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泰山的佛爷寺和竹林寺两个山岳风景区为研究对象,采用1986年和2004年两期的遥感数据,研究了两个风景区1980年代中期以来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演变的影响。在分析景观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破碎度、扩展度、伸张度指数时间变化的基础上,对景观的空间格局变化趋势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个景区的斑块数量、面积和斑块密度的变化差异明显;两个地区的景观扩展度均远大于1,说明斑块形状不规则。占据优势的森林类型18年来并未遭受严重破坏,两个景区优势度、均匀度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佛爷寺风景区的破碎度远远高于竹林寺,也表明景区建设等人为干扰是景观格局发生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2.
土地利用景观分区关系到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土地利用变化方向。研究内容:文章以青龙满族自治县为研究对象,利用2009年、2012年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运用Fragstats软件分别计算出2009年、2012年的类型尺度景观格局指数与景观尺度景观格局指数,对研究区进行土地利用景观分区研究。研究方法:景观指数法、主成分分析法。主要结论:(1)从类型尺度分析,景观面积指数与平均斑块面积除建设用地增加外,其余景观类型均减少;各景观类型的斑块个数、斑块密度均增加;分维数表现为建设用地与耕地增加,其余景观类型分维数均减少。(2)从景观尺度分析,除蔓延指数减少外,香农多样性指数、香农均匀度指数、散布与并列指数均增加。(3)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研究区进行土地利用景观分区,2009~2012年间青龙满族自治县土地利用程度向中等水平发展,受地形影响土地利用程度均呈现西北地区高、东南地区低的趋势;各乡镇的土地利用水平表现为青龙镇、八道河镇的土地利用程度一直处于较高水平;都山林场与祖山林场由于其土地利用结构单一,土地利用等级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3.
为准确评价哈尔滨市公园的布局情况,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哈市公园斑块景观格局进行异质性分析与评价.在对公园斑块进行分类统计的基础上,选取景观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破碎度等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公园斑块类型组成及空间分布不均衡,景观异质性指数较低,布局不尽合理.  相似文献   

4.
1:10000比例尺土地利用景观指数的粒度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伟  钟星  袁春 《中国土地科学》2010,24(11):20-26
研究目的:基于鹤峰县1:10000土地利用数据,对土地利用数据的景观指数类型及景观水平的粒度效应进行分析。研究方法:GIS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应用。研究结果:在类型水平上,景观指数的粒度效应较明显,随粒度的变粗,景观指数可归为单调下降、不规则变化和基本无变化3类;粒度响应最敏感的景观指数为斑块密度;裸地和水田是对粒度响应最敏感的两种土地覆盖类型。在景观水平上,除斑块密度外,其他景观指数粒度效应不明显,斑块密度和面积加权平均分维数的粒度响应最强烈,丰富度指数则最弱。研究结论:粒度效应与所选粒度的变化范围、数据聚合方式、分析景观类型的多少、比例尺的不同都有很大的关系,更深层次的研究需要考虑更加全面。  相似文献   

