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卜燕 《科技转让集锦》2011,(4):216-216,218
马克思主义是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种先进、科学的社会理论。它为全人类指明了共产主义的发展方向并提供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历史观、认识论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科学体系,它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是随着在安践中不断的从错误和对立面中学习有益的东西而不断的丰富和完善的。  相似文献   

2.
杨子茏 《消费导刊》2013,(12):163-163
西方马克思主义诞生已有大半个世纪,它在中国的传播则不到20年。中国人对它的理解、态度、运用却有很大的变化,本文以清晰的线索来阐述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义以及用严谨辩证的目光看待马克思主义研究。  相似文献   

3.
《资本论》与西方经济学都以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为研究对象,却得出了十分迥异的结论。分歧首先产生于基本命题——商品价值,从商品价值开始,到工资、利润及历史观都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因而演绎成不同的理论体系。但是,撇开《资本论》与西方经济学在阶级立场、理论体系和论证方法上的区别,它们在利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和促进生产力发展上,仍然具有内在统一性和外在互补性。在健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一方面要坚持《资本论》的指导地位,继承、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另一方面又要借鉴和利用西方经济学中的合理成分,从而建立科学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改革实践拓宽道路。  相似文献   

4.
蔚晓宇 《商》2014,(44):130-130
葛兰西,意大利共产党领袖,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代表人物,21世纪以后,其他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影响渐渐隐退和淡化了,而葛兰西却始终是学术界非常重要的话题和研究对象,尤其是在政治哲学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后,葛兰西作为重要的思想资源被人们一次又一次的提起。本文将重点研究葛兰西思想理论中的知识分子问题,结合文化领导权问题解析勾勒出葛兰西心中知识分子的形象。  相似文献   

5.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左翼的社会思潮,萌芽于20世纪中期,形成于20世纪70至80年代,并在20世纪90年代左右趋于成熟。作为社会主义思想同现当代西方新社会运动的结合品,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现当代西方社会主义研究中的重要地位,说明了社会主义研究对于解决当代生态危机问题的巨大作用,同时,展现了在面对现今生态危机情形下,西方社会主义研究者们对于社会主义的重新审视和解读。部分左翼的理论家甚至表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现当代西方社会主义转变的代表。本文旨在厘清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各个阶段,以期对于这一理论的认识更为清晰、深刻。  相似文献   

6.
《商》2015,(13)
本文通过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者、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这几个方面的阐述,梳理和总结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特征。  相似文献   

7.
袁佳龙  乔萌杰  胡苗 《商》2014,(50):122-122
保卫马克思这本书堪称西方马克思主义历史生的一部经典之作。在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中,“认识论的断裂”理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这一理论是他运用结构主义的新认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所得出的结论,也是他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表征之一。因此,对这一理论进行必要的研习,不仅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阿尔都塞的思想,而且把它作为一个参照系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马克思的基本理论和马克思哲学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8.
刘俊俊 《商》2014,(20):37-35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中,西方马克思主义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论景观。它以独有的话语体系和犀利的思想锋芒,刺激着大家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本文通过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和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进行分别阐述,总结归纳出来两者之间的异同点,为我们能正确理解、认识马克思主义提供一定的方向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李成烨 《商》2014,(43):86-86
20世纪国际思潮,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占据了重要地位,其理论在各个国家文论中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以其自身的魅力对我国文论各个领域的发展过程产生了重要作用。我国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才真正系统地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并呈现逐步深化的特征。本论文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源起及其对中国文论产生的影响来探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中国的接受。  相似文献   

10.
高欣 《商场现代化》2010,(9):195-196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社会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之一,它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础,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基础。本文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来阐述不同时期马克思主义者对实践观点的继承和发展。如今,物质文化已显著提高,但单一的物质文化已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必须站在唯物主义实践的理论高度来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在实践中促进人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苏锦婕 《商》2013,(17):331-33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以及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主要来源是辨证论以及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研究社会、自然以及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科,可以看作是结合了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自然观以及历史观的统一体。笔者根据多年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际经验,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价值展开论述,试图理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价值的深层次的意义,帮助人们更好的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厚思想底蕴,并以此为引导,更好的指导我国在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中灵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两种“资本”范畴是指马克思经济学中的”资本”范畴和西方经济学中的“资本“范畴,“资本”范畴作为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在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开展对两种“资本”范畴的研究,对于正确理解和处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关系,推进两大经济理论的相互借鉴,共同发展,实现经济理论的创新;对于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乔萌杰  袁佳龙  胡苗 《商》2014,(50):92-92
柯尔施是作为和卢卡奇、葛兰西同时代的最重要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主要作品《马克思主义与哲学》同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被尊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柯尔施对马克思、恩格斯和古典资产阶级思想家著作有着罕见的知识和理解力,他的著作一度被认为是最准确、最公正和最具时代性的对马克思主义理解的典范。  相似文献   

14.
我国学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长期以来要么持一种“修正论”的态度,要么持一种“发展论”的观点。这种简单的“二分法”及其争论影响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评价和研究。本文试图进行一种新的理解的尝试,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由众多理论组成的驳杂理论.既需要细致地研究每一种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也需要细致地研究每一个代表人物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思想变化,以及对每一种理论、每一种观点、每一个人物的思想进行细致的、具体的研究和分析,才能使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处在同一平面而有利于展开对话,继而可以作出相对合理的、甚至正确的评价,使其研究得到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主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体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批判唯心主义历史观的过程中不断生成的,总体上经历了初创、形成和发展等几个历史阶段。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体理论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是一个涉及历史主体的存在基础、表现样态、精神实质以及最终使命等内容的完整而科学的体系。  相似文献   

16.
《商》2015,(28)
卢卡奇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意识形态理论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研究卢卡奇意识形态,对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本文从卢卡奇意识形态理论的内容,扬弃物化的途径:总体性革命;总体性革命的关键:无产阶级意识与意识革命等方面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  相似文献   

17.
黄慧 《商》2014,(24):100-100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世界历史的新变化中诞生了列宁主义。列宁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等著作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列宁的哲学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认识论、辩证法、历史观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其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赵日 《商》2014,(29):92-92
安东尼奥·葛兰西(1891-1937)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关键人物,其学术影响力的确立实际上是在20世纪60年代,在此之前,他只是被作为意大利共产党总书记进行研究和探讨。伴随阿尔都塞对于葛兰西的阐释,以及人们对于知识分子问题的兴趣,葛兰西逐渐被挖掘出来,从而出现葛兰西主义的热潮。  相似文献   

19.
王颖  王永波 《商》2013,(15):311-311
本文以傅柯的宗谱学和分流历史观为指导,分析贵州石门坎花苗族群在面对明清王朝、西方传教士、国民政府等外在因素时,如何与其进行互动和进行自我族群意识建构的。笔者将以“一个理论,一个案例,四个阶段”将张慧真学者对贵州石门坎花苗族群的族群认同建构展开描述,并论述傅柯宗谱学和分流历史观对我们在日常研究中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如同经济学家G·哈佰勒所言,“我们生活在一体化的时代”。的确,一体化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众所注目的焦点。西方经济学家对一体化的研究已有许多学说问世,但由于理论界长期以来一直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未曾涉足这一领域,所以,以马克思主义原理去对这一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几乎仍是空白。本文在研究了有关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后对经典作家的一体化思想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