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姚景源 《经济》2012,(7):11
我国是农业大国,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业.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群众的长期艰苦努力,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着力强化农业基础,不断深化农村改革,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我国粮食产量的年增长率超过人口的年增长速度,棉花、肉类、水产品、水果等主要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成倍增长.我们以占世界6%的淡水和9%的耕地资源,解决了占世界20%左右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2.
农业产业化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产业化战略研究●余蔚平在我国农业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强的人口,支撑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充分认识到我国农业改革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中国能够将一个什么样的农业带入21世纪,中国农业能否完成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是关...  相似文献   

3.
尹进 《经济问题》1992,(7):28-30
一、我国农业规模经营问题的提出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第一步改革,扭转了我国农业长期缓慢、停滞的被动局面,农业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粮食产量连续数年超常规增长,基本上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这在世界上虽然还属于较低水平,但对我国这样一个占世界耕地面积7%,而人口占世界22%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  相似文献   

4.
丁仕发 《经济师》1998,(6):86-86
农业产业化发展与银行信贷对策●丁仕发马鞍山市辖当涂县和市郊向山区,农业人口和农业总产值分别占全市的60%和15%,农村经济的好坏对整个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994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将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头戏来唱,取得了一定的...  相似文献   

5.
王永顺 《经济问题》1995,(9):20-22,64
对我国农业和农村问题的探析王永顺一、具体情况分析1.与众不同的农业和农民问题。中国的农业不同于任何国家。我国人口多,耕地少,农业人口又占80%。发达国家农业人口都不超过15%,美国农业人口已减少到占总人口的3%。从农民占有耕地的情况分析,全国人均占有...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业国内支持的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农业的功能及基本特征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还是一个农业国家,农业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在近13亿人口中有6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农业就业占全部就业的50%。2000年农业增加值占中国GDP的15.9%,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产值占整个轻  相似文献   

7.
一、农业概况 瑞士农业人口26万,占全国人口的4%;年产值90亿瑞郎,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但由于瑞士农业生产确保了本国居民2/3的食品供给,并对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发展旅游业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它在瑞士国民经  相似文献   

8.
以畜牧业为主导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畜牧业逐步取代种植业在农业中的主导地位,是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发展到一定水平,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结果。今天,世界发达国家的畜牧业产值都超过了种植业,已经成为现代化农业的主导。像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的畜牧业已占农业总产值的65%以上,澳大利亚、丹麦和荷兰则高达80%—90%。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建设之路也是农业现代化之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现象和经验可知,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发达程度和农民生活的富裕程度,与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高低是成反比的。在农业人口比例高的发展阶段,要根本改革农业改变农民的状况是不可能的,只有农业人口比例不断向低位运动,与城镇人口比例持平时,才能开始有根本性的改变;当比例降到30%以下的低位时,农业现代化则同时会实现。农业现代化并不与人口居住城镇化相等,但两者相关,互为条件,也互为标志。如20世纪下半叶的统计资料显示,除非常时期外,我国农民纯收入增加与农村人口比例减少是同步平行的。  相似文献   

10.
一、广东省农业生态现状1、人口增长过快,耕地面积日益减少广东省解放初人口只有3000多万,到1985年全省人口已达6253万,比解放初增加了108.43%,平均每年增长20.6‰。1985年我省国民收入是497.3亿元,比1952年增长17.4倍,而人均收入只增加8.3倍。人口的过快增长,阻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提议,我党制定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了到下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根据这个战略部署,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基本任务是,实现国家的工业化(现在尚未完成)和生产的社会化、商品化、现代化。因此,也就规定了实现农业现代化,即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为我国农业在这个阶段的总目标、总任务和总方向. 所谓农业现代化,从一般的意义上说,就  相似文献   

12.
(一)农业劳动力数量指标的比较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长期的二元经济模式造成大量人口居住农村,到1999年农村人口仍占全国总人口达74.49%;基数大、增长快,现已成为农村人口和农业富余劳动力大量存在的主要原因。其同美国相关比较如下:从以上的对比可以看出,自1980年以来,虽然中美两国农业劳动力占国家总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都有所下降,但中国的下降幅度不大,从1980年到1990年10年间才下降2个百分点,而美国同期却下降达2.77个百分点;并且就农业劳动力绝对数量来看,从1980年到1994年的15年间,美国农业从业人数呈逐步下降态势,而中国却净增…  相似文献   

13.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取得一定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差较远,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水平低,潜力巨大。2003年全世界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6770万公顷,我国仅为210万公顷,占世界的3.1%。我国的测土配肥技术早已成熟,专家系统和网络技术也不落后,但我国农田单位面积的化肥使用量,是世界和美国平均使用量的26.5倍,报酬严重递减。  相似文献   

14.
近代以来,由于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各种农业自然灾害发生频率不断加快、危害范围不断扩大、灾害程度不断加重、因灾损失不断增加。尤其是进入本世纪以来,几乎每年都发生大范围的干旱、洪涝和冰雪等重大农业自然灾害,给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带来巨大威胁。而旱灾是农业各种各样的灾害中造成损失最大的灾害,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生产、人民生活、生态环境和国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民素质、农业生态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以不足世界7%的耕地使世界22%的人丰衣足食,被世人称为奇迹。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人口与农业资源环境间的予盾正日益尖锐,农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少人多,人口还在不断上涨,粮食等农产品的消费量越来越大,农业生产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发展高技术农业成为中国将来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中国的总体经济增长,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也势必要发展高技术农业。  相似文献   

17.
发展的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的经济成长到工业与农业的结构比例为80%:20%,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份额在30%以下,人口的城市化水平在50%以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2000美元(1980年美元)时,这个国家的经济即进入了保护农业即工业剩余回流农业、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由于目前几乎  相似文献   

18.
意大利农业创新体系和科技推广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大利从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强国也就是二战后几十年的时间。意大利的农业人口在50年代仍占全国人口的40%以上,农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以上,而根据2005年意大利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意大利农业从业人数占总从业人数的5.25%,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42%左右。意大利农业科技开发和科技成果推广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变化一直在不断变化之中。在20—50年代,农业仍是意大利经济的基础和解决就业的主要渠道,大农场和雇工以及小农业家庭是当时的主要农业组织形式。这期间,技术推广和服务主要是通过在每个省建立“流动讲学”小组的形式来实…  相似文献   

19.
湘西武陵山区地处湖南省西北部,是当前国家重点扶持开发的“老、少、边、穷”山区之一。土地总面积 37488.98km~2,占湖南省总面积的17.7%。该山区总人口411.3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4.55万人,占总人口的91%。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领导下,湘西人民开发山区,建设山区,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由于底子薄、基础差,加上特殊的地理条件的影响,整个山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低于其他地区。如何根据山区的自然资源条件和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   

20.
冯海发 《经济纵横》1995,(12):26-32,38
1979以来的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冯海发1979年以来,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农业劳动力的快速转移,不仅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转移的数量规模1994年,中国农业劳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