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0年来,我国课堂教学改革主要经历了以抓"双基"发展智力为目标的知识课堂教学研究,教育整体改革中的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研究,关注生命价值和学习方式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三个阶段。研究取向上从塑造"知识人"转向培养"现实生活人",研究对象从"认知领域"扩展到"生活和生命全域",研究方式从"实体思维"转向"关系思维"。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之间的良性互动为改善课堂教学注入了强大动力,同时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呼唤教学研究范式的转型,聚焦制约中国课堂教学改革的特殊场域,研究复杂的具体问题,实现课堂教学改革,需从教学认识方式的变革、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以及教师教学习性改造等入手。  相似文献   

2.
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作为其发展工具的跨境电商平台相继出现,并且在平台的成长过程中,低价竞争的趋势也愈演愈烈。阿里巴巴旗下的跨境出口电商平台——"速卖通"2016年发布了品牌准入的重要公告:卖家必须从原来代加工、代销等模式向高品质和优质服务的品牌化转型。平台的转型令那些销量不同的卖家面临不同的境况与选择,而在整个转型过程中,也会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因此,研究卖家对平台转型的接受程度,对跨境电商平台成功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语文教学变革的重要内容和显著特点。从教与学的相互关系来看,课堂教学结构大体经历了从"重教"的教学结构向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学习的"导-学"结构的转型与发展以及以"先学后教"为特征的"学-教"课堂教学结构的形成与发展这两个历史阶段。整观这一变革历程,积淀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正确的语文教育理念是课堂教学结构变革的必要条件,变"讲堂"为"学堂"是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变革的核心追求,探索符合语文教学特点的实质结构是教学结构变革的内在理路,"常中求变,变中守常"是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实践运用的辩证法,语文教师良好的教学素养是教学结构发挥效能的重要保障,建构多元一体的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是变革的基本趋向。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以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引领是未来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变革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中华联合保险二次战略转型的发展背景出发,围绕贯彻与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构分析了公司转型发展的现实途径和目标选择,提出了公司要从"中华联合现象"走向"中华联合典范"必须整体提升创新思维、企业文化、人力资源、资本运作四大匹配能力,进而才能达到成功转型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正零售业正在从产品拉动型向需求拉动型转型,原来的粗放型管理也已经向精细化管理转型,效率的转型将为企业打开更广阔的利润空间。"人的烦恼就是记性太好,如果可以把所有事都忘掉,以后每一天都是个新开始,你说多好。"用《东邪西毒》中的这句台词来形容当下老板们的矛盾心情再恰当不过——每天睁开眼,想到这么大  相似文献   

6.
水务产品属性公共品。从理论和实践看,我国水务产业必须加快进行市场化转型。应从产业重组、经营权外包与政府规制三个方面同时着手,形成"三位一体"转型模式,以能更有效地保护消费者利益与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互联网+"的说法开始在国内广为人知,随之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转型、创业热。然而,向"互联网+"转变的过程却往往并非如这个概念的传播一般迅速、轻松。作为享誉全球的跨国公司,星巴克从七年前的金融危机就开始规划属于自己的转型之路,现如今,之前的努力所带来的各种成果才不断涌现,真正实现了"凤凰涅槃"。从"第三空间"向"第四空间",星巴克走出了怎样的一条转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新常态要求优化经济结构,实现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对人才提出新的需求,人力资源开发及其向人力资本转化构成了人才供给,研究人力资源开发与产业转型升级的耦合关系,并从"双侧管理"视域下探讨两者耦合机理,包括耦合内容,耦合机制、耦合诱因,耦合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制,理论上可以丰富"双侧管理"内涵,提升人们的认识,实践上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实现由劳动力、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者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二级分支行在网点转型过程中落实"大厅制胜",一方面应着力推进员工的"三个转型",即要通过加强员工的教育培训,尽快促进员工的思想认识,服务观念,业务素质发生转型,适应网点转型要求;另一方面必须细化管理措施,做到"四个到位",即要从制度安排入手,保证岗位人员,激励政策,后勤保障,检查监督落实到位,从而,实现大厅的销售服务模式标准化、常态化.  相似文献   

