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股改后非流通股股东的承诺的履行关系到流通股股东的切身利益。本文在股改承诺法律界定的基础上,对非流通股股东可能违反承诺的情形作了预测,并对具体违反承诺情形的认定和法律责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构建我国违反股改承诺司法索赔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何建 《西南金融》2005,(8):29-30
老流通股股东为获得股票流通的权利支付了高昂的代价即高溢价入股,现在非流通股股东也想成为流通股股东并让其股票上市流通,也应高溢价入股,这才是真正的同股同权。但是非流通股股东的现金支付压力太大,因此应采用按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的股东权益,平衡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的股票数量之方法,对流通股股东进行合理补偿。  相似文献   

3.
于蕾 《上海会计》2006,(1):21-23
股权分置的基本含义是上市公司的全部股份由于政策限制被分为两类性质不同的股份,一类是可以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流通股,一类是只能在场外协议转让的非流通股。目前,非流通股约占上市公司总股份的三分之二。股权分置破坏了上市公司利益机制一致性的基础,导致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发生冲突。股权分置改革的实质是通过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取得相应的流通权,从而实现所有股东股份的同质化,并以此希求股东价值取向的一体化、决策基础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完善资本市场的功能发挥和促进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中上市公司估值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股权分置改革的试点方案都是以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以获得非流通股的流通权.确定支付对价就需要对上市公司估值.但在采用市盈率法与市值加总法对上市公司进行估值时,市盈率、盈利能力与非流通股价值的确定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本文认为,股权分置改革中上市公司的估值应当采用市值加总法,但公司每股非流通股的价值不应规定为必须是其净资产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对利用权证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认沽权证和认购权证下对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在权证市场和股票市场上进行了博弈分析;通过分析,从理论上验证了引入权证在我国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可行性,并且也指出了在理性的假设下非流通股股东设计权证的最佳策略和流通股股东在权证市场和股票市场上最佳投资组合,同时也为市场监管者提出了相应的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上市公司流通股内在价值构成 无论是流通股还是非流通股,其对上市公司的收益权都是相同的,每当上市公司分派股利的时候,流通股和非流通股拥有相同的收益权,但流通股具有在市场上流通的权利,而非流通股虽然可以在场外进行拍卖或协议转让,但对于非流通股其流通的权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流通股具有的这种流通的权利使股东可以在需要资金的时候立刻变现,也可以在股票价格高于其购买价的时候选择行使其流通权获得资本利得,流通权给流通股股东提供的种种便利使得流通权具有相应的价值,即流通权价值,所以股票的内在价值中应当有流通权价值.  相似文献   

7.
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使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围绕改革中的利益分割展开激烈的博弈。基于各自利益最大化的选择,非流通股股东将倾向提供素质一般或较差、发展前最不明朗或暗淡、股票价格对公司内在价值存在显著高估的公司进行试点;流通股股东期望同非流通股股东裁上述公司的试点博穿中获得最大的利益补偿。稳妥推进股权分置试点,需要改变市场不合理预期.积极鼓励蓝筹类上市公司先行试点。  相似文献   

8.
关于股权分置改革之控股非流通股股东会计处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蕾 《金融会计》2005,(10):9-11
股权分置的基本含义是:上市公司的全部股份由于政策限制被分为两类性质不同的股份,一类是可以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流通股,一类是只能在场外协议转让的非流通股。目前,非流通股约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三分之二。股权分置破坏了上市公司利益机制一致性的基础,导致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发生冲突。  相似文献   

9.
股权分置改革后财务管理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有红 《新理财》2005,(10):40-41
股权分置严重歪曲上市公司理财行为 股权分置的情况下,一部分股票流通而另一部分股票不流通,流通股股东以股票市值衡量投资价值并以市值的变动确认损益.尽管股价会影响非流通股股东的融资成本,但作为控股股东的非流通股股东更关心的是净资产以及能否通过配股增发获取更多的资金.  相似文献   

