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房地产》2006,(8):108-108
心烦了,找谁说? 心堵了,去哪诉? 心苦了,有招吗?  相似文献   

2.
近因效应与品牌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危机与品牌是相随相生的。因此,品牌家族的企业家们必须高度重视危机和危机管理的课题。那么,品牌危机是如何产生的呢?应当怎样来应对品牌危机呢?本文试用社会心理学的近因效应原理,就此作些阐释。  相似文献   

3.
丰田,曾经代表着“品质最佳”,而此次召回事件恰恰在摧毁着这一品牌定位。 丰田品牌危机的深刻根源在哪里?是一个使品牌面临生死考验的伤害?还是通过危机公关能够渡过的插曲?什么是走出此次危机的根本性战略?  相似文献   

4.
《中外企业文化》2006,(6):I0001-I0015
我的未来我做主,新政实施,养老危机已经来临,养老危机正在迫近,四大原因导致容许养老危机,算一算,你的预期寿命,你想过一个怎样的老年生活?明天你需要多少钱养老?老年生活的大开销,你将会是哪一类?未来我们靠什么养老?解决之道,需要财,养老理财,建好三种账户,养老规划,注意三大问题,购买养老保险宜早不宜晚,选择养老保险要“三定”,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的危机是什么你现在心里是什么状态呢?是不是很迷茫?好像经济发展不好了,股市跌了,楼市也跌了,找工作困难了,这是为什么呢?别人告诉你是因为国际金融危机,你觉得可能是吧或者应该是吧。然而,半年下来美国的危机没结束,你却发现2009年上半年中国的房价慢慢涨起来了。  相似文献   

6.
企业家是“强者”也是“弱者”,过去几年中,在接二连三的企业危机事件中,我们看到最多的是企业家危机.中国企业家怎么了?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企业家的崩溃?是外部环境的驱使,还是企业家自身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英才》2009,(2):123
本书是时寒冰的醒世恒言。“哭得最响亮的人,不一定是最悲伤的。在我国农村,有一种拿钱为人哭的营生,给的钱越多,他们哭得越痛,而他们的内心是充满欢喜的。”对于次贷危机,谁是危机的幕后黑手?谁又是最后的最大赢家?运用什么策略,才会在危机中立于不败之地?采用何种策略,才能守住我们的财富并实现增值?时寒冰直言相告,以避免一场集体的误区。  相似文献   

8.
10 QUESTIONS     
《东方企业家》2009,(7):28-28
全球金融危机结束了吗? 从全球的角度看,危机还没有结束。但在中国,也许最糟糕的部分已经过去,而中国政府也成功地稳定了经济形势。中国是否因其制度上的优势,能有惊无险地度过这次危机?  相似文献   

9.
中原 《中外管理》2003,(8):88-89
一天到晚拼命为业绩奔波,透支的又何止是体力和精力?个人危机的警戒线已经慢慢浮现,但埋装潢苦干的你是滞还浑然不知。那么,个人应如何发现职场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危机,并进一步克服呢?  相似文献   

10.
2010年之前,受益于经济发展,李宁公司保持高速增长。2008年成功的奥运营销,将公司推向巅峰。2011年,公司的发展出现明显的转折。公司高管离职、库存积压、盈利预警、股价下跌……这一系列危机引发市场对李宁发展策略的质疑,危机的源头是什么?李宁公司又该如何走出危机?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率先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并为全世界摆脱国际金融危机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的这一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正面临着怎样的历史机遇?如何抢抓历史机遇,促进中小企业蓬勃发展?这是我想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今天很高兴能够来到杭州和大家谈一谈中国制造业以及消费模式的问题。 一、中国的危机不是金融危机 我想请各位注意一下,你认为中国的危机是什么?我们第一个想法肯定就是金融海啸的危机,如果你这么想问题的话.那么我相信你对于你的困境应该是了解不够。中国的危机根本不是金融海啸这么简单,而是什么呢?而是从2006年就开始的制造业危机,这才是我们根本的危机。  相似文献   

13.
杨红玲  杜华 《活力》2006,(2):42-42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竞争法则,使得企业和个人无不体验到深深的危机感。那么怎样才能超越危机,使危机转化为生机呢?危机激励法是实现这种转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何春梅 《英才》2010,(4):90-91
如果美欧日等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发生债务危机,谁能保证世界经济不会发生又一次危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就业》2009,(11):8-14
中国就业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受到什么影响?应对危机需采取什么方略?如何有效地推进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的落实?并使之与财政、货币、产业政策形成良性互动?针对这些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成专题组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试图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分析论证,提出见解和建议,为推进我国应对危机的就业工作提供理论思考,为实践工作奠定更好的理论和思想基础。本刊将分期刊发系列研究报告,以供读者参考。本期发表的是《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产生的冲击 挑战 机遇》  相似文献   

16.
潘采夫 《经营者》2010,(24):132-132
还有好的建议吗?除了“飞的”、交警搬车、座椅改马桶,顺便在“一路不通”电台点播一首《我拿青春堵明天》解闷……  相似文献   

17.
《中国总会计师》2008,(11):18-21
“这是一个黑暗的时代,这是一个光明的时代。” 华尔街风暴成功诠释了这一矛盾,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如此严峻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源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迅速蔓延,引发了这场震撼世界的危机。不同的地区、国家和民族都在反思危机背后的更深层次原因,以谋求未来的繁荣与稳定。 危机催生艰辛,艰辛孕育新的希望。世界将走向何处?中国将迈向何方?  相似文献   

18.
国际金融危机波及中国,中国的制造业受到影响,其中外向型的制造企业受到的冲击更大。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己连续制定应对措施,采取了有力的行动,以保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那么,一个具体的企业,是如何认识危机,如何应对危机的?又是如何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方针的?2009年初,北京的一个企业家为自己的企业做出了“逆市而动”的若干项工作安排。  相似文献   

19.
伊利出关     
两次面临危机,潘刚都挺过来了,而且恢复的速度超出外人想象,在大危机之后实现大增长。这仅仅是巧合吗?  相似文献   

20.
《紧迫感》     
《中外企业文化》2009,(6):95-95
紧迫感是多变经济形势下的核心生存能力!全球经济剧变,企业面临危机,变革成为解决危机的关键问题。如何在危机中发现机遇,成功变革自救?我们看到,企业的各种变革措施纷纷出台,持续改进、企业再造,到外包策略、缩小规模,甚至裁员并购,都是变革所采取的方式。但是到目前为止,在企业界变革失败的机率远远超过了成功的机率。为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