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了解新河乡当地家庭教育现状和青少年职业规划的前景。方法:设计适应性问卷,对当地居民进行访谈调查。过程:经数据分析,仅39.4%的受访者认为家庭教育最重要;65.56%的受访者对孩子学习一学期会关心多次;61.92%的受访者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无明确预期,职业选择中备受青睐的为教师、医生,设问结果经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受访者学历普遍偏低,大多数有家庭教育意识,对青少年职业规划发展空间较大、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2.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大量垃圾排放形成的环境污染具有公害性、潜伏性、长久性三大特点。本文综合运用文献查阅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太原市某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进行了调研。通过应用我团队设计的一体化分类回收智能垃圾桶,可以有效改善以往村民乱丢乱扔垃圾形成的垃圾成堆问题。该一体化分类回收智能垃圾桶对垃圾进行图像扫描,并通过扫描结果得出垃圾类别,从而达到垃圾分类处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许春玲  宋丽萍 《华商》2008,(12):37-38
我国农村垃圾污染已成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障碍,亟待解决。为此,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勘察对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农村垃圾污染及处理进行深入调研,将当地农村垃圾处理分为两大部分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一是对有机易腐垃圾最好利用经济环保的沼气池进行降解;二是对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进行集中处理,采用模式"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最后,还要求增强村民的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  相似文献   

4.
论日本垃圾分类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雪凌 《商》2013,(22):116-116
垃圾分类(Refusesorting),是将垃圾按可回收再使用和不可回收再使用的分类法为垃圾分类。人类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垃圾;因此,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没有经过处理的垃圾,随意的弃置,就会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5.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制度,城市生活垃圾建立了两级垃圾管理体制,未涉及到旅游景区垃圾管理。由于旅游景区的垃圾经过一定的分类处理最后都会回归到城市垃圾回收处理的大流中,旅游景区垃圾分类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简化最终垃圾的回收处理,减少回收处理的工作量,所以旅游景区的垃圾分类应当建立在城市垃圾分类的基础之上。将垃圾进行有效分类,可以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降低景区内危险事故的发生,改善景区环境。建立有效垃圾分类机制的旅游景区与我国垃圾分类收集的试点城市相比,不受区域限制,更有利于全民培养垃圾分类意识。让游客这一群体,将垃圾分类落实到行动中,把垃圾分类收集的概念从景区带到生活中,进一步打造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环保的社会。  相似文献   

6.
日本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进行全国的垃圾分类,至今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循环经济模式。在日本,政府不断完善有关垃圾处理的法律体系,企业也十分注重研发新的垃圾处理技术,民众的环保意识更是达到妇孺皆知的地步。与日本相比,中国的垃圾分类制度还处于初始阶段,但堆积成山的垃圾以及由此产生的污染问题迫使我国不得不加快对垃圾分类制度的改革,因此我们可以从日本的垃圾分类制度中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7.
居民是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主体。了解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以制定针对性强的动员方案,对提升居民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研究采用定量分析对已有理论进行检验,旨在模型拓展与构建的极为有限。采用访谈调查,从行为促进因素和阻碍因素的视角对我国城市居民垃圾分类参与行为进行了考查,以期为我国城市社区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的有效动员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政策营销对垃圾强制分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将政策营销运用于我国垃圾强制分类治理探究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政策营销应用过程中既孕育着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变革决策模式,实现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决策机制公开化、透明化;优化政策网络,实现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政策的科学化和合理化;健全考核制度,注重对政策企业家的培育和企业家作用的发挥;转变治理思维,实现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走向法治化和韧性化。  相似文献   

9.
<正>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和搜狐新闻频道最新发布的《2007'零点中国公众环保指数》表明:在日常生活中,多数百姓能够做到经常性、习惯性地节约用水、节约用电(78.5%,74.3%),但对于其他诸如垃圾分类、使用环保产  相似文献   

