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出口贸易过度竞争的产业组织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行政垄断与过度竞争并存的二元结构是我国外贸体制转换时期的显著特征。现阶段的出口过度竞争是由出口企业经营战略失误、行业协调约束机制缺失、政府外贸竞争政策目标偏差和外贸行业产业特征共同作用的结果。纠正出口过度竞争行为有赖于调整出口企业经营策略,强化行业协调约束机制和修正外贸竞争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2.
外贸经营权开放后的出口竞争秩序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行政垄断与无序竞争并存的二元结构是中国外贸体制转换时期的显著特征。现阶段的出口无序竞争是出口企业经营战略选择上合成谬误的表现 ,而这种合成谬误是外贸业市场结构不合理、行业协调约束机制缺失、政府外贸竞争政策目标偏差共同作用的结果。纠正出口无序竞争行为有赖于市场结构的优化、制度环境的改善和出口企业经营战略选择的调整。  相似文献   

3.
优化我国外贸产业组织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锋 《国际贸易问题》2002,(4):30-33,39
对外经贸产业的宏观调控管理,是主权国家政府的经济职能。运用现代产业组织理论,通过对我国外贸产业市场竞争度的实证分析,证明我国外贸产业处于过度竞争状态。政府在进行外贸宏观调控管理时,应该有明确的、系统的优化外贸产业组织政策,并以避免过度竞争,追求规模经济,实现有效竞争为主要目标导向。  相似文献   

4.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外贸竞争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2001、2002、2003年我国工业行业数据,采用加权回归的方法,检验了外商直接投资影响我国外贸竞争力的机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影响我国外贸竞争力的机制源自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活动、研发活动和与内资企业的竞争,文章最后提出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提高我国外贸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浅析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外贸企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我国重要的一项外贸政策的出口退税政策,自1985年实行以来,对鼓励出口、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中国的出口退税政策进行了新的调整,这不仅有利于规范进出口行业环境、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也造成部分出口企业成本上升,影响企业出口的积极性,导致行业竞争的加剧。本文针对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外贸企业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成长、产业结构迅速变化的时期.目前,我国汽车工业、机械工业、钢铁工业、家用电器工业等行业中都存在着过度竞争现象.早在传统经济体制下,由于片面追求自成体系,企业建设遵循“大而全”、“小而全”的指导思想,一些行业就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大量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的局面.改革开放以后,在原有的过度竞争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基础上,又加以产业管制逐渐松动,企业自我约束机制没有完全建立等因素,过度竞争现象有增无减,且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7.
<正> 所谓产业政策,是指政府对产业的均衡及其发展所采取的政策。产业政策是以产业结构的高层次化和合理化为基本目标,这说明产业结构政策在产业政策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出口产业政策涉及生产出口商品的这部分产业。一国的外贸政策取决于该国的出口产业政策,也就是说,外贸政策的制定,必须与出口产业政策互相保持协调和一致;而出口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的确定又必须首先考虑国际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从二次大战后日本、南朝鲜等国家和地区对出口商品结构及其  相似文献   

8.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纷纷组建企业战略联盟,利用联盟的整体竞争优势抢占市场。与此同时,联盟成员企业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各种风险,主要是受成员企业目标不一致、战略伙伴选择失误、成员之间利益协调困难等因素影响。为有效防范风险,需要协调和统一联盟目标,审慎选择战略合作伙伴,建立利益协调与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带来的负面效应.主要体现在现行的出口退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出口产业结构;出口企业把出口退税视为主要的利润来源;出口退税管理制度不完善;地方保护主义阻碍外贸进出口发展;我国出口退税政策不稳定、频繁调整、浮动较大;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国家经济风险加大等方面.我国应继续对外贸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充分发挥出口退税率调节出口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作用;适当扩大出口退税的范围;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负担机制;构建稳定的出口退税机制;此外,地方各级政府领导要认真执行国家的退税政策,把国家的出口退税政策落实到位,保证地方负担的退税部分该退必退,充分调动出口企业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现行外贸政策的反思与重新定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外贸政策实施的国际和国内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实施效果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指出我国现行的具有重商主义性质的外贸政策(鼓励出口,限制进口)面临严峻的挑战;其次,对出口政策和进口政策及其作用进行了重新认识;最后,提出调整我国现行外贸政策的思路和具体建议:由外向型经济向内外互补型经济转变,构建资源安全贸易体系,外贸政策与外资政策相协调,外贸政策与产业政策相协调,构建战略型贸易保护政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这一准自然实验,基于2003—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并采用双重差分法,系统探讨了市场导向型低碳政策对企业出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显著增加了企业出口倾向、扩大了企业出口规模,即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这一结论在预期效应检验、安慰剂检验、更换估计方法、匹配分析、排除同期其他政策的潜在干扰等条件下依旧稳健;影响机制分析显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通过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进而影响了企业出口;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企业出口的影响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依据结论,提出了逐步提高地区市场化程度、运用法治方式优化营商环境、适当降低行业集中度和切实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零售业过度竞争的理论界定及判断标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图为过度竞争找到判断标准多出于政府规制的政策目的。以往国内外关于过度竞争的研究多以制造业为观察对象,其结论用来解释零售业的过度竞争现象时便会遇到理论上的困难。本研究在分析零售业与制造业在竞争方式和产品本质差异的基础上,针对零售业的竞争特征,给出了零售业过度竞争的定义和判断标准。研究发现,如果单以过度竞争发生时的企业行为特征作为判断过度竞争的标准,就有可能出现逻辑错误。据此提出零售业的过度竞争应从行业利润率、零售商促销行为、服务能力和零售组合等方面来判断。  相似文献   

