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金融行业正在进行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为了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模式,对中美银行同质化和差异化问题进行分析,试图找出其中发展差异的原因,毫无疑问,美国银行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对于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危机后的国际银行业竞争格局新变化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危机后的国际银行业竞争格局新变化,由于全球经济的缓慢复苏,全球银行业利润有所改善,发达国家银行业利润扭亏为盈,新兴市场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银行业继续领先,由美国和欧洲银行业占主导地位的传统银行业竞争格局发生变化,国际银行业竞争格局将由西向东转移,亚洲国家的银行地位尤其是中国银行业地位在不断上升。因此,中国银行业应抓住机遇,合理制定与调整其发展战略,加速后危机时代中国银行业转型,加强金融监管和全面风险管理,提高银行的资本质量与数量,稳步推进其在全球的发展战略,以提高中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卢晓倩 《现代财经》2002,22(11):53-57
经济金融全球化、金融电子化、金融银行间的并购以及中国加入WTO等都对中国银行业的经营环境产生了深刻影响。作者结合当前国际银行业的竞争环境和技术条件,历史、全面地分析了中国银行业的经营环境的变化,并从实务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中国银行业提高竞争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2012年的中国金融市场,最为引人争议的话题,就是中国银行业的走向,这一话题的分歧,最为典型地体现在银行业的股价上:一方面是中国银行业的盈利持续上升、资产质量保持稳定;一方面则是银行业的股价不断回落,估值持续处于低位.在这种环境下,2013年的中国银行业发展必然需要通过推进转型来实现综合竞争能力的提升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对中国金融领域尤其是银行业造成很大的冲击和影响。中国银行业须认清现代经济的特征———虚拟经济高速发展 ,顺应国际银行业发展态势———银行业并购重组浪潮迭起 ,结合自身特点 ,推行中国银行整合优化 ,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提高国际竞争力 ,迎接入世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将中国银行业置于25个国家(地区)120家银行之中,利用DEA-Malmquist模型考察了2007—2013年中国银行业和世界银行业的生产效率。结果显示:虽然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银行业的生产效率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但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银行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能够刺激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和GDP增长;与产出法相比,收支法下银行业效率的增长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更大。指出:目前中国银行业的生产效率仍有提升空间;鉴于基于盈利能力的效率提升更能促进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未来需要进一步谋求中国银行业质量的提升而非规模的简单扩张。  相似文献   

7.
谢婉 《当代经济》2005,(9):82-83
时间飞逝,转眼间中国加人WTO已近四年了。四年间,外资银行在中国的业务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并已成为中国银行业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随着2006年底中国即将全面开放银行业,外资银行纷纷加快了其在中国发展的步伐,这使得中国银行业的竞争更趋白炽化。本文试就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所面临的外围环境及其自身的优势、劣势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姚丽霞 《经济论坛》2006,(14):103-104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乌拉圭回合服务贸易谈判不断取得进展,特别是1997年12月12日达成全球金融服务贸易协议,进一步开放各国金融服务市场已是大势所趋。在金融服务市场开放的过程中,首当其冲的是银行业的开放。银行业作为当前中国市场化程度较差、较为脆弱的部门之一,面临着相当大的竞争压力。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立足中国实际,探讨中国银行业所面临的冲击及我们应采取的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银行业在一个国家的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金融中介作用。在过去几年里,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银行业维持了高速扩张的势头。但是在资产质量、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等方面,中国银行业还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不良贷款问题,已经成为阻碍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大问题,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到金融体系的安全,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障碍,甚至影响整个经济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中国银行业并购战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伴随着金融全球化、电子化和自由化的浪潮,各国银行业纷纷并购。中国即将加入WTO,银行业改革步维艰,面临内外重重压力。分析国际银行业并购的特点,从理论和现实出发,中国银行业的并购势在必行,且必须从战略上着手。  相似文献   

