文献   

6.
张明辉 《魅力中国》2010,(6):131-131,127
恢复性司法制度,是在行刑社会化的国际刑罚趋势下诞生的司法制度,是一种中国所逐步引进借鉴的与中国传统法律思想有一定观念契合的国际先进刑事司法模式。它以恢复正义和重塑和谐为基本目标,在处理未成年人案件中表现出巨大的优越性,对未成年人的回归效果极佳。本文首先结合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介绍了恢复性司法制度,接着分析指出了当前司法制度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不足之处,然后提出了在我国建构未成年人犯罪恢复性司法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梁平  尚珊 《魅力中国》2011,(20):181-181
中国传统司法制度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司法理念、制度架构和运行方式。认真梳理分析这些特质,实现当代司法改革对传统司法制度的科学扬弃,是顺利推进司法改革的必要前提。本文从中国传统司法体制对我国现代司法体制改革的影响和价值等方面,分析中国传统司法体制对于我国现代司法制度改革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8.
梁平  尚珊 《魅力中国》2011,(20):156-156
现代中国的法律体系是三个法系的集合体:大陆属于社会主义法系,香港属于普通法法系,澳门、台湾属于大陆法系。本文希望藉中西司法制度比较找出中西方司法制度的差异和各自特色,探讨移植西方司法制度与我国司法改革之进路。  相似文献   

9.
岑鸿雁 《魅力中国》2011,(20):146-147
在现代社会中,司法鉴定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司法鉴定制度是国家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证据制度的技术基础,其重要性在司法实践中体现无疑。我国目前的司法鉴定制度因其自身缺陷,已经不适应司法实践的需要。为此,有必要借鉴国外司法鉴定的有效做法,尽快建立完善统一的司法鉴定制度。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试就司法鉴定工作中存在的混乱现状及制度改革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许利雄 《魅力中国》2013,(11):333-333
社会主义下的司法制度与法律教学,在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只有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同司法制度和法律教学结合起来,才能够实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公平的理念,同时在司法制度与法律教学过程中,应该完善的是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理念,促进法律教学能够沿着社会主义办学的方向发展.本文就社会主义的司法制度与法律教学进行诠释,以期能够促进法律教学沿着更加完善和健康的角度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叶高峰 《魅力中国》2010,(30):194-195
近年来,随着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对国外司法制度的不断研究,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作为一种在国外司法界正方兴未艾的它山之石,在我国司法实践中逐渐引入并试行。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在这些地区的试行,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我国各地检察机关对于附条件不起诉的适用对象及条件规定不一,造成“同罪不同罚”。  相似文献   

12.
王丽丽 《魅力中国》2010,(32):160-161
刑事和解与辩诉交易是欧美刑事案件中适用的两类重要的司法制度。两种制度既有在产生背景、主体、适用范围等诸多的不同,也有在文化基础、诉讼效益等相似的地方,我国在司法实践中已经出现了刑事和解的萌芽,同时在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极需解决的问题,应该为刑事和解的引进作好制度上和观念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13.
司法体制改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的主要内容涵盖了司法体制的自我创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司法体系和司法制度等各项要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依法治国总目标。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各类涉诉资产的公正、依法、合规、高效处置成为执法机关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与日本严格来说不属于同一法系,但都保留着死刑这一古老的刑罚制度。中日两国的死刑在立法与司法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对中日的死刑问题进行比较研究,无论是对中国的司法制度还是对日本的司法制度,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邵宝忠 《魅力中国》2013,(20):312-312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目标,明确提出“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这是党的代表大会第一次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战略高度提出司法公信的建设问题。是对人民法院提升司法公信力提出的更高层次、更加紧迫的现实要求。一、司法公信力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司法人性化问题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人性化体现了对犯罪嫌疑人人权的保障,是无罪推定原则适用的结果,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文明包括司法意识文明、司法制度文明和司法行为文明。司法意识文明要从司法人员树立正确的司法意识抓起,司法制度文明从遵守诉讼法的规定、借鉴别人的做法以及创造性地建立适合本国的做法等方面来建立和完善,从根本上达到司法文明。  相似文献   

17.
罗兴平 《特区经济》2008,(4):257-258
和谐社会的内涵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各社会主体关系的和谐。司法制度对法律所规范和调整的社会关系起着基础性的矫正和保障作用:公权力与私权利界限的确认以及对公权力的有效制约有赖于司法最终保障,私权利主体之间的纠纷也有赖于司法来化解。司法制度的完善是法治进程中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着力点,从权威司法观念的树立、实现法院审判权、责、信的统一、保障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等方面对司法制度予以完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科技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引领着司法的未来。科技对于司法的重大作用,可以概括为三个层面:首先,科技的快速发展启迪司法思想,影响司法认知,变革司法思维,革新司法意识;其次,科技的进步带动了司法手段的变革,推动了司法方法的进步;最后,在科技的推动下,司法的主体、客体、方法以及手段都在不断变更和进步,对应的司法制度、司法规范等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总之,在科技的推动下,司法不断前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司法公正是司法改革的最终目标。然而 ,没有司法独立 ,就没有公平与正义 ,司法改革也就无的放矢。现实中 ,司法机关的司法权力被削弱和地方化以及司法机关工作管理的“行政化” ,都阻碍了司法独立的实现。因此 ,必须加大司法改革的力度 ,实现司法独立 ,才能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20.
“三个至上”即“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政治性、人民性、法律性的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不可动摇的重大政治原则,是新时期人民法院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人民法院的各项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三个至上”,为此,需要深刻领会其本质、内涵和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