5.
根据延安市2000、2005、2010年的土地覆被数据,借助Arc GIS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统计和分析不同时期的景观格局特征及各景观类型之间的转化,定量揭示延安市潜在的景观秩序。结果表明:延安市的景观格局以草地、林地和耕地为主。景观形状指数和聚散性呈持续下降趋势,草地和林地的形状指数值逐年降低,形状结构相对比较规则和简单,景观类型内部连通性较好。耕地的形状特征相对破碎和不规则,耕地斑块数量增加但总面积持续减小。景观格局破碎化程度和异质性增加,局部景观格局变得更复杂。相对分布均匀的斑块类型、提升较大的景观多样性、景观类型的演替与更新更加明显是延安市景观特征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Rrcgis10.0和Fragstats3.4软件,以长春市1984年、2014年土地利用调查数据为主数据,采用景观空间格局的分析方法,从斑块类型水平、景观水平等2个方向分析了该研究区近30年各土地利用景观空间格局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该研究区以耕地为景观基地,林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耕地、建设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和水域面积增加,各土地利用类型间发生了复杂的双向变化,林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2)不同的景观指数对于土地利用类型动态效应的敏感性不同,其中最敏感的指数有斑块面积百分比和最大斑块指数,其次是斑块个数和平均形状指数,最不敏感的景观指数为散布与并列指数;(3)整体景观水平上,该研究区的景观多样性增加,破碎度增加,连通性降低,分布趋向分散,除斑块密度外,其他景观指数的动态效应不敏感。并提出合理规划建设用地,限制建设用地的扩展,坚持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等建议,以期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三江平原挠力河流域景观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S空间分析术为基础,以挠力河流域为研究对象,解译了挠力河流域TM卫星影像,绘制了详细的挠力河流域的景观格局图,然后提取景观元素的多种参数,再经过Fragstats软件计算得到各类景观指数;分别研究了不同斑块类型的斑块面积、斑块密度、边缘密度、分形维数、景观多样性指数、斑块形状指数、景观丰富度指数、景观均匀度指数等指标,取得了挠力河流域景观信息的大量第一手资料,揭示和验证了挠力河流域景观空间格局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8.
基于MODIS遥感的江苏省景观格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景观格局是由自然或人为因素形成的一系列大小、形状各异、排列不同的景观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文章利用2005年3月份MODIS卫星数据,经过一系列处理后得到江苏省景观图,利用决策数分类法将研究区分为5种景观类型:耕地、城镇用地、水体、自然植被、其它用地;选取斑块数、斑块密度、破碎度、斑块分维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均匀度、聚集度、分离度等景观指数,从斑块、斑块类型和景观3个层次上对研究区景观格局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景观斑块共57 030万块,总面积为10.18万km2;在5种景观类型中,耕地和城镇用地是主要景观类型,占全省总面积的68.6451%。江苏省景观多样性程度不高,且斑块空间形状较简单。  相似文献   

9.
以辽宁省喀左县为例,运用辽宁省喀左县遥感影像数据,使用ENVI、Arc GIS10和Fragstats3.3软件,解译研究区遥感影像数据,得到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再对DEM数据进行相关分析,最终获得土壤侵蚀强度专题图。根据栅格类型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分析计算了斑块尺度和景观尺度上的景观格局指数,对这些指数进行分析计算,进而得到2003年和2012年景观格局指数动态变化量,在分析土壤侵蚀强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景观结构动态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大中城市周边乡村景观格局分析*——以沈阳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十九大报告针对城乡未来发展,提出实施利国利民的乡村振兴战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大中城市不断扩张,城市周边乡村景观格局受到不同程度的剧烈影响。城边乡村景观的合理布局有利于加快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进程,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方法]文章以沈阳市周边乡村为研究区域,基于GIS技术、半变异函数与移动窗口法相结合,分别从破碎化和多样性角度分析景观异质性的空间特征,探索城市周边乡村景观分布格局,并分析该格局形成的驱动因素。[结果](1)研究区主要乡村景观类型为耕地,其次为建设用地和有林地;河流水面、水库水面和灌木林地斑块密度较小,最大斑块指数较高,表明三者的景观异质性较低;(2)农村道路、沟渠和建设用地3类景观破碎度较大,斑块密度高,平均斑块面积较小;(3)浑河及其沿岸景观异质性较高;除浑河以外其他地区,东北部景观均质化较东南部高,东南部景观格局异质性随着与城市中心距离的变化出现一定梯度的改变,主要受与城市中心距离、人为对土地利用开发强度的影响。[结论]研究结果可为该研究地区及相似大中城市周边乡村景观格局分析提供定量参考依据,为乡村振兴战略及山水林田湖草的优化整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Landscape reconversion by plantation-oriented forestry is associated with transformations in regional economic systems. Under such change, rural communities develop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management strategies. Due to forest plantation growth since the 1970's in Misiones, Argentina, different areas of production can be identified according to the intensity of the forestry management model carried out. Each area defines a forestry productive landscape in which local rural populations are immersed. In this study, we describe and analyse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trategies of Colonos (settlers) according to the size of industrial tree plantations. We offer insights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an adaptive, agrobiodiverse strategy in the context of the dominant forestry industry. Considering historical processes and current land use, we expected to find less diversity and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family productive system among rural families living in more homogenized, plantation-dominated landscape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data was gathered to assess the agricultural richness and producers´ related production management. Departing from the idea that the homogenization of the landscape diminishes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family productive system, we found that families have been able to shape the components of their subsistence in complex environments. In other words, in the face of change and instability, Colono farmers were able to reconfigure and incorporate diverse agricultural strategies. Also, they engage in biologically diverse farming systems and provide ecological heterogeneity to a regional landscape deeply transformed by tree plantations.  相似文献   