11.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平稳较快增长。与此同时,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改革开放前只有中国人民银行一家银行的局面,发展成为现在以国有四大银行为主体,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外资银行等多种类银行并存的局面。上海市作为中国的金融中心,其银行业的改革与发展十分具有典型性。通过对上海市的相关经济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上海市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2012年是中国最高领导层新老交替的一年,也是中国银行业加速转型、寻求更大的创新和突破的一年.宏观经济层面,受到欧债危机影响,中国前三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幅持续下滑,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均跌到了谷底.这也导致了企业盈利普遍面临压力、资金周转困难,偿债能力减弱,银行业的信贷资产质量受到关注. 展望未来,笔者认为在短到中期内,中国银行业将持续面对来自监管要求增加,同业竞争加剧,甚至非银行机构挑战.但随着中国银行业的成长茁壮,未来三年内,中国银行业有三个重要趋势正持续成形.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加快,国内金融体制不断完善,金融改革不断深化,中国银行业变化巨大,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环境下,继续保持了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同时,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之下,银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多重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通过金融改革解决好这些矛盾问题,才能使中国银行业更加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1918-1936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阶段,同一时期中国银行业也显著成长。文章运用当时33家全国性中资银行数据,从银行产业组织理论视角并结合历史事实检验中国近代银行业格局的变化。结果显示,在无政府过度干预的条件下银行集中度会随着经济增长而逐渐降低,这说明在相对自由的市场环境中竞争性银行业结构更适合当时的国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喜平 《经济论坛》2002,(20):13-14
过去20年,中国银行改革取得了明显进展,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均已进入全球1000家大银行之列。然而中国银行改革还面临诸多困境,尤其在加入WTO后,中国银行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探讨在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如何迎接挑战,摆脱困境,深化改革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国有商业银行发展中的主要问题1.资本金不足。与国际银行业相比较,中国银行业的资本金不足问题比较严重。1998年以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到8%(国际清算银行规定的最低标准)。1998年6月,我国财政注资2700亿元作为银行新增资本,…  相似文献   

16.
经济活动中,制度作为行为准则决定着经济活动发展和各种经济关系展开的框架,制度变迁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历史进行简要回顾.得出中国银行业发展和制度变迁联结在一起的结论。在加入WTO之后,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格局的条件下,中国政府通过制度因素所进行改革的动力源于政府发展经济的急切需求,这种动力需求决定着中国银行业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对于促进银行业的整体发展措施应该是有效的。面对外资银行进入所带来的竞争压力,中国银行业在制度、经营管理理念等方面的改革又体现出强烈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的色彩,而这种诱致性制度变迁则是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动力之源。  相似文献   

17.
李琳 《经济导刊》2007,(1):54-56
世界最古老的银行之一--渣打银行在140多年前就在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落户了.从此,渣打和中国一起经历了风风雨雨,目睹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渣打伴随着中国银行业的改革正在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随着2006年12月18日中国银行业对外资全面放开的大限之日的逼近,一向严格按照开放时间表循序渐进的渣打银行风格突变,开始对中国市场展开猛烈的进攻.  相似文献   

18.
美国防范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做法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银行业潜在的系统性风险较大,巨大的不良资产和落后的银行管理是影响中国银行业稳定性的直接因素,为保持中国银行业可持续发展,促进中国经济健康运行,美国在防范银行系统性风险方面的做法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Camanho和Dyson(2006)发展的群组效率指数法为基础,结合双曲线距离函数,在规模报酬可变的假设条件下,对中印两国银行业的经营效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印度银行业群组效率在研究期间内基本上优于中国银行业,主要原因在于印度银行业生产前沿的生产率和群组规模效率的一致性都优于中国银行业,但中国银行业群组技术效率的一致性却均高于印度银行业。因此,简单地说印度银行业的效率高于中国银行业是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20.
2011年下半年以后,有关"中国银行业垄断暴利"的说法,通过媒体传播,成为一个热点问题。但这一说法并不成立。首先,中国银行业并不存在暴利。2011年中国银行业利润增长是建立在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基础上取得的。其次,垄断和竞争是指一个产业范围内的市场格局,银行业作为一个金融产业并不存在垄断问题,中国银行业市场并非垄断市场。最后,减少银行业收费并非消解"垄断暴利"的正招。提高收费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依然是中国银行业业务转型的重要内容。中国银行业存在的是"卖方优势",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快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进程,加快发展公司债券等金融产品,加快金融产品创新以给城乡居民以选择权,强化银行业监管和加快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