10.
针对垃圾大幅增长使许多城市面临垃圾围城这一社会痛点,文章采用问卷调研方式获取城市居民参与垃圾分类行为的相关信息,应用SPSS 24软件和Amos 24软件构建基于平均值的结构方程模型,使用单因素ANOVA对假设模型进行分析,统计出各因素的相关值,用以判断城市居民垃圾分类参与行为与影响因素间是否呈现显著影响,并作出分析。为实现2020年年底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的目标,促进我国可持续性发展及相关环保行业发展等方面提供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哈尔滨商业大学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校园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校园环境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有利于校园垃圾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当前社会生产生活垃圾的增长率一直居高不下,大大增加了人们生产生活的运行成本,因此探索废弃物流一垃圾分类回收,提高垃圾的再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对废弃物流一垃圾分类回收过程存在的垃圾回收源头环节规范性不强、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改善废弃物流工艺、健全和完善相关配套设施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芮勇 《浙商》2020,(3):63-63
最高层关于“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的提法,是苗勇记忆最深刻的事情。2019年,全国各地陆续出台了从严垃圾分类的新规定,芮勇觉得这既是行业的机遇,也是挑战。“垃圾分类是一场革命,它不仅重构了固废领域的价值链条,同时也对老百姓的意识和行为习惯造成了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14.
"垃圾围城"是目前我国各大城市面临的窘境,垃圾源头分类被国际上奉为处理垃圾的最佳方式。为此,广州市出台了《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并于2011年4月1日起实施。这项政策出台三年多来,却面临市民参与不足、政策形同虚设的窘境。政策的行之有效,有赖于全民的广泛参与,必须唤醒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培养市民垃圾分类习惯,构建长效可行的垃圾分类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一项问卷调查显示,近七成受访者反对延迟退休,59%的受访者认为废除退休双轨制的时机已经成熟。此外,还有73.5%的受访者支持实行弹性退休制。  相似文献   

16.
减量化和资源化是处理生活垃圾的重要原则.本文对贵州省贵阳市生活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的现状进行剖析,发现存在一些问题,由此提出了加强政府统一引导,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征收垃圾处理费由定额制向从量制转变;建设生活垃圾资源化市场,推进垃圾资源产业化;开展可持续填埋,实现填埋场向巨型中转站转变等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重要方面和关键环节。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以实施“千万工程”为契机,实现“二分到四分”,探索形成“智分类、云回收、源处理、再利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新模式出台全国首个农村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地方标准,健全标识术语,实现“按图收集、按序流转”。构建便捷高效云平台,实现“即刻清运、即时监督”,降低环卫成本。构建多元化处理体系,实现“就地减量、就近转化”,实现最小成本的垃圾处理和回收利用。通过建立积分反馈和项目奖励机制,激发村民内生动力,保障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可持续运转.  相似文献   

18.
随着哈尔滨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垃圾处理的管理问题日益显现出来。当前,哈尔滨市垃圾处理产业化存在的问题是管理体制不科学,政策法规不健全,缺乏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撑,垃圾分类意识薄弱,环保宣传不到位。实施哈尔滨市城市垃圾综合管理产业化,应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模式,改变垃圾管理机制,制定环卫产业发展战略;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开发环保科技成果;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构建监督体系,加大监管力度,从而使企业的环卫管理完全纳入到严格的监督管理框架中。  相似文献   

19.
《中国广告》2014,(8):105-105
正在2014年7月2日,对1421位受访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男性受访者占43.8%,女性受访者占56.2%。本次调研样本覆盖一二三线城市,借助数字100在线样本库Assuredsample,对互联网消费者展开专项调研,共回收有效样本1421份。其中女性受访者占56%,男性占44%,70%的受访者月收入3000元以上,其中受访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5-45岁之间。  相似文献   

20.
胡江宁 《光彩》2010,(10):38-38
日前,本刊编辑部就国美控制权之争中涉及的诸多问题,对个体私营企业会员中的企业主、职业经理人和其他商界人士发放了200份调查问卷,其中收回有效问卷120份。120位问卷受访者中,在回应如何看待"国美之争"的双方时,75%的人同情黄光裕,认为国美是他一手做大,想要保持对企业的控制权完全可以理解;23.2%的人支持陈晓,认同职业经理人应该从企业和全体股东的利益出发,必要时可以牺牲大股东的利益;另有1.8%的受访者表示都不赞同。对于如何评价陈晓在"国美控制权之争"中的表现,有92%的受访者认同陈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