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国IT行业IPO分析IPO市场规模2009年IT行业全国共计16家企业实现IPO,总计融资金额8.46亿美元,平均每家企业融资金额5288万美元。其中,12家企业在境内资本市场IPO,融资金额为6.29亿美元,平均融资金额5239万美元;另有4家中国企业在境外资本市场成功实现IPO,融资金额为2.17亿美元(见表2.1.1-1)。  相似文献   

2.
2012年二季度,PE机构IPO退出平均账面回报率跌至3.5倍,创201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值为7倍,仅一年时间,PE机构IPO退出平均账面回报率就下跌了一半。全球资本市场的不景气致使PE机构退出渠道收窄是回报率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今年以来,受宏观经济疲软影响,境内外资本市场遭遇"寒流"。2012年第二季度中国企业IPO数量及规模持续低位徘徊,仅有72家中国企业在全球各资本市场完成IPO,合计融资532.4亿元。相比于2011年二季度107家企业IPO完成融资1171.2亿元,无论在数量还是融资规模方面都大幅下滑。  相似文献   

3.
海外上市是中国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融资渠道。截至至2005年末,已有400余家"中国概念"企业在全球七大交易所上市交易,累计募集资本总额超过300亿美元。然而,许多科技型企业由于海外资本市场高门槛、高融资成本、耗费时间长等的限制,并不能通过 IPO 途径进入资本市场上融资,因此,能有效避开 IPO 的诸多壁垒的境外买壳上市方式,成为科技型企业海外上市的捷径。如高科技企业世纪永联、杨凌博迪森、山东盛大纳米等,无一例外不是境外买壳上市融资的成功案例。正丈对科技型企业如何利用境外买壳上市融资进行了详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4.
海外上市是中国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融资渠道。截至至2005年末,已有400余家“中国概念”企业在全球七大交易所上市交易,累计募集资本总额超过300亿美元。然而,许多科技型企业由于海外资本市场高门槛、高融资成本、耗费时间长等的限制,并不能通过IPO途径进入资本市场上融资,因此,能有效避开IPO的诸多壁垒的境外买壳上市方式,成为科技型企业海外上市的捷径。如高科技企业世纪永联、杨凌博迪森、山东盛大纳米等,无一例外不是境外买壳上市融资的成功案例。正文对科技型企业如何利用境外买壳上市融资进行了详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成立资本市场以来,每年都有相当数量上市公司的IPO超额融资,急需选择募投项目,增加收益。由于我国区域资本市场还不够完善,缺少较好的投资渠道,所以在短期内还无法彻底解决IPO超额融资的问题。探索和解决好IPO超额融资的使用管理和投向问题,对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关于"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要求,提高我国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维护产权交易市场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2006年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转折之年。资本市场发展的市场环境和法律政策环境已发生根本性改变,资本市场的各项基础性制度建设取得重大突破,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全流通时代已经到来,股市持续高涨,市场融资功能得到恢复,市场活力明显增强,上市公司质量显著提高,中国资本市场进入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山东省各级各部门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全省资本市场的发展明显加快。2006年,企业上市融资取得历史上最好成绩,全省共有18家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6家上市公司实施再融资,共计从资本市场融资125.4亿元人民币,新上市公司数量和IPO募集资金均创历史最好成绩。从山东省86家境内上市公司2006年年报看,上市公司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2009年收官,投行排座次又一次上演。 毫无疑问,中国A股市场年中重启IPO、开闸创业板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IPO成为全球投行业务中的重头戏。仅A股2009年的IPO融资金额已达2022亿元,另一个中国企业IPO的主要市场——香港联交所,则成为2009年全球IPO融资最多的市场,IPO融资额超过2424亿港元。  相似文献   

8.
2010年是中国企业赴海外上市最为活跃的一年,共披露145家中国企业在全球资本市场实现IPO,融资503.13亿美元.2008年中国在美国投资额占中国在海外投资的1%不到,然而过去一年中,有5家公司宣布在美投资计划.同时,对于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来说,随着国内企业在商品和能源领域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不同于传统银行贷款的结构性融资也正处于兴起阶段.  相似文献   

9.
2007年是中国资本市场大发展的一年,这一年,中国资本市场规模首度超过GDP,成为全球第四大资本市场;这一年,中国资本市场成为全球IPO融资最大的市场;这一年,中国居民理财意识觉醒,投资者账户总数超过1亿户;这一年,机构投资者规模迅速扩大,成为资本市场上最重要的投资者;这一年,中国资本市场持续迈出创新步伐,新产品和新规则不断推出。那么在2008年,中国资本市场还有什么可以期待,还有哪些事情将会在中国资本市场上产生重大影响呢?  相似文献   

10.
何杨 《民营视界》2007,(2):28-29
近年来,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浪潮中,境外上市成为民营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选择到香港、纽约、伦敦等资本市场,通过境外IPO(首次公开募集)、红筹股、买壳上市、造壳上市等方式实现境外融资。据统计,截至2005年12月,在香港上市的境外非国有企业有125家,到2006年3月,国内已有270多家民营企业通过红筹股方式实现海外上市。  相似文献   