10.
邓辉 《金融与经济》2004,(10):32-33
一、实现全流通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稳定和发展原则 股权割裂给我国证券市场带来的危害是有目共睹的.由于流通股股价和非流通股协议转让价之间经常存在巨大的差异,一些资本运作机构往往通过协议转让的形式低价受让非流通股股权而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权,然后向流通股股东高价配股或增发新股套取大量现金,最后再掏空上市公司.这种恶性事件时有发生,不能不说与这种市场结构存在很大关联.实现全流通,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但如果由于全流通改革方案举措失当,在方案实施前后引发证券市场的剧烈波动甚至崩盘,那种结局无论对流通股股东还是非流通股股东都是非常不利的.在改革中发展我国证券市场,当是题中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11.
股权分置与大股东权力寻租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股市的股权分置制度和公司治理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了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股东利用本身绝对控股的权力,进行权力寻租,侵蚀上市公司利益,损害其他股东权益,导致我国资本市场的低效率.本文提出了建立起针对投融资人的资信评价体系;以新带老,缩小流通股与非流通股价差;加强公司内部治理制度和证券市场监管等措施,规范非流通股股东行为,防止大股东权力寻租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2.
定向增发对相关利益体财富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运用合理假设,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行为进行了分析,从理论上论述了定向增发对该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等相关利益体财富的影响。本文认为,定向增发将在一定程度上“牺牲”非流通股股东利益,流通股股东利益损害的情况有所减弱。文中以成功实施定向增发的武钢股份为例,检验了分析结论,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总结分析了中国股权分置改革中投票机制的特征,并研究了对价水平、信息不对称等影响投票结果的因素。研究发现,分组投票的机制和流通股股东的理性有效制约了占多数投票权的非流通股股东,并保障了对价方案总体处于双方认为合理的水平。数据显示,流通股的投票率只有33%,而非流通股的投票率将近其三倍;双方的支持率则比较接近,且都处于较高水平。结果表明,对价水平较低的提案能引起流通股较高的投票率;同时伴随着流通股较低的支持率和较高的反对率。此外,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的改善能有效增加具有信息劣势的流通股股东投票率,并促使股东双方在对价提案的意见上取得一致,从而得到较高的支持率和较低的反对率。  相似文献   

14.
中国证监会于2004年发布了<关于加强社会公众股股东权益保护的若干规定>,开始试行分类表决制.运用实证分析、比较分析的方法,从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的划分对中小股东利益保护的影响、中小流通股股东知情权、中小流通股东参与分类表决及引入社会公众股股东表决机制,增加中小股东专事话语权四个方面分析分类表决制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以期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再融资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0-2003年实施再融资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的实证分析,发现不同类别股东的再融资方式选择倾向不同,非流通股中国家股与流通A股、内部职工股、高管股倾向配股方式,而其他非流通股和流通B股、H股、基金、战略投资者均倾向增发、转债的方式.流通股集中度高倾向配股,非流通股集中度高倾向增发.原因在于各类别股东在不同再融资方式下的利益格局不同,同时各类别股东对再融资决策的影响力不同,决定最终选择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16.
股改中的参与人行为分析与中小股东利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耿  范运 《西南金融》2006,(3):54-56
股权分置改革涉及到包括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在内的诸多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由于现实中复杂利益分配关系的客观存在,参与人有不同的行为取向,而流通股股东处于博弈力量明显较弱的一方。为了充分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需要管理层适当介入,为股改提供一个相对公平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中国证监会网站最新公布了国有股减持方案的阶段性成果.这个方案的核心是"两步走":第一步用一部分非流通股,在全流通预期下,向全体投资者公开竞价发售,形成公允的全流通股价;第二步根据全流通股价与市价的差额,通过配股或送股的方式,补偿流通股股东的损失.  相似文献   

18.
A股没有明显泡沫 对于股改的造市作用,王劲松作了深入的剖析."股改实现了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以及股东与管理层两层关系上的重大改善,将在某种程度上驱使大股东致力于做大做强上市公司,影响之一便是会使企业原本漏出或者说隐藏的利润,出现持续的释放.  相似文献   

19.
本以《收购办法》颁布以来发生的十起要约收购为研究样本,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从理论角度探讨了要约收购出现的机理,即控股溢价在控股权转让中的合理性。依据理论分析,给出了股权分置情况下“控股溢价”的全新解释。对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在要约收购中的行为和结果的分析表明,非流通股股东获得较好保护,拥有退出选择权,分享了“控股溢价”;而流通股股东未获任何保护,不能分享“控股溢价”。  相似文献   

20.
股权分置改革刍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上市公司解决股权分置方案由非流通股股东、公司管理层、机构投资者、自然人股东之间的博弈决定.解决股权分置后证券市场更加活跃、市盈率进一步降低、保荐机构分化更加明显.从首批四家解决股权分置试点情况看,解决股权分置还应当建立公司管理层激励机制、修改国有股考核办法、建立流通股股东谈判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