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礼物     
一位禅师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天,好长一段路,那人用尽各种方法污蔑他。最后,禅师转身问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物属于谁呢?"那人回答:"属于原本送礼的那个人。"禅师笑着说:"没错。若我不接受你的谩骂,那你就是在骂自己?"那人摸摸鼻子走了。  相似文献   

2.
《经营者》2010,(7)
所谓结果长青,不是一个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而是结果长青的领导风格有个故事,一个人某天去散步,偶遇三个工人在工地砌砖。他便走向第一个工人,问道:你做什么呢?那个人回答道:关你什么事,你瞎了还是怎么了,没看到我正在干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以往,记者到商场或是工厂去采访都是大受欢迎的,因为我们的报道总是将这些地方描述得阳光灿烂,而报道之后随之而来的收益也是下大本钱作广告都达不到的。于是,记者一直是一种"上面派下的人",很有一点比官老爷还牛气的劲头。但是也不知是怎么搞的,如今记者再扛着摄像机光临商场、宾馆或是工厂时,经常是有人出来用身体挡住你的去路,很客气的对你说,你来拍照采访,事先和我们打过招呼了吗?如果回答是否定的。他便更有礼貌,但也是不容分辩的对你说:"那你请回去,我  相似文献   

4.
起初曾有人问刘佳,你要把佳美做到多大?他的回答很简单:“做多大我不敢说,但我要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让越来越多的人到民营医院去就医。”刘佳坚信,“医疗行业今后必定会因为民营(个体的加入)而经历一次全新的洗礼。”  相似文献   

5.
《财会月刊》2007,(11):I0002-I0001
割草 从前有两个人,分别住在河的两岸。这两个人的耳朵都不好,不过都很客气。一天早晨,河西的看见河东的拿着把镰刀出门,就对着对岸大叫:“喂!我说,你是去割草吗?”河东的听见河西的向他大叫,知道是对方关心自己去做什么.于是他也大叫:“啊,不,我是去割草呀!”河西的听见对岸的人冲他大叫,知道对方回答自己了.河西的很有礼貌地大声说:“哦,是吗?我还以为你是去割草呢!”  相似文献   

6.
骗你没商量     
迟国维 《企业文化》2001,(11):59-60
一个人跑过来告诉你:前面天上正在掉馅饼。你不加思索回答:扯淡! 又一个人跑过来告诉你:前面有人赠送馅饼。你半信半疑:能吗? 又有一个人跑过来告诉你:前面有人卖馅饼,买一赠一。你毫不犹豫冲上前去,果然买一还得赠一。一尝,馅是馊的。  相似文献   

7.
何奕 《人力资源》2013,(4):76-77
你遵循依赖的路径,也许仍会很舒服,可一旦置身国际舞台,你还能扮演老角色吗?1999年,我当时服务的公司安排我到香港给当地的管理团队做培训。培训内容之一是"建立勇于承担责任的员工队伍",之二是"多元化与公司业务"。当在申请"港澳通行证"时,坐在我对面的警员问我,"你到香港去做什么?""给公司在香港的管理层做培训!"我回答说。  相似文献   

8.
常言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虽说背后的闲言碎语不一定都是"暗箭",但处在"背后有人说"的境地却会使人很纠结,而唐朝著名宰相狄仁杰"跳出"的故事,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狄仁杰在任豫州刺史时,办事公平,执法严明,很受到当地百姓的称赞。于是,武则天把他调回京城任宰相。有一天,武则天对狄仁杰说:"听说你在豫州的时候名声很好,政绩突出,但也有人揭你的短,你想知道是谁吗?"狄答道:"有人说我不好不要  相似文献   

9.
智者的回答     
一、最困难的事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你认为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事情是最困难的?”泰勒斯回答说:“认识你自己。”认识自己难,认识自己的不足更难。二、贵重的财物。毕阿斯出生于古希腊普里埃耶城。一次,当普里埃耶城遭到围攻时,居民们纷纷带上自己最贵重的财物四散奔逃,只有毕阿斯一个人赤着双手。居民们问他为何这样离开时, 他回答说:“因为我的一切都在我的身上。”是的, 还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的吗? 三、快乐的工作。有人问毕阿斯:“什么样的工作最能让人快乐?”毕阿斯回答:“挣钱的工作。”这是一句大实话,能够挣到更多的钱,才能更好地生活。  相似文献   

10.
暮鼓晨钟     
郑翼 《人力资源》2012,(9):94-95
习惯左右人生有这样一个寓言:一位富豪临终前将一大笔遗产赠送给自己的一位远房亲戚——一个常年靠乞讨为生的乞丐。在接受遗产后,这位乞丐亲戚身价立变,成了百万富翁。新闻记者随讯赶来采访这位幸运的乞丐,问他道:"在继承了遗产之后,你最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大家都以为这位乞丐会说些如何享受富裕生活的话,但他的回答令周围的人大跌眼镜,他说:"我要买一只好一点的碗和一根结实的木棍,这样我以后出去讨饭时会方便一些。"原来,长期做乞丐  相似文献   

11.
人们很容易被生活中的一些假象收买,以为这就是活着的价值。有人曾问高傲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你和平庸的人有何不同?”他回答说:“他们活着是为了吃饭,而我吃饭是为了活着”。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特立独行不仅需要勇气,而且需要实力和智慧。  相似文献   

