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达国家大都市圈特别是首都圈的城市发展、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调整由来已久,经历了上百年的历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有一些失败的教训,其中巴黎和东京大都市圈及首都圈的发展与问题最具典型性,值得北京认真地研究和借鉴。(一)世界大都市圈空间结构的变化规律1.城市化、郊区化现象与基本规律。伦敦、巴黎、纽约、东京等世界大都市圈约有50-100公里的半径,包括中心和外围几个圈层。从这些大都市圈内部的人口结构变动看,一般都走过了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等阶段。在城市化阶段,中心城市人口持续增加;在郊区化阶段,中心城市人口下降,而外围地区人口迅速增加;在逆城市化阶段,整个圈域包括中心城市和外围地区的人口都在减少;在再城市化阶段,中心城市或中心地区人口和产业重新增加。目前,巴黎大都市圈处于绝对分散的郊区化阶段,伦敦大都市圈处于郊区化到逆城市化的过渡阶段,纽约等美国大都市圈出现再城市化现象,而东京大都市圈跨越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阶段,直接进入新一轮城市化阶段。2.空间开发与产业布局。半个多世纪以来,发达国家大都市特别是首都城市的規划思想不断发展。伦敦突破1944年大伦敦规划的同心圆封闭布局模式(中心城-隔离带-卫星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大伦敦发展規划就沿三条主要快速交通干线向外扩展,在其终端分别建设三座具有“反磁力吸引中心”作用的城市;1995年以来,又沿泰晤士河构建30英里长的多中心发展轴线,使城市得以在更大范围内解决伦敦及周边地区经济、人口和城市的合理均衡问題。莫斯科针对日益严重的交通问题,将大型公共建筑与交通设施在“三环半”地带集中建设,以改善中心聚集的困境。巴黎为了避免向旧城聚焦,采取积极的规划布局措施,1965年规划沿塞纳河南北两边平行轴线发展新城;1994年规划建设多中心的城市总体格局。1968年开始编制的第二次纽约区域规划,最主要的内容也是把纽约改造成为多中心大城市,为大量增长的就业需求做准备,并且集中提供高水平的公共事业。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一座城市的生存与繁荣并不仅仅依赖于自身的发展,而需要其腹地郊区的大力支持,发达的郊区极大地推动城市的发展,使城市锦上添花,而落后的郊区别会拉慢城市发展的步伐。世界大都市圈产业空间布局也有一些带普遍性和共性的规律,产业地域分工现象明显。如纽约大都市圈的金融、保险业、不动产业集中在曼哈顿地区,其余核心区主要从事职业服务业、公共行政服务业,内环地区以个人服务业、批发业为主攻方向,外环地区的制造业和零售业较为发达。(二)巴黎大都市圈空间结构的演变与组织管理巴黎大都市圈由巴黎市和埃松、上塞纳、塞纳-马恩、塞纳-圣德尼、瓦尔德马恩、瓦尔德兹、伊夫林7个省组成。全区面积12072平方公里,人口1100万人,分别占法国总面积和人口的2.2%和18.8%。1.大都市圃空间结构的演变。19世纪末,在工业加速发展的推动下,巴黎的城市建设规模日益扩展。为了对其实行统一有效的规划管理,1955年进行7行政区划调整,设立巴黎大区(即巴黎大都市圈)计划区。1956年,《巴黎地区国土开发计划》提出降低巴黎中心区密度,在近郊区和城市建成区边缘建设大型住宅区和卫星城。从空间形态上看,20世纪60年代以前,巴黎是以市区为中心,呈同心圈向外扩展的。传统的同心圃式发展模式曾导致城市中心过度集中和拥挤,给城市发展带来窒息的危险。1960年的《巴黎大区区域开发与空间组织计划》则建议利用工业企业扩大或转产的机会向郊区转移,通过改造和建立新的城市发展核心,重构新的城市空间格局。1965年的《城市规划和地区整治战略规划》提出,在巴黎外围塞纳河两边轴线上建设S座新城,总规模将  相似文献   