12.
以南方红壤丘陵区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信丰县崇墩沟小流域为例,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选取景观稳定度及景观异质性等景观格局指数对研究区近7a的土地利用景观变化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在生物措施治理等人工干扰下,2003~2010年形成了以林地为主的农林景观格局,景观结构呈异质性演变趋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由受控于少数几个景观类型的影响正在向主导景观类型林地演变,各景观类型分布趋于集中,呈聚集型分布格局,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生物措施等人工干扰是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景观格局演变的区域绿地生态网络与生态功能优化研究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方法]文章以徐州示范为例,在城市研究区景观格局演变及其异质性研究分析基础上,探索城市规划区城乡绿地景观格局的优化路径;运用经济学与生态学原理,按“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理念,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优化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前提,从市域与城市规划区视角,合理配置城乡绿地生态网络景观组分,进而优化区域绿地生态网络。[结果]研究得出2005—2015年研究范围城市化造成大量耕地消失,城市建设用地快速增加,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快速推进,林地面积占比大幅度增加;地表覆被变化直接表现为景观格局的快速破碎化和景观多样性的下降,景观类型的丰富度和复杂度急需提高,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均匀度指数也均呈现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同时,重点提出了强化景观格局与过程的完整性与连通性,挖掘潜在生态功能等的区域绿地生态网络一系列优化方案。[结论]文章为研究区及延伸的城乡区域绿地生态网络构建和生态系统服务优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4.
基于莫莫格自然保护区1989、2000、2007、2012年4期LandsatTM遥感影像数据,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以及景观生态学方法,对研究区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莫莫格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耕地净增加14403.02hm2,其中林地、草地对耕地的增长贡献最大;而湿地则不是单调变化的,其中1989年~1997年湿地面积减少24359.14hm2,1997年~2007年增加6009.237hm2,2007年~2012年增加2983.47 hm2;此外,在研究时段内研究区域的景观异质性有波动性变化,景观格局变化趋势与土地利用变化规律趋同。  相似文献   

15.
湖南西部山区开发是该区脱贫的重要措施,也是维持自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如何实现湖南西部山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保障的双赢,对该区扶贫及今后的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过去的开发,存在着毁林开荒,毁草开荒;森林资源经营不当;生物多样性资源价值认识偏颇;城镇化过程无序;扶贫方式等方面的问题与不足,这些问题可采用景观生态规划先行,实施森林分类经营,加强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进行生态农业和生态村镇建设,开展山区景观生态建设等景观生态学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扎龙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其生态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生态风险研究可以为保护区域景观生态系统健康,实现区域资源的合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本文以扎龙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利用遥感手段提取研究区1995年和2010年的景观类型信息,定量分析了不同时期研究区景观格局特征和动态演变规律。根据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特点构建研究区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对研究区景观生态风险变化特征及演变规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995~2010年研究区景观总体格局和各景观类型格局均变化显著;景观生态风险随时间变化而升高,沼泽地、水域和耕地这三类主要景观的生态风险变化是研究区生态风险变化的主导因素。研究区景观生态风险分布大体符合由中心向四周、由高风险向低风险的环形扩散特征。  相似文献   

17.
森林公园景观资产评估市场比较法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分析森林公园景观资产特性基本属性的基础上 ,根据市场比较法的基本原理 ,将景观质量调整因素细分为景观质量调整系数和景观经济地理指数 ,从而针对性地解决了景观资产中景观质量调整因素的确定问题 ,文章首次将市场比较法应用于森林公园景观资产的评估中来 ,并给出了部分应用实例 ,为丰富森林公园景观资产评估方法做出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三江平原植被景观异质性对生态功能的影响主要为:草甸、沼泽、水域景观生态价值减少,农田景观面积的大幅度增长,严重损害了三江平原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森林、灌丛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略有增加,但由于增加的幅度较小,所以远远不能弥补农业开发所带来的损失,生态服务价值损失了13.423×108元.人类活动的加剧,导致生态系统服务较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