12.
笔者曾做过一个试验:给受过高等教育的各年龄段白领女士打出整整1000个电话,提出同样一个问题:"作为一位职场丽人,你觉得美貌与才华对你一生的职业生涯很重要吗?"她们给予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可是对另一个问题:"是否拥有美貌与才华就代表你能拥有一个成功的职业生涯?"回答却是百分之百的否定。在广告策划业就职的苏珊就有深刻的体会,人们都说她是佛罗里达美女,而且她的求知欲很  相似文献   

13.
"在道义上以令人满意的方式去赚钱与花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成为有钱人和过有钱人的生活"惟一的规则,就是没有规则"老摩根诸多财富中有许多豪华游艇,一个华尔街大亨问他花了多少钱。摩根回答:"你要问多少钱的话,就一定花不起了。"关于钱的问题,琼斯的爸爸只跟他提过一次,那是在他十岁的时候第一次去欧洲.他和爸爸庄严地站在海格特墓地卡尔·马克思的墓碑旁,"孩子,这个人预言全世界的多数人最后都将成为工资的奴隶。"他的富豪爸爸对他说,"不过.孩子,你永远不会成为这样的一个人。"  相似文献   

14.
活学活用MBA     
张小平 《英才》2003,(8):66-66
当问道:"你在那么年轻的时候就坐到了这么一个位置上,是否有赶鸭子上架的感觉?"茅忠群的回答比较有意思:"你说过去的皇帝,他出生在一个皇帝世家,是幸运还是不幸?尤其有些不是做皇帝材料的却要硬着头皮去做皇帝的人?"茅忠群强调自己是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人,还在读高一的时候就到学校宿舍去住了,所以在家里呆得时间很少,暑假回去的时候就像客人一样。但血缘关系是任什么也阻隔不了的。1994年茅忠群自上海交大硕士毕业之后,就被父亲"请"回了飞翔集团。在不声不响地呆了一年以后,便开始担任集团的总经理。任职前,他们父子之间曾有过"约法三章",其中有一条:如果遇到观点达不成一致的时候,尽量  相似文献   

15.
"两个半人"中的一个 在中南海丰泽园,一天,机要秘书高智给毛主席送文件,毛主席突然问他: "高智,你说我管多少人?" "主席,全国、全党、全军都归您领导,归您管呀!"高智觉得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  相似文献   

16.
告诉你     
你说,审计人是枯燥乏味的,整天对着账簿、凭证看,面对着一个个的数字,说梦话都是123……你说,审计人是无情的,走到哪儿查到哪儿,谁都不欢迎,这一行做久了,就不怕走夜路有人跟踪?你说,同样是执法,税务、工商的待遇多高,而审计是不是太清贫了……这只能说明你不了解审计,更不了解审计人。作为一名审计工作者,我回答你:  相似文献   

17.
郎咸平是香港中文大学和长江商学院金融学讲座教授,近几年来在内地以铜牙铁齿引起了经济界、学界阵阵旋风,有人称他是新一代的"郎监管",有人称他是经济学界的谢霆锋。有人认为他是出风头;有人说他是"非主流经济学;也有人说他是个人炒作。郎咸平说,我只是做了一个学者该做的事。  相似文献   

18.
秦姗 《中国企业家》2014,(Z1):57-60,56,10
以坐火箭的速度蹿红的小米,除了站对了台风口,还在于雷军找到了正确的人,看看小米管理层内部怎么协同工作吧有些人就是不太懂谦虚,王川就是。他有次去拜访一家公司时,看到对方办公桌上摆满了各种品牌的(电视)盒子,随口说:你对盒子还挺有研究。对方说,那些和小米盒子比起来,都是垃圾。王川回忆起来还是对人家这个回答很满意,他说:"我其实不关心竞争对手做什么,我只要把我自己产品做好,他们就去抄呗。"他说这话的时候,语气并不张狂。外表看上去也如他自己所说,就是个普通产品经理,有着温和的气质。他间或闪现锋芒,不像一般被采访者谈到竞争者时有意避讳,这并非是由于坦率或单纯,更多是出于自信。在2012年11月,小米收购了王川创  相似文献   

19.
"赎尸诡论"中的定价难题 邓析是春秋末期的郑国大夫,《吕氏春秋》中记载了邓析的一个故事,说有一次洧河发大水,把郑国的一个富人淹死了,有人打捞起富人的尸体,富人的儿子去赎买尸体,打捞尸体的人要了一个很高的价码.那个富人的儿子知道自己被敲了竹杠,就找到邓析出主意.邓析对富人的儿子说:"你急什么呀?除了你,没有第二个人会向他买你老爸的尸体."富人的儿子一听有道理,就不再着急买,一连几天拖着,耐心等待对方降价.打捞尸体的人等不来富人的儿子,着急起来,也去请邓析出主意.邓析又对他说:"你着什么急?除了你,没有第二个人有他老爸的尸体."于是打捞尸体的人也耐心等着富人的儿子来加价购买.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赎尸诡论".  相似文献   

20.
专注战略     
说到“专注战略”,先讲一个大歌唱家的小故事。有人向世界级的歌唱家帕瓦罗蒂请教成功的秘诀,他都会提到父亲的一番话。痴迷音乐并有相当音乐素养的帕瓦罗蒂问父亲“我是当教师呢,还是做个歌唱家?”,其父回答:”如果你想同时坐在两把椅子上,你可能会从椅子中间掉下去.生活要求你只能选一把椅子坐上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