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部大开发中,投资极大地改变着西部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和未来发展条件,但对GDP增长的作用有限。其原因,一是这些地区制造业不发达,巨额投资拉动的是地区的外部市场;二是现行国民核算制度不能反映生态建设上的贡献和投入,低估了这些地区的GDP。西部民族地区还处在为未来发展打基础的阶段,还需要经历相当长一段时期的基础设施投入阶段。由这种发展阶段的性质决定,西部民族地区进行小康建设规划时不可对GDP增长指标过分乐观,因此,在加大西部民族地区基础设施投入和生态投入的同时,还要关注这些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并改革国民核算制度,试…  相似文献   

2.
胡宏 《中国西部》2012,(28):30-33
西部大开发已经步入崭新的十年,在新十年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将继续深入推进。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杜鹰表示,“未来将继续加大对中国西部地区的投资和融资力度,坚定不移地推进西部地区大开发建设再上新台阶。”对于西部地区的未来将如何发展?有什么样的战略决策?西部能否实现新一轮的完美蜕变?带着这些问题,《中国西部》杂志专访了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  相似文献   

3.
前有关研究西部大开发的课题很多,但最基础 性的研究是要讨论清楚宏观经济发展背景条件的变化对西部大开发、尤其是对民族地区大开发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重新评价和调整发展新思路。本文试就这方面的问题做些探讨,同时对西部民族地区有代表性的地区──青海省柴达木经济区的大开发战略做些浅论。 一、宏观经济背景条件的变化及西部民族地区开发思路的整理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背景条件起了显著的变化,尤其是进入“九五”后宏观经济形势和宏观经济政策都与前10多年有本质的区别。这些变化和区别无疑会对西部开发,特别…  相似文献   

4.
《上海经济》2014,(1):79-79
2013年前三季度东部地区实现的GDP约为中部地区GDP的2.4倍、西部地区GDP的3倍左右,但就增速而言,呈现“西快东慢”的格局。从对GDP的贡献率看,东部地区的进出口总额对GDP贡献率为i0.6%,大大高于其他地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固定投资增速大多接近30%。此外,由于双边贸易进展良好,西部地区对外进出KI总额的增速相当明显。就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东部沿海地区一‘线城市仍位居前列,但西部地区的CPI均值最高。  相似文献   

5.
一、内蒙古及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经济基础薄弱 2011-2013年,西部地区各个省份生产总值在不断增加,地区经济稳步增长.西部地区的内蒙古2011年GDP增长率达到14.3%,比全国GDP增长率9.3%要高出很多.2012年全国GDP增长率7.7%,西部地区的内蒙古的GDP增长率保持在11.7%.我国西部地区GDP增长很快,这说明西部地区在未来几年,其经济发展的潜在力量很大.  相似文献   