2.
加速构建“上海都市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城市带尤其是大都市圈的形成与发展,是二战后全球城市化进程的集中体现,是在现代交通、通讯条件下,人口、资金、物资、技术、信息高度集聚的必然结果,也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城市化发展的大趋势。目前世界公认的六大城市带是纽约、伦敦、东京、巴黎、芝加哥和中国的上海。其中前三位均属于全球性城市,在世界城市体系中处于核心层面;第四第五两位均属于国际城市,处于次核心层面;而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城市带的中心城市,则属于国家或地区中心城市,仅处于第三层面,是六大中心城市中的小弟弟。上海现在风头正劲,可谓…  相似文献   

3.
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山田浩之分析了东西欧14个国家的189个大城市圈,认为城市发展经历四个阶段,即城市化阶段、郊区化阶段、逆(反)城市化阶段以及再城市化阶段。所谓逆城市化就是人口的分散化。他认为,上述城市在五十年代约有半数处于城市化阶段,另一半  相似文献   

4.
王珺 《经济师》2015,(5):77+80
通过文献调研等方法对比美国纽约都市圈、日本东京首都圈、巴黎大都市圈和英国伦敦大经济圈等几个国外区域经济圈,尤其是以首都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化发展模式在产业对接、产业转移模式及交通一体化建设等方面的特点、优势,结合我国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现状及特点,试图找出可供借鉴的国外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对接及产业转移模式。  相似文献   

5.
中外城市郊区化差异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荣增  杨锋 《经济师》2002,(9):23-23,25
郊区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 ,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的背景下所出现的一种必然扩散趋势。但由于不同的国家和区域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 )条件、技术条件和制度条件不同 ,郊区化的道路也存在着较大差异。文章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了我国郊区化的动力、过程、程度和结果与西方国家的不同之处。为我国目前正在进行城市化和扩大内需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城市郊区化与郊区城市化的比较及其互动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郊区化与郊区城市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本文从内涵及动力机制两方面入手,对城市郊区化与郊区城市化两个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城市郊区化与郊区城市化在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7.
杭州城市郊区化问题初步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周敏 《经济地理》1997,17(2):85-88
郊区化是城市与乡村两大板块的碰撞在城乡交接地带──城郊的作用过程.也即是城市扩散机制与乡村集聚机制在城郊地带相互作用的综合产物。郊区化研究可以分为两大研究侧面:如果把郊区化看成是乡村城市化的一种特殊的地域类型、可以着力研究在城市性因素的扩散和乡村经济社会’父展的双重背景下、城郊地域在功能、结构、景观等方面的城市性状态的增加和农村性状态的减少过程;如果把郊区化当作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较高阶段、则应当着力研究郊区地域变迁与城市本身在人口、经济等方面的动态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以此作为衡量某一地区是否…  相似文献   

8.
哈尔滨大都市圈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都市圈的形成与发展是现代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特征。近几年来,有关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大都市圈的实证研究成果较多。本文从哈尔滨大都市圈发展的实际出发,揭示其发展所具备的条件、背景和机遇,提出建设大都市圈的预期模式及主要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9.
当代各国首都的经济结构一般都具有八个组成要素:服务、总部、知识、绿色、园区、临轨、临空和临港。首都经济总是先经历极化效应,然后再转向扩散效应,最终在一定区域内形成首都圈经济。本文通过可比和可获得数据的收集整理,比较了北京与伦敦、巴黎、首尔和东京四个国际性首都圈,在服务经济、总部经济、知识经济、绿色经济、园区经济、临轨经济、临空经济和临港经济等八个方面的发展变化。运用极差阈值法综合比较后发现:北京作为首都经济单体,发展具有一定实力,排名居中;但若把京津冀作为首都经济圈与之比较,则发展排名最后。目前严峻的现实是:单靠北京自身力量已经难以化解大城市病,只有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即建立全域性的首都圈经济,才能实现首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0.
褚思真 《当代经济》2009,(14):88-89
郊区化是城市化中后期出现的一种现象.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都出现了住宅郊区化的趋势.本文将对比研究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城市住宅郊区化的情况,分析郊区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时策.  相似文献   

