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目标,本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五位一体"总布局,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文化、民主法制和生态文明五个维度构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在确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目标值的基础上,对2010-2012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进行测算,测算结果显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一些可持续发展指标和公平、平等指标上,并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改善民生一直以来都是党的工作重心。十八大论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民生成就,并提出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改善民生是良性互动、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为改善民生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和社会保障,另一方面改善民生有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应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的民生诉求,从制度建设、经济发展、实现社会公平三个方面着手来改善民生,进而推进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  相似文献   

3.
李哲 《广东经济》2013,(7):20-24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明确要求,广东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此,广东要正视发展不均衡、区域  相似文献   

4.
1979年,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用"小康"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从那以后,"小康"成为40多年来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党领导人民以一往无前的开拓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锐意进取谋发展,众志成城奔小康,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习近平(2021b)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历史性成就将永载史册.  相似文献   

5.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更实际、更具体、更让百姓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为了开创新局面,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无疑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也深深吸引了国际关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目光,本文将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布局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主义建设现出自己的力量支持。  相似文献   

6.
姚恩东 《新经济》2014,(20):89-90
党的十八大确立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时间紧、任务重,在这一进程中有城乡、区域、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阻碍力量。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7.
况宁欣 《当代经济》2016,(3):106-107
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到2020年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在2020年让八千万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到2020年我们要建成的小康社会,必须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方面发展的和谐社会.虽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脱贫是困难的,但是在党中央和习总书记的领导下,我们一定可以实现.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6,(10)
在深刻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之上,围绕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文化建设和能源环境四个方面选取了17个指标,创建了适合河北省实际情况的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以所建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采取综合指标法、单指标评价法等方法对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问题进行统计监测与评价研究,依据研究结果对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难点提出了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张勇  何党生 《经济师》2014,(1):189-191,194
安徽省芜湖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评估指标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卫生体育、资源环境六大项目,实现程度从高至低排列依次为民主法制、资源环境、社会和谐、生活质量、经济发展、文化卫生体育,201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为76.35。加快推进芜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在探索科学发展的进程中,加快区划调整后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注重改善民生;在经济转型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0.
王擎 《财经科学》2015,(12):4-5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经济面临“三期叠加”压力、经济下行明显,同时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攻艰时期的背景下召开的.总体来讲,全会深入贯彻了十八大精神,坚持市场导向,全面推进改革,提出了六个原则、五大目标和五个发展理念,是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行动规划和践行指南. 1.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十八届五中全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将人民主体地位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1.
随着十八大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地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国居民物质生活将会更加丰富,精神生活将会更加充实,人民生活环境将会更加友好,社会环境将会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12.
刘蓉 《财经科学》2015,(12):3-4
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有经济学家测算,要实现到2020年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在“十三五”时期我国年均经济增速需要达到6.5%.全面小康不仅要追求发展的速度,更要强调发展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同时,这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要让包括贫困人口在内的更广大的人民群众都能感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这是国家治理理念现代化的重大推进.  相似文献   

13.
正一、理论探索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对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十八大报告突出明确了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定量指标;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则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  相似文献   

14.
《决定》的最终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粤东西北地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或超过全国同期平均水平。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生态环境优美和谐,基本公共服务健全,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实现全省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是一个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促进和实现广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指导广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的纲领性文件。粤东西北地区能否加快发展振兴,已经成为广东能否真正加快转型升级,以达到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江霞 《江南论坛》2013,(6):15-15
[本刊讯]近日,在江苏省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江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和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正式发布试行。据介绍,这是对2003年、2011年分别制定出台的《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要指标》和《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试行)》进行了丰富完善提升。据了解,在《江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中,城镇居民年人均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确立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河北省委做出到2017年提前三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张家口作为河北省的欠发达地区,如何确保如期建成小康社会,本文参照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以张家口2011年和2012年相应指标数据为依据,对此做了一些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书写在中华民族史、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历史表明,从当初的"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随着"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的变化,文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生问题向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用协调、共享发展的全新执政理念,深刻阐明了民生改善在“十三五”规划中的重要性,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基础上,普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当前,广东进入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阶段,既处于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节点,又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应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结合点,在稳增长基础上,更好地发挥社会民生对全面深化改革与经济提质增效的支撑功能与驱动作用,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全民,全面激发民众参与全省经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筑牢根基、激发动力。  相似文献   

20.
乡镇财政,作为中国现行五级财政体系中最基础、最薄弱的环节,由于其直面三农,与民生改善、基层政权巩固息息相关,作用无可替代。随着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的纵深推进,乡镇财政承担的职责将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重要。如何加强乡镇财政建设,已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时期政府基层工作亟待解决的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