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认知与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12月29日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除扩展了稳健性原则的应用范围,使之贯彻得更加充分、彻底外,还增加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这反映了新《企业会计制度》在制定和运用会计核算基本原则方面的两大特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涵义是什么?它在我国会计核算中是怎样运用的?应用时应该注意什么?本文拟对这三个问题进行分析。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涵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最早出现在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1970年颁布的第四号公告《基本概念与会计原则》中。该公告指出:财务会计应该强调…  相似文献   

2.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国际会计准则》的一项会计核算基本原则。我国的会计准则几经修订。至2006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有了全新的诠释.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准则明确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即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应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本文主要阐述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内涵及其必要性.以及在会计核算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实质重于形式会计核算原则在国内外的会计理论界都被看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会计原则.我国在2000年12月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首次正式提出"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核算原则,这是继1992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十二项会计核算原则中新增加的,它对规范单位会计行为标准,从事会计工作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作为我国会计核算应遵循的一条重要标准,早在未明确提出之前。就已经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较多的运用。在《企业会计制度》颁布后,明确地将实质重于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企业会计制度》第11条第2款中,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作了如下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也就是说.在会计核算时,既要考虑交易或事项外在的法律形式。更重要的是要看其内在的经济实质。当其法律形式与经济实质不一致时.应当以其经济实质作为核算依据。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具体运用时,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苏力 《企业经济》2003,(3):147-148
财政部于2000年12月发布并于2001年首先在股份有限公司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是我国会计核算的一次重大改革,它为我国入世后会计的国际接轨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首次正式提出了“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核算原则,将1992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由12条扩充到13条。虽然在以往的会计核算中已经隐含地使用了“实质重于形式”的概念,但是在全国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中对“实质重于形式”的内容作出明文规定还是第一次,由此可见,“实质重于形式”…  相似文献   

6.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对会计核算起修正作用的一种准则,它要求企业应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实际上在我国许多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中都隐含着实质重于形式这一原则,只不过未作为会计原则明确提出来而已,在2001年起实施的新《企业会计制度》就将其列为第十一条会计核算基本原则的第(二)条,  相似文献   

7.
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应用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玲敏 《企业经济》2003,(11):144-14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交易或事项在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方面不一致,甚至发生背离。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中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在原有的12条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条“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体现了对经济实质的尊重。在会计核算中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能够保证会计信息与客观经济事实相符,更好地符合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但这条原则在应用时也要把握适当,防止规避和滥用。一、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实质重于形式是指某一事项或交易的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不一致时,会计处理应当根据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而非法律形式进行确认、计量和…  相似文献   

8.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企业会计制度和准则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财政部发布实施了新的《企业会计制度》,新制度增加了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第13个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会计核算原则的进一步补充完善,有效地规范了企业会计核算行为,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完整、科学的理论依据,同时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理解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作为一项重要的国际惯例,是指经济实质重于具体表现形式(包括法律形式)。新制度增加了该原则,体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充分协调。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可以归属于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同谨慎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一样有效…  相似文献   

9.
江润秋 《广西会计》2003,(10):27-28
新的《企业会计制度》第十一条规定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 ,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 ,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这是我国首次正式提出的“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核算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可以理解为 ,由于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并非总相一致 ,作为经济信息系统的会计 ,应当根据交易或事项的实质而非形式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赋予会计人员较大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核算上的运用非常广泛 ,以下是笔者…  相似文献   

10.
实质重于形式是指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重于外在的表现形式。《企业会计制度》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这一条款说明,企业(包括乡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要注重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不要被外在的表现形式所迷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核算的质量,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一、乡镇企业会计核算中关于资产的确认要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  相似文献   

11.
去年,财政部颁布了全国统一的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2001》。打破了以往分行业、分企业组织形式制定会计制度的格局,对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统一性和有用性起着重要作用。此次改革,突出体现了谨慎性原则,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会计核算一般原则方面新企业会计制度在原有的12条一般原则基础上,增加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某一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重于其法律形式。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例如:预计…  相似文献   

12.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交易或事项的实质与其法律形式不一致时,会计人员应当根据其经济实质而不是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已经将实质重于形式作为会计核算基本原则之一,对会计核算行为予以规范.本文拟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实践中的运用作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朱赤 《特区财会》2001,(9):32-33
《企业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中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2001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指定辅导教材《会计》将上述原则称为“实质重于形式”,并解释“这里所讲的形式是指法律形式,实质是指经济实质。有时,经济业务的外在法律形式并不能真实反映其实质内容。为了真实反映企业的帐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就不能仅仅根据经济业务的外在表现形式进行核算,而要反映其实质内容。为了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就不能仅仅根据斩外在表现形式进行核算,而要反映其经济实质。”这里我们讨论一个《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中有关专门贷款的定义是否遵循了这一原则以及“实质重于形式”用词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孙晓辉  袁英 《活力》2005,(12):58-58
2000年12月,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首次正式提出“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核算原则,这是继1992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十二项会计核算原则后新增加的,它对规范单位会计行为标准,从事会计工作管理具有指导意义;它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原则之一。笔者拟就这一原则发表自己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企业会计制度》第11条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就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这就是著名的“实质重于形式”会计原则。  相似文献   

16.
财政部于2000年12月29日正式发布《企业会计制度》,并于2001年1月1日起暂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实施。《企业会计制度》的发布是我国会计界的又一件大事,它是我国会计核算制度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意味着我国会计改革又一新潮的到来。在1992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的十二项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基础上,增加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本文就此原则的涵义及运用谈点见解。一、“实质重于形式”的涵义先来看《企业会计制度》第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  相似文献   

17.
一、对实质重于形式含义的重新认识《企业会计制度》第11条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是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这就是著名的“实质重于形式”会计原则。实质重于形式这一概念可以说是现代会计师们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汇。但从现有的会计文献看,人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却都是原则性,不利于实际操作。实质重于形式的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第四号公告“基本概念与会计原则”之中,该公告发布于1970年。在该公告中,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认为,“财务会计应…  相似文献   

18.
2000年12月,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首次正式提出“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核算原则,这是继1992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十二项会计核算原则后新增加的,它对规范单位会计行为标准,从事会计管理具有指导意义。但事实上,作为一项重要国际会计惯例,在以往的会计实务  相似文献   

19.
《企业会计制度》第11条第2款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这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企业会计制度中的体现。这里的“实质”是指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但“形式”是不是仅指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呢?  相似文献   

20.
《企业会计制度》的发布实施是我国会计核算制度的又一重大改革,在会计核算方面的主要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原则方面的变化 重于形式的原则。实质重于形式作为一项重要的国际会计惯例,是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特征之一。在具体的会计核算实务中,存在交易或事项的实质与其法律形式不一致的情形,企业会计人员需要运用这一原则对具体交易或事项进行处理。 实行谨慎性原则,对于企业存在的经营风险加以合理估计,有利于企业作出正确的决策,有利于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也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但是,企业在运用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