11.
运用空间统计方法研究近年来北京市人口郊区化的动态变化过程。北京市人口郊区化发展迅速,近郊区已经基本实现城市化,并和中心城区一起组成了新的核心区域,人口正不断向这个新的核心区域聚集。目前北京市城市化的进程正处在新一轮的集聚阶段,新的核心区域人口越来越密集。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这种趋势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但在长期内,整个区域内人口分布将向均衡化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心城市边缘圈域经济发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萍 《经济学家》2003,(6):65-72
本文研究了当代中国中心城市边缘圈域经济的历史演进、发展规律、存在问题与制约因素,从经济学角度对经济转型初期、深入发展阶段和新经济条件下中心城市郊区化与郊区城市化现象进行分析,认为生产要素报酬率、商品市场价格、企业利润的地域空间差异变动、市场竞争机制的形成与完善是诱致中心城市郊区化与郊区城市化现象的内在经济动因,提出应以稀缺性最强且最缺乏市场提供求弹性的生产要素为核心,在中心城市与其边缘圈域之间优化配置资源,并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郊区化是城市空间扩展的结果,也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深入对郊区化的动力机制研究,对于掌握郊区化的演变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近几年我国一些大城市进行的行政区划调整是新一轮郊区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机制。文章以近十年来的广州市行政区划调整为例分析了行政区划调整对郊区化发展所产生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陆桥视野》2008,(11):69-69
近日在上海发表的《2007中国都市圈评价报告》显示,到2018年左右,长三角都市圈将有望赶上东京都市圈,在总量上成为世界上的第一大都市圈。  相似文献   

15.
江南 《江南论坛》2008,(10):62-62
最近在上海发表的《2007中国都市圈评价报告》显示,到2018年左右,长三角都市圈将有望赶上东京都市圈,在总量上成为世界上的第一大都市圈。  相似文献   

16.
科学的城市规划是推进"绿色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的重要保障。北京市打造世界城市面临单中心过度聚集、交通拥堵加剧和区域发展不协调等方面的制约。在基于纽约、巴黎和东京等世界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发展模式基础上,文章从城市规划系统性、多中心建设和土地交通规划等方面,提出北京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基于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推进的新型城市化发展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永国 《生产力研究》2006,(7):141-142,167
世界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推进的历史逻辑表明,工业化是内容,城市化是形式,工业化的不同发展特点决定了城市化的不同形态,现实经验进一步表明,二者的协调推进并不是指二者同比例、等速度的发展,而是在不同的工业化阶段,二者有一合理的协调系数。既然作为内容的工业化由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演进,那么作为形式的城市化也应向新型城市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历程 18世纪60年代产业革命的发生,使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生产,而工业生产的集中促使了城市化的发展。进入19世纪以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明显加快,村镇向城镇发展,小城镇向城市化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在随后的几十年间,大多发达国家已经过了城市化的初始阶段、高速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据《1989世界发展报告》显示,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均在80%以上,其中英  相似文献   

19.
正城市的形成和成长、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城市对先进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都有客观规律可依循。在此,我们向这方面先进的国家积极学习并且学好,就可以少花代价、少走弯路。提起东京、首尔、巴黎这些大都市时,人们的第一反应恐怕就是"大"——虽然庞大,却不显得"臃肿"。这其中的"秘诀"就在于,作为中心城市,它们拥有规划较为完备的"首都圈"。这些周边城市或地区,与中心城市形成了"都市圈",不仅疏散了中心城市的人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度评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世界第6大都市圈。加入WTO后,长三角地区的外向型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本文旨在对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开放度进行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