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田莉 《经济导刊》2009,(7):32-33
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之后我国举办的又一次世界盛会。世博会素有经济、科技和文化“奥运会”之称,在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刺激就业、加速服务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拉动效应。但世博会是一把双刃剑,承办者也是有盈有亏如:1998年葡萄牙里斯本世博会亏损5.5亿美元;  相似文献   

2.
2007年,上海又向世博会前进了一步。当我们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面貌做出种种美丽描绘的同时,借鉴以往成功会展的经验无疑将使得这种描绘更加具体。以它们为师,所获所学必将有助于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在上一届爱知世博会的会场,环保无处不在,资源处处可以再生利用,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环境保护的强大意识,从主题到细节都给世人留下了足够的回味。  相似文献   

3.
宋亮 《时代经贸》2010,(7):37-41
从口香糖到火车,从爆米花到埃菲尔铁塔,从1851年首届世博会英国展示的建筑奇迹“水晶宫”到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最吸引眼球的“丰田机器人”,历届世博会制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正如那句著名的世博格言所说,“一切始于世博会”。  相似文献   

4.
2005年3月22日至23日,欧盟25个成员国的元首或政府首脑云集布鲁塞尔欧盟总部,举行了一年一度的高峰会议。本次峰会商讨的主要议题是重新启动“里斯本战略”。2000年,欧盟里斯本峰会一致通过了“至2010年,欧盟将创建世界上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知识经济社会”的宏伟战略。5年来,虽经各成员国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不少成绩,但“里斯本战略”的全面落实情况却仍不尽人意。在剩下的短短5年中,欧盟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一是随着欧盟一体化进程步伐的加快,  相似文献   

5.
《财经文摘》2010,(5):44-44
1992年西班牙塞维利亚世博会期间,参观游客总数超过4180万人次,平均每天的参观人数约为24万人次,最高峰的游客数量达到了63万人次。世博会场的各个方向都设置了出入口,但以西侧出入口为主,配置了高速铁路车站和大片停车场。世博会场内交通的主要方式是单向环行的巴士车队,交通线路全长约为5000米,环绕各个展区,连接各个出入口。  相似文献   

6.
经过数年的辛苦,继奥运会后的又一大全球盛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隆重开幕了。从1851年伦敦第一届世博会算起,世博会已经经历了150多个春秋。在这150多年里,世博会在不断地变化中,从最初的新科技产品展示发展到如今的主题展示。但不管如何变化,作为人类文明集中展示的平台,世博会的魅力却是永久的。  相似文献   

7.
早在1900年和1905年,青田石雕就在巴黎世博会、比利时世博会上亮相(据《青田县志》记载)。一个世纪后,世博会第一次来到了中国,青田石雌将再次荣幸地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浙江周”期间亮相,向世界集中展示独具特色的东方文化。  相似文献   

8.
2010年第四期《环境经济》的封面文章——《世博会的低碳效应》,让我们多角度、深层次地了解了主题为"低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的上海世博会,进一步提高了读者对于本届世博会的关注度。  相似文献   

9.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将于5月1日正式开幕,此次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低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其中,低碳世界是上海世博会彰显的一个全新理念,即在举办世博会时,应注重生态、环保,绿色理念,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  相似文献   

10.
国外生态住宅窥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前,不管是欧洲还是美国,人们对生态住宅的认识还处于探索和研究的阶段,生态住宅的发展十分缓慢。最为抢眼的生态建筑都是高投资的大型项目,如,德国柏林的新议会大厦,法兰克福商业银行,汉诺威世博会26分馆,塞维利亚世博会英国馆等。现将国外生态住宅的概念、要求、评估认证、特色研究的情况作以下报道。生态住宅的概念生态住宅是指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并以不触动环境基本生态平衡为前提而建造的一种住宅。它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而且十分有益于人类健康。生态住宅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尽量使用污染小、可循环利用的绿色建材。绿色建材是指采用…  相似文献   

11.
上海世博会帷幕拉开已一个多月,不断递增的参观者人数印证了其无法抵挡的魅力。回首自申办世博会以来度过的2000多个日日夜夜,作为一个记者,能够全程参与报道,倾心记录下上海世博会从规划蓝图,到把蓝图变成最美的现实,何其幸运。  相似文献   