11.
2007年是中国资本市场大发展的一年,这一年,中国资本市场规模首度超过GDP,成为全球第四大资本市场;这一年,中国资本市场成为全球IPO融资最大的市场;这一年,中国居民理财意识觉醒,投资者账户总数超过1亿户;这一年,机构投资者规模迅速扩大,成为资本市场上最重要的投资者;这一年,中国资本市场持续迈出创新步伐,新产品和新规则不断推出。那么在2008年,中国资本市场还有什么可以期待,还有哪些事情将会在中国资本市场上产生重大影响呢?  相似文献   

12.
中国投资者需要意识到.聘请专家为其处理公共关系是十分必要的。任何人都无法以经营中国公司的方法经营一家美国公司。2010年是中国企业赴海外上市最为活跃的一年,共披露145家中国企业在全球资本市场实现IPO,融资503.13亿美元。2008年中国在美国投资额占中国在海外投资的1%不到,然而过去一年中,有5家公司宣布在美投资计划。同时,对于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来说,随着国内企业在商品和能源领域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不同于传统银行贷款的结构性融资也正处于兴起阶段。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信息》2010,(24):44-44
中国企业登陆全球资本市场持续活跃,过去一年,单季度IPO数量皆超过100起,远超2008年同期水平。中国企业在全球资本市场的活跃,也令从事IPO承销的国内投行获得丰厚回报。  相似文献   

14.
宋飞  万君 《新疆财经》2015,(2):23-31
本文以2007年至2010年IPO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经验研究的方法发现:IPO审计质量低下是企业上市后业绩变脸的诱因;保荐机构注重执业声誉有利于IPO审计质量的提高。为改变企业上市后变脸这一资本市场怪象,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和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本文提出IPO财务检查应制度化与常态化;建立健全保荐机构诚信体系;加强保荐机构执业和IPO项目质量检查。  相似文献   

15.
光热第一股登陆A股主板5月21日,日出东方(603366.SH)成功登陆A股主板市场。对资本市场来说,这是件"破天荒"的大事。因为,在许多人看来,A股市场的融资大门,对中国太阳能企业似乎正在慢慢关闭。据统计,2012年以来,共有12家光伏企业图谋上市,但已经有9家光伏企业"闯关"失败。目前仍有3家光伏企业在排队IPO,状态均为"落实反馈意见中"。有人甚至称光伏企业为"资本弃儿"。但同处太阳能产业的光热企业——日出东方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却顺利敲锣上市,成为中国太阳能光热第一股。一冷一热间,到底有哪些玄机?  相似文献   

16.
中企今年前三季全球募资885亿美元 据汤森路透统计,在阿里巴巴高达250亿美元的首次公开发行(IPO)融资推动下,中国企业今年以来在全球股权资本市场的募资总额达885亿美元,同比增长65.7%,亦是2010年以来同期最高。  相似文献   

17.
<正>2023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失利企业数量和拟融资金额均超过2022年。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梳理,2023年初至2023年12月25日,共有244家企业IPO失利,他们拟上市融资2301亿元。2022年,有211家IPO失利,共拟融资1448亿元。近5年企业上市成功率逐渐下降近5年,IPO失利企业数量越来越多。2019年、2020年和2021年,  相似文献   

18.
黄杨 《环球财经》2009,(10):86-87
7月29日,中国建筑(601668,SH)和北京金隅(02009,HK)分别登陆A股和H股,为沪港两地开启今年房企首例IPO。这让门口排队的一溜儿开发商眼馋不已。目前,还有30余家房地产企业正在进行A股或H股的上市计划。中原地产研究中心预计,如果这批房企IPO成功,募集资金总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并且9月至年底,将是中国房地产业密集融资高峰期。届时,资本市场又将翻江倒海。  相似文献   

19.
<正>近期,中国企业登陆全球资本市场持续活跃,过去一年,单季度IPO数量皆超过100起,远超2008年同期水平。中国企业在全球资本市场的活跃,也令从事IPO承销的国内投行获得丰厚回报。据ChinaVenture投中集团旗下数  相似文献   

20.
《新财经》2014,(1):22-23
从全球范围看:2013年IPO(首次公开发行)活动宗数和融资总额比2012年都有所增加。2013年,IPO宗数只增加了3%,但融资总额则大升27%。IPO融资总额大幅上升主要由于2013年有34宗超大宗交易(融资额超过10亿美元),而2012年则只有18宗。巴西BBSeguridadeParticipacoes SA,通过IPO融资57亿美元,成为2013年最大宗的IPO。 与2012年比较,2013年较多交易的定价高于原来定价范围,说明投资者信心有所恢复。按市值计算,全球IPO融资额以美国最高,大中华区次之,预计2014年会延续2013年的强劲势头,全球IPO会增多。 2013年,按融资总额计算,香港联合交易所位列全球第二,共有96家公司首发上市,筹资1620亿港元,与2012年相比分别增长60%和80%,全球经济温和复苏和下半年中国内地经济的企稳是IPO市场回暖的主要原因。A股市场自2012年11月开始新股发行暂停,因而2013年没有一家企业在A股市场上市。另外,中国企业赴美上市开始解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