6.
张轩 《中国西部》2011,(8):32-33
历时六十多年的励精图治,历时六十多年的卓越前行,我国西部民族高等教育虽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还面临着全新的任务与挑战。六十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经济社会有了很大发展,但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仍然较差,影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同中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较慢,也影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这些都直接影响了西部地区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的规模和速度。为了使西部民族高等教育走出困境,获得新生,我们必须客观地了解西部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应然状态,深刻地洞悉西部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障碍,不断探索西部民族高等教育的突围之策。这为西部民族高等教育走出困境,获得新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从马克思主义决定论的角度来说,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滞后性具有某种因果关系,有一定的必然性,这是由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所决定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要实现跨越性发展,就必须依赖于马克思主义决定论所提供的方法,充分把握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必然性规律,才能因地制宜地采取适合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并且能充分改造现有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综合性政策,才能健康持续地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8.
施大钢 《魅力中国》2010,(35):116-116
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国家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西部地区的发展归结于生产力的发展,西部地区民族众多,所以西部地区的发展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民族问题。同东中部地区来看,西部地区的生产力处于后发阶段,在总结过去关于西部地区生产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9.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西部民族院校的民族地区大学生.之所以选择这一特定的群体作为调查对象,除了其他需要考虑的因素外,主要是因为,西部民族院校的民族地区大学生以后择业的主要途径是在西部民族地区,而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的振兴、文化的发展、社会管理秩序的维护主要是靠现在还在民族地区院校的大学生尤其是西部民族地区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0.
生态环境建设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当前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中一个重点建设项目。西部民族地区既是我国生态平衡的重要地区,又是生态环境遭受严惩破坏的地区。从我国未来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出发,党中央和国务院把生态环境建设列为这次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内容之一。本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历史和现状,问题和原因,思路和对策等几个方面从较高层次上对西部民族地区开发中生态环境建设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少数民族近80%的人口聚住在西部。在全国已建立的154个民族自治地方中,西部地区有115个,西部90%以上的面积是民族自治地方。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才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和持续发展的动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及民族人文资源非常丰富,开发这些资源,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具有一定劳动技能的人力资源是行不通的,因此有效开发、利用西部少数民族人力资源,是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由于种种原因 ,西部民族地区的学生实际享受到的教育是不平等的。这种劣势挫伤了民族地区家庭投资教育的积极性 ,再加上高校并轨收费、招生规模扩大以及就业困难 ,更打击了他们教育投资的信心 ,从而导致西部农村地区家庭减少对学校教育的投资 ,许多适龄青年放弃了中高等教育 ,大大降低了西部人口的素质。为了提高西部人口素质 ,进一步发展西部民族教育产业 ,必须解决三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一、区域经济金融非均衡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容忽视的现实(一)区域经济差异化发展现状一是区域经济规模差距拉大。2005年,东部地区占全国GDP总额的比重达到57.52%,而西部只有12.97%。若以GDP总量计算,西部地区GDP总量只有东部地区的22.56%。从人均GDP来看,东部地区人均GDP达到  相似文献   

14.
《北方经济》2006,(7):33
西部开发以来.国家每年在西部地区新开工一批重点工程,从2000年至2005年底,西部开发累计开工重点工程70项.投资总规模近1万亿元。这些重点工程的实施.对于改变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薄弱.加快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006年国家将继续在西部地区新开工12项重点工程,投资总规模1654亿元。  相似文献   

15.
基于西部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指导西部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的发展理念应是“一体两翼”的发展新理念。所谓“一体两翼”的发展新理念,即社会公正和“可行能力”是西部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的两大基本价值诉求,它们的实现贯穿并体现于“和谐发展”的过程中。其中,“和谐发展”是发展新理念的主体内容,社会公正是西部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的本质要求和重要基础,“可行能力”是西部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的主体条件,三者共同构成了指导西部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的发展新理念。  相似文献   

16.
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邓小平同志三步走的战略部署,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西部大开发的目标是缩小东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差距。西部的经济不仅落后于东部,而且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等都落后于东部。但是经济是基础,所以首先要缩小经济差距。目前的差距有多大 ?大体上的概念是,如果东部地区人均 GDP是 100,则西部人均 GDP是 40左右,这是平均数。就极端的例子看,东部地区有一批城市人均 GDP已经超过 3000美元,例如上海 1999年人均 GDP已达到 3700美元,而…  相似文献   

17.
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地处边疆内陆,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事关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国家历来重视发展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有着良好的政策优势和资源优势,这给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是也有一些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制约着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本文试图分析探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各种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8.
黄璐 《改革与战略》2007,23(8):111-113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国有企业在发展中遇到了很多体制上的障碍,因此,必须加大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制度的改革力度,努力克服这些障碍,使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国有经济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9.
企业投资与发展需要相应的环境条件,这些环境条件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是处理政企关系的政府机制,特别是在经济落后的西部地区,政府的规划、引导和服务职能是企业投资的首要环境。我们通过对兰州和汉中这两个典型城市的调查,认为制约西部企业投资与发展的三个主要因素是数据化的区域规划、硬件建设和软件质量。  相似文献   

20.
对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西部地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地位 西部12个省区市的面积为691万平方公里,占陆地国土面积的72%,2000年末总人口约为3.5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8.1%。西部地区资源丰富,种类齐全,是重要的资源储备基地和未来供应地。但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2000年全国人均GDP达到800美元,东部地区为1400美元,西部地区只有600美元,东部是西部的2.3倍。此外,我国近3000万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要实现人均GDP3000美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