12.
北京奥运会与上海世博会旅游业效应及对比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浩  陆林 《经济地理》2003,23(6):844-848,853
分析了2008北京奥运会和2010上海世博会将给旅游业带来的期间效应、长期效应以及空间效应,并对其影响力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北京和上海应该借鉴2000年悉尼奥运会等活动的成功经验,延长事前效应和后续效应,以增强奥运会和世博会对旅游业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人类对文明的向往,是人类的一种共同追求. 上海世博会作为全球性的盛会,处处体现着人文精神.我们从世博会的会徽可以看出,设计者将中国的书法艺术融人其中,将"世"字变异成三人合臂相拥,好似美满幸福,相谐同乐的家庭,又可抽象地想象为"你我他"广义的人类,表达着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人文理念.  相似文献   

14.
10月1日,上海世博园迎来了中国国家馆日的到来。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执委会主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会长万季飞感慨万千。国庆前夕,《经济》记者有幸专访了万季飞,他称本届世博会对上海和我国的影响已经超出了预期。  相似文献   

15.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在中国也是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第一个注册类世博会.上海世博会将为镇江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空前的巨大机遇,但也给镇江旅游业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镇江旅游应在发展思路上、在体制与机制上、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上、旅游人才建设上不断创新和加强,才能抓住世博会的契机,使镇江旅游业的发展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6.
研究表明,世博会与城市发展之间的互动演化关系贯穿了整个世博会的举办历史。世博会作为交流、展示和传播城市文化科技成果的平台,关注的焦点总是追随着城市创新的演化轨迹。当代城市创新以技术与文化艺术的渗透融合为主要特征,为满足价值活动的创新需求,世博会也在积极酝酿新一轮的功能转变。反过来,世博会的功能演化同样深刻影响着城市发展的方向。特别是当全球竞争重心向城市和区域转移时,世博会的地方化色彩逐渐浓厚,并被视为区域开发和城市增长的战略工具。然而,由于城市追逐资本的传统竞争模式因其不可持续性而饱受诟病,从而要求人们在全新的背景下重新审视当代世博会对于城市转型的价值意义。现身说法地践行世博会主题倡导的内容,积极探索功能转变的新方向,是时代赋予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责任与使命。上海应以此为契机,通过提高地域竞争优势、探索区域合作的制度创新、发展文化创意经济和现代会展业,尽快融入全球城市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世博会重要意义的探讨,并结合调研数据对世博会在我国民众中受关注程度的分析,阐述了当前上海世博会在我国广大农民群众中存在了解和关注程度不足,没有在农村群众中构建一个健全、详实而确切的想象体系的事实.在分析该情况的成因和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应帮助农村群众构建合理、良好的世博会想像体系.并对相关方案进行探究,同时,进一步阐明了普及、推介上海世博会相关信息、知识,构建农民群众关于上海世博会想像体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世博会是全球最高层次的博览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为江苏经济带来绝佳的发展机缘。江苏通过参与世博会建设、培育新的产业、提升产业层次可获得无限商机。世博会在推进沪苏及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同时,亦将带动周边区域实现产业联动发展。本文对江苏如何把握“世博机遇”、对接“世博经济”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图片新闻     
《新经济》2014,(21):16-19
塞维利亚四月节 穿着塞维利亚裙装的女孩于2014年5月6日在西班牙塞维利亚参加传统节日四月节。节日一直举行至5月11日。 该节日可以追溯到1847年,雏形是一个交易家畜的集市,后来逐渐演变成一场举行各种娱乐庆祝活动的狂欢,斗牛季节也从此开始,全城狂欢庆祝,热闹非凡。此后一周内,斗牛、马车、弗拉门戈及其他各种艺术娱乐活动遍布全城大街小巷。  相似文献   

20.
2010年上海世博会可以说是建筑大观,反映着建筑、城市发展中最前沿的技术和设计方向.幕墙是建筑的表皮,从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建筑中,可以窥见幕墙发展的最前沿.本文介绍了世博会中出现的幕墙设计的新形式、新概念和新技术,挖掘对于我们以后建筑发展和幕墙发展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