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会计差错,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由于计量、确认、记录等方面出现的差错。会计差错按其发生差错所产生的影响程度可分为非重大会计差错和重大会计差错。重大会计差错是指企业发现的使公布的会计报表不再具有可靠性的会计差错。一般是指金额较大,通常某项交易或事项的金额占该类交易或事项金额的10%及以上,则认为金额较大;非重大会计差错是指不足以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作出正确判断的会计差错。  相似文献   

2.
重大会计差错是指某项交易或事项的金额占发生当期调整前的利润总额10%及以上或者占该类交易或事项金额10%及以上,符合两者之一,即为重大会计差错。本文对重大会计差错的更正仅指本期发现与前期相关的重大会计差错,更正时其对损益的影响数应调整发生当期的期初留存收益,即前期损益调整事项调整数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过渡后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核算。  相似文献   

3.
会计差错,是指在会计核算时,在确认、计量,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如:会计政策使用上的差错,会计估计上的差错,其他差错等。对于会计差错的会计处理,应从三个标准来考虑:一是会计差错发现的时间,我们可以将会计差错分为当期发现的会计差错和日后期间(日后期间指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发现的会计差错。二是差错所属的期间,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属于当期的会计差错、报告年度的会计差错(仅限于日后期间发现的会计差错)和属于以前年度的会计差错,三是会计差错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将其分为重大的会计差错与非重大的会计差错。(通常某项交易或事项的金额占该项交易或事项的金额10%及以上,是认为重大)其中,标准一决定了会计人中应遵循及时性原则,于发生会计差错时进行更正处理;而标准二、三则决定了会计人员应更正哪一会计期间的哪些相关科目。  相似文献   

4.
会计差错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它可以发生在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的任何环节,而在当期或以后的任何期间被发现。按照对会计报表可靠性的影响程度, 会计差错可分为重大会计差错和非重大会计差错。重大会计差错是指这种差错的产生使公布的会计报表不再具有可靠性,其较为明显的特征是金额比较大,如不调整有可能误导  相似文献   

5.
李新 《财会通讯》2005,(2):44-45
对于年度资产负债表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现的以前年度重大会计差错以及对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的情况提供进一步证据的事项,会计上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进行账务处理。这体现了会计核算的重要性原则。而税法规定,只要是应税收入或不得扣除的项目,无论金额大小均需按规定计算所得。对以前年度的会计差错,无论重大差错还是非重大差错均调整差错期的所得额。这样税法与会计就产生一定的差异,本文就此类业务作出分析。一、资产减值或实质性损害按照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规定,企业在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资产减…  相似文献   

6.
一、会计调整 (一)会计调整的具体事项及处理原则 1.差错更正的会计调整。财政部印发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以下简称《准则》)规定(大意):(1)本期发现本期的会计差错或前期的非重大会计差错,均调整本期相关项目;(2)本期发现前期的重大会计差错,应调整本期资产负债表的年初数和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的上年数;(3)企业滥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其变更,按《准则》规定应当作为重大会计差错予以更正。  相似文献   

7.
企业在日常会计核算中,会计差错时有发生。为了规范企业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财政部在《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中对企业发现本期及以前各期会计差错的处理方法进行了规范,并在第17条规定;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肆现的报告年度的会计差错和以前会计年度的非重大会计差错,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规定处理。本文试图将以上两个准则相结合,对在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现的报告年度及以前年度的会计差错的会计处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为了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进行,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和稽核制度,防止、纠正错误和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和完整,但财务部门在日常会计处理中,由于客观因素或具体经办人的疏忽,有时会出现计量、确认、记录等方面的错误,采用了国家法律、会计制度不允许的会计政策,提前确认尚未实现的收入或漏记已完成的交易等.我们习惯上把它们按金额的大小和性质轻重分为重大会计差错和非重大会计差错.  相似文献   

9.
经济事项或交易进入会计系统后,经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输出对信息使用者有用的会计信息。在确认、计量、记录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会产生差错。会计差错特别是重大差错若不及时、正  相似文献   

10.
会计估计的制度规定和意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对会计估计定义是: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我国目前的会计估计规定不仅说明了谨慎性原则的重要性,也是为了避免资产的虚增导致利润的虚增,同时保证企业财务资料的真实可比性,但应注意运用谨慎性原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设置秘密准备,否则就属于滥用谨慎性原则,将视为重大会计差错处理。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案例探讨了所得税会计的三种调整对象(会计交易或事项、资产负债表的报表项目、企业整体)的核算,并对其在资产负债表的披露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建议企业在很可能取得足够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的条件下,采用会计交易或事项作为所得税会计的调整对象。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和风险的增加,企业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事项越来越多。这样,在财务会计中如何处理不确定性事项(特别是或有事项),日益成为会计界关注的问题之一。或有事项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其结果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常见的或有事项有,商业票据背书转让或贴现、未决诉讼、未决仲裁、产品质量保证(含产品安全保证)、债务担保等。或有事项一般金额较大,对信息提供企业持续经营和发展有重大影响。如1983年美国Pennzoil公司诉Texaco公司案,历时5年,未…  相似文献   

13.
(四 )会计报表的附注考试分析笔者认为会计报表的附注重点是会计政策变更、会计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和关联方交易。对于考试的实务操作来讲 ,主要是会计差错、会计政策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现举一例加以说明。例如 :丰田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为工业一般纳税企业 ,该公司  相似文献   

14.
林美华 《浙江审计》2004,(12):35-36
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这种变更是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使会计报表使用在比较企业一个以上期间的数据时,能够正确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趋势。如果企业在具体运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所允许选用的会计政策时,未按照规定运用或随意变更,  相似文献   

15.
为了防止资产计量不实而造成虚增资产、虚增利润等现象,从会计核算标准上首先要求企业对各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同时,为了防止企业计提秘密准备,又规定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企业不恰当地运用了谨慎性原则计提秘密准备的,应当作为重大会计差错予以更正,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事项的性质和调整金额,以及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从上表可以看出,《条例》中会计六要素的定义对《准则》中会计六要素的定义有较大的调整,这一调整也使各要素的内涵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一、资产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即形成资产的交易或事项已经发生,比如:已经发生的固定资产购买交易才形成资产,而计划中的固定资产购买则不能形成企业的资产。同时,资产必须是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产。如果企业不能拥有或控制能产生经济利益的某项资源,企业则不能将该资源作为资产。如企建国初期,我国会计主要仿袭前苏联的会计惯例,并未建立起完整、系统…  相似文献   

17.
一、会计估计的特点和审计的目的 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中对会计估计所作的定义为:“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可见会计估计具有以下特点:由未来事项的不确定性引起;是在一定假设的基础上由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案例探讨了所得税会计的三种调整对象(会计交易或事项、资产负债表的报表项目、企业整体)的核算,并对其在资产负债表的披露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建议企业在很可能取得足够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的条件下,采用会计交易或事项作为所得税会计的调整对象。  相似文献   

19.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合并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会计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目前,山西省正在开展的煤炭资源整合其实质就是企业之间的合并,如何准确对煤炭资源整合形成的企业合并进行会计处理是我省会计界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根据准则和制度的定义 ,或有事项 ,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 ,其结果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或有负债 ,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义务 ,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 ;或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 ,履行该义务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或该义务的金额不能可靠地计量。或有资产 ,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资产 ,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如何区分三者 ,是在进行或有事项会计处理的首要问题 ,《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指南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