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商务部8日发布的《餐饮业经营管理办法(试行)》,国家将禁止餐饮经营者设置最低消费。《办法》规定,餐饮经营者开展促销活动的,应当明示促销内容,包括促销原因、促销方式、促销规则、促销期限、促销商品的范围,以及相关限制性条件。此外,餐饮经营者应当建立节俭消费提醒提示制度,并在醒目位置张贴节约标识。引导消费者餐前适量点餐,餐后主动帮助打包,对节约用餐的消费者给予表扬和奖励。国家鼓励餐饮  相似文献   

2.
信息检索     
零售商促销行为有法可依零售商不得以促销为由拒绝退换货,促销活动不得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限量商品售完后应即时明示……由商务部、公安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10月15日起开始施行。新《办法》规定,促销内容  相似文献   

3.
《监督与选择》2006,(10):66-66
零售商不得以促销为由拒绝退换货.促销活动不得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限量商品售完后应即时明示……由商务部、公安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10月15日起开始施行。  相似文献   

4.
正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发布《餐饮业经营管理办法(试行)》,禁止餐饮经营者设置最低消费。对于餐饮经营者违反本《办法》的行为,其中没有违法所得的,可处1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可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万元。《办法》自2014年11月1日起实施。  相似文献   

5.
目前商品流通行业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商品促销活动作为竞争手段被企业普遍认为是提高商品销售量直接、简单、有效的方式之一.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2006年9月12日联合发布<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规范商品促销活动.财政部至今尚未对商品促销活动会计处理做出专门规范.基于商品促销的特殊性,建议尽快在<企业会计准则——收入>中予以专门规范.  相似文献   

6.
国家工商总局日前召集10家网络企业举行网络市场促销行为行政指导约谈会,工商总局副局长甘霖指出,岁尾年末是网络促销活动的旺季,网络经营者要实事求是统计集中促销活动的成交量、成交额,不得进行夸大宣传,不得为促销实施者虚构交易或提供虚假用户评价;要严格履行承诺,不得对商品和服务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和表示,不得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不得限制、排斥其他经营者开展促销活动。甘霖强调,要加强对促销活动实施者的经营资质、身份信息排查,全面梳理近期网络商品价格,防范一些经营者采取先涨价后降价方法虚构优惠促销;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保障平台的正常运行,制定促销活动物流配送应急预案,在配送不及时的情况下,要向消费者做好解释。  相似文献   

7.
正2006年,为规范零售商(指经依法登记注册、直接向消费者销售商品的经营者)的促销行为,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商务部、发改委、公安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五部委联合制定了《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2006年10月15日起施行,从此,对零售商的促销行为管理有了专门规定。零售商是服务业(亦称第三产业)的一大主体,相对"零售商"来说,服务业中其他向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第三款规定:“本法所称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以下所称商品包括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这既是对“经营者”的定义,也是对不正当竞争行为主体性质的揭示和范围的确定.不正当竞争主体除了要求行为人必须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外,还要求行为人必须参加具体的商品经营或营利性服务活动.非经营者是不能成为不正当竞争的主体的.但是,如果他们的行为与市场竞争有一定联系或妨碍了经营者的正当经营活动并损害其合法权益时,也可能会受到《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调整.  相似文献   

9.
2006年10月15日,由商务部、发改委、国家工商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已经开始施行。根据此《办法》,南宁市消协发布警示,警惕虚假打折“忽悠”消费者。对“商家最终解释权”说不《办法》规定一:零售商开展促销活动,应该在经营场所的显著位置明示促销内容,促销内容应当包括促销原因、促销方式、促销规则、促销期限、促  相似文献   

10.
广集博采     
国家计委日前制订并发布《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成本监审暂行办法》。该办法计三十条,将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国家计委官员称,这一办法旨在规范成本监审行为,提高价格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本办法所称重要商品和服务,具体范围包括:列入中央政府定价目录中的商品和服务、列入地方政府定价目录中的商品和服务,以及依法采取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商品和服务。办法规定,价格成本应依据同种商品或服务的所有经营者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发生的,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成本(费用)数据…  相似文献   

11.
田靳 《上海质量》2015,(3):51-52
新的《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以下简称《处罚办法》)于3月15日起施行。《处罚办法》共22条,对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新《消法》")规定的经营者义务进行了具体细化,列出了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过程中容易发生的侵害消费者权益情形的负面清单,主要涉及10个方面内容,并对经营者不履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违法行为明确了相应的行政处罚。出台背景:让新《消法》落地去年3月15日新《消法》正式实施后,对部分网购商品实施"七日无理由退货",但实践中,各大电商的执  相似文献   

12.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经营者为促销其商品,可以进行一定限度的“有奖销售”。比如,有的经营者实行“买一赠一”或买满XX元即可抽奖等。这类活动中经常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用于促销的“奖品”要么是过期货,要么是长期卖不出的存货,有的情况则是“奖品”本身就有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13.
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第一条为制止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的欺诈消费者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欺诈消费者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以下所称商...  相似文献   

14.
正日前,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的《网络交易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于2014年3月15日起施行,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办法》旨在规范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网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明确提出了网络商品经营者和有关服务经营者所应承担的义务,以及违反这一管理办法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其中,最值得卖家关注的有两条:一条是"七天无理由退  相似文献   

15.
由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公安部、税务总局、国家工商总局等五部委最近联合颁布的《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将于10月15日正式实施。该办法针对零售商在促销活动中出现的各种不规范行为,旨在打击零售商通过“最终解释权”归属来侵犯消费者的各种合法权益。促销,作为一种商业手段和“眼球经济”,就其形式而言,似乎是一种对商家和消费者双方都有利的双赢销售模式。商家利用五花八门的促销手段,推广新商品,处理时滞产品,调动消费者的购买冲动,而消费者也趁此机会购得“物美价廉”的商品。但是,这一所谓的“双赢”,却出现众多不协调的噪音。商…  相似文献   

16.
何为欺诈消费者行为最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布并实施的《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规定,经营者的下列行为为欺诈消费者行为,消费者可以依法取得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价款1倍的增加赔偿:一、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二、采取虚假或其他不正当手段...  相似文献   

17.
为落实餐饮服务许可分类管理制度,规范餐饮服务许可,根据《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发了《餐饮服务许可审查规范》,于发布之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8.
现代企业的促销手段很多.赠送是最常所用一种。按《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视同销售货物的行为.征收增值税。在此种销售方式中.应当将作为赠品处理的商品与普通销售的商品区分开来,并予以披露。按照促销活动的主体与赠品提供方不同.具体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李光曼  邓崔琼 《企业经济》2006,(12):191-192
附赠式有奖销售是一种促销手段,其核心内容是经营者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附带地向购买者提供物品、金钱或其他经济上的利益。从我国现阶段的市场竞争形势及相关法律制度的设计来看,附赠式有奖销售在本质上是一种买卖合同关系,卖方除了应对所销售的商品承担质量担保责任外,还应对其所附赠物品的质量负瑕疵担保责任。  相似文献   

20.
对商业贿赂及不正当回扣行为的法律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商业贿赂及不正当回扣的概念 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为了购买或销售商品而采用财物或其它手段贿赂对方单位和个人的行为.这里所称的"财物",是指现金和实物,包括经营者为销售和购买商品,假借促销费、宣传费、赞助费、科研费、劳务费、咨询费、佣金等名义,或者以报销各种费用等方式,给付对方单位和个人财物.这里所称的其它手段是指提供国内外各种名义的旅游、考察、房屋装修以及解决子女、亲属入学、就业等多种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