13.
崔灿灿  田媛 《消费导刊》2009,(10):56-56
出口退税制度又称出口货物退税制度,是一个国家退还在国内生产、流通、出口环节已缴纳的间接税的税收制度。出口退税政策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外贸政策,自实行以来,在鼓励出口、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积极推动作用。正确理解和把握我国现在的出口退税政策模式,充分利用其对外贸行业的促进作用,积极组织实施以应对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是外贸工作的当务之急。本文首先对出口退税政策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而后说明了现行模式的特点,主要分析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国外贸行业的影响,希望能对大家了解和更好的利用出口退税政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商业信贷对企业出口的影响及机制,从商业信贷角度解释中国企业在银行信贷约束下创造出口增长奇迹的现象。文章首先将商业信贷引入异质企业出口模型,证明在银行信贷约束下,商业信贷直接和间接地促进企业出口,促进机制是直接缓解企业出口可变成本融资约束和促进银行信贷进而间接降低企业出口融资成本。文章接着运用中国制造业大样本企业面板数据,采用Heckman选择模型,从出口概率和出口强度方面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上述理论分析,发现商业信贷对企业出口概率和出口强度的促进作用在高竞争性行业比低竞争性行业明显,在民营企业比其他企业明显,但是商业信贷对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出口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市场人士越来越多地流露出对2008年中国经济过度紧缩的担忧。在可能因政策失误和政策约束而引发的两种过度紧缩中,前者发生的可能性很小。明确两种过度紧缩之间的区别对掌握市场的整体趋势颇为重要。政策失误性过度紧缩将会导致中国经济“硬着陆”,产生严重而广泛的负面影响。而政策约束性过度紧缩则会对以内需为导向的行业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对以出口为导向的行业产生的负面影响则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16.
近期,国务院针对我国严峻复杂的外贸形势提出了优化外贸结构、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改善融资服务、进一步加快出口退税进度、增强企业竞争力等方面的一系列具体措施。作为出口企业,运用好我国现有出口退税政策,做好本企业的出口退税的税收筹划。是增强企业竞争实力,赢得发展先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2001、2002、2003年我国的工业行业数据,检验了外国直接投资影响我国外贸竞争力的途径。结果表明,外国直接投资促进了我国外贸竞争力指数的提升,同时也发现,在外商投资企业技术创新水平较高的行业,外商投资企业自身的出口和技术创新都是提升我国外贸竞争力指数的因素,在外商投资企业技术创新水平较低的行业,外商投资企业自身的出口提升了我国的外贸竞争力指数,而技术创新却降低了我国的外贸竞争力指数。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出口急剧收缩为背景,基于2006—2014年的中国海关数据库和全球双边贸易数据,考察企业海外供应链特征对危机后出口恢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海外供应链中心度较高的企业,金融危机后在出口恢复的概率和速度上表现更好,这一结论在替换主要变量、样本和计量模型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证实,中心度较高的海外供应链能够提供相对稳定的进口投入要素,从而保障金融危机后企业生产和出口活动的顺利进行;在产品质量差异化程度较低、竞争程度较高的行业以及核心度较低的产品中,海外供应链中心度对出口恢复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企业的海外供应链中心度越高,出口恢复的金额和数量也越多。本文为企业如何充分发挥和利用海外供应链优势,推进外贸供应链畅通和提升出口抗风险能力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我国独特的外贸发展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巨大成功;同时外贸快速发展的过程,也是外贸增长方式不断转变的过程。但目前我国外贸增长方式粗放型特点依然明显,这与我国经济发展所处阶段和现代化水平有关,问题症结在于产业分工欠发达和出口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不足。应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大力推动我国产业分工模式的调整,进一步完善我国产业、技术创新和财税、金融政策,增强各类出口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推动外贸增长方式向集约化和质量效益型加快转变。  相似文献   

20.
融资约束是制约企业出口的重要因素,对金融市场不发达的中国更是如此,这无法解释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现实.本文将融资约束引入异质企业贸易模型,发现企业可以通过银行信贷、商业信贷、内部储蓄和跨国企业融资四重途径获取进入出口市场的资金,并且商业信贷还可以极大地促进银行信贷.进而运用2004-2007年中国40余万家企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上述融资途径可以提高企业出口参与、出口强度和出口规模;商业信贷对银行信贷的促进作用使拥有商业信贷的企业,不论出口参与还是出口规模与出口强度都优于没有商业信贷的企业.本文为探讨中国企业出口融资提供了综合性视角,为理解中国出口贸易奇迹和制定相关外贸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