10.
面对国际金融业的激烈竞争以及混业经营趋势的强大冲击,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金融业从分业向混业转型的过渡性经营模式.具备多方面优势的同时,金融控股公司也存在着资本不足、高财务杠杆、关联交易等各种风险.因此,必须完善立法,建立有效的集团整体的资本充足情况监管机制,建立"防火墙",从多方面防范风险才能维护我国金融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供给侧改革"时代背景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建设思路,从改造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课堂教学内容与方式等方面对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进行了改革,有效地提升了人才供给端教师的综合能力与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了行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2.
东亚经济的崛起和东亚危机的发生从某种角度上讲与东亚经济模式紧密相关。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原有的东亚经济模式已不合时宜,需要转型。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时代,东亚国家(地区)必须突破日本一雁领头的"雁形结构",不断提高区域合作紧密化程度,提高产业调整速度,共同实现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东亚的未来将面临建立一种新型的合作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寿提出致力于推动国寿品牌由"知名品牌向杰出品牌"、"行业品牌向社会品牌"、"国内品牌向国际品牌"转变,而实施品牌文化战略是实现以上转变的有效途径,公司必须从愿景、情感和制度上加强品牌文化建设,从跨文化和全球化的角度加强品牌文化传播,从管理和控制上加强品牌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14.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求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研究认为,我国城镇化发展中出现"偏城镇化"现象,"十二五"目标达成需要城镇化发展方式从外延式向内敛式城镇化转型。城镇化转型核心是以农民工整体融入城镇公共服务和公共福利体系的市民化。农民工市民化需要发挥动力机制、社会成本分担机制和土地权益分配机制的协同作用,通过战略性顶层设计发展多层次城镇化,实行农村职业义务教育,保障农民工市民权益,实现城镇化内敛式转型。  相似文献   

15.
经济转型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二是从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的转变。经济转型的实现必须要以一个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为基础。但是在我国目前,农村人力资源具有明显的二元性特征,而人力资源溢出效应强化了农村人力资源二元性。因此,必须依靠政府的人力资源开发等措施对我国农村人力资源二元性加以缓解和消除。  相似文献   

16.
增加社会公平,让社会各阶层共享经济增长的成果,才能实现长期的繁荣.为此,我国必须转变以低廉劳动力价格优势在竞争中取胜的战略,提升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政府必须实现从经济型向服务型政府的根本转型;国有企业应该从竞争性领域充分退出,在公共产品领域充分存在;增加财政资金在社会保障和公共产品生产方面的投入.  相似文献   

17.
作为"绿色增长先导国家"的韩国,从政府到企业,从生产到生活,从巨额耗资的零碳建筑到微不足道的淀粉牙签,低碳发展理念无不落到实处,其中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低碳发展计划逐步深化为增强竞争力,韩国及早向低碳经济转型。2008年9月,韩国政府出台了  相似文献   

18.
中国正在经历从"帕累托改进"向"卡尔多改进"转型、从"中等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陷阱"迈进的特殊时期,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解决利益关系失衡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改革的重心应放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上。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政府应该从"缺位"和"越位"中"归位",其职能是保障市场竞争而不是取代市场竞争,弥补市场失灵而不是助长市场失灵。只有最大限度依靠改革红利,全面深化对治理体系的改革,才能有效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才能释放巨大的发展潜力,实现改革既定目标。  相似文献   

19.
以往很长一段时间内,实体哲学在我国高校德育范畴内具有主导性影响,这就是所谓的"知性德育"。而从过程哲学的观点来看,德育必须从当前的实体思维完成向过程思维的调整,才能完成对自身的超脱,让德育摆脱"抽象人"转向"具体人",实现从"对象性"向"关系性"的跨越。  相似文献   

20.
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东北地区稳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取得积极进展.面对新的发展环境,东北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仍然面临着体制机制深层次矛盾尚未解决、自主创新基础依然薄弱、产业国际化水平不高等困境.我国提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东北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机遇."十四五"时期,东北地区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必须在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明确自身的定位,牢牢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深化改革、推动自主创新、建设"数字东北"、扩大对外开放、优化营商环境,改善供给质量以满足有效需求,推动我国总供给和总需求动态平衡,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