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结构差异、增长质量与经济周期波动的关联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需求结构中消费率的不断下降、所有制结构中国有制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比重的持续降低以及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相对稳定,构成了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来源。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性不断减弱,经济增长质量明显提高。针对经济结构变动中存在的影响以及经济周期波动性的因素,应相应降低经济周期波动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王悦 《亚太经济》2012,(5):25-31
东亚新兴经济体经济周期的波动性有不断减弱的趋势,但在一些突发事件如东南亚金融危机等事件的影响下,经济波动可能会加剧。东亚经济周期波动是非对称的,且大多数国家(地区)的非对称性都表现为经济周期波动的上升阶段长于下降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2000年后,东亚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周期波动呈现了较强的相关性和同步性,2001年以后,东亚新兴经济体与世界经济周期波动之间也呈现出较强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3.
陈杰 《湖北经济管理》2011,(14):130-131
本文在经济周期的波动性、持续性、逆转性和协动性等特征的基础上,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典型事实。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典型事实总体上符合经济周期波动的经验规律,但由于特殊的国情也存在着一些独特性,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个别典型事实并不服从一般经济学规律。  相似文献   

4.
本文指出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波动可能与中美两国间相对经济周期具有紧密的联动性,为此,本文首先构造了一个理论模型对两国间实际汇率波动与相对经济周期关联的存在性进行了论证,随后应用频谱分析技术对1994:Q1至2011:Q4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波动与中美相对经济周期的联动性进行了实证检验。主要的结论有两个,一是在样本时段内中美相对经济周期领先于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的波动,二是在4年左右一个波动周期的频域内二者的联动性最高。以上结论说明中美相对经济周期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的决定因素,而调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并不能改变中美两国经济的失衡关系。  相似文献   

5.
李勇 《南方经济》2010,28(7):72-82
本文将我国的经济波动分为市场性波动和体制性波动两个方面,二者共同构成了转轨时期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特征:由"大起大落"向"高位收敛"转变。据此,本文通过构建模型证明了下述结论:体制性波动是导致我国经济周期呈现出"大起大落"的重要因素;体制性波动的减弱和市场性波动的增强导致了我国的经济周期从"大起大落"向"高位收敛"转变;"市场性波动"在风险和信息方面所引起的波动要显著性的小于"体制性波动"。最后,本文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6.
要论述经济周期影响因素及经济增长源泉,首先要清楚经济周期的定义。经济周期就是国民收入及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第一,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民收入的波动,由于这种波动而引起了失业率、物价水平、利率、对外贸易等活动的波动,所以,研究经济周期的关键是研究国民收入波动的规律与根源;第二,经济周期是经济中不可避免的波动;第三,虽然每次经济周期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却有共同之点,即每个周期都是繁荣与萧条的交替。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中日韩三国经济周期波动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美国次贷危机以后中日韩经济周期波动都呈现出衰退的局面,而且经济周期转折点也基本一致,其协动性越来越强。在影响关系方面,日本和韩国的经济周期波动与通货膨胀是双向影响关系,而中国的经济周期波动仅单向影响通货膨胀;中国和韩国的经济周期波动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双向影响关系,而日本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仅单向影响经济周期波动。在影响强度方面,中国的经济周期波动受到财政政策的影响相对最大,日本和韩国的经济周期波动则受到货币政策的影响相对最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H-P滤波法分离出实际GDP的趋势项和波动项,依据波动率划分了我国1978年以来的经济周期,并分析了经济波动的特征,最后通过产出缺口法判断了现阶段我国经济周期的阶段.  相似文献   

9.
一、经济周期波动与人民币汇率人民币汇率自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已经连续3年"稳中趋升"。我们首先可以从国内经济周期波动的一般规律解释这种现象。1994—1996年,是我国经济周期后半期即下降时期,国内总需求受到控制,经济增长率下降,进口减少;国际贸易品的国内收购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四次波动,目前正处于第四个波动期,不同的政策经济体制使得经济波动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其中最新一轮经济周期正在延展之中,进入新千年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表现出极大的相关性,说明中国已开始加速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文章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周期的分析,简单验证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吩析我国本轮经济周期的延展性。  相似文献   

11.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与中国对外贸易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作为对外开放重要组成部分的外商在华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对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的优化起了重要推动作用。本文运用协整分析法和向量自回归(VAR)模型,从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结构、方式、地区分布以及参与对外贸易的企业性质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外商在华直接投资与中国对外贸易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外商在华直接投资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之间表现为以互补为主、替代与互补交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施的是以出口激励为中心的外贸发展战略,它带动了经济的增长,但也逐步显现了因政策性扭曲产生的一些问题。因此,对此进行反思和客观分析,构建开放型可持续发展的外贸发展新战略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对综合配套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改革攻坚阶段,最艰难和最重要的是进一步突破制度和机制的约束,推进综合配套改革,为业已建立的市场经济和开放型经济提供制度保证和支撑。因此,我们需要新的改革动力,新的改革思路,新的改革示范。综合配套改革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实施改革开放战略的非常重大的战略布局,要继续为全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社会各方面的改革提供新的经验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对外开放30年来,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额持续增加,尤其近15年一直高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外商投资发挥了巨大的制度效应,推动经济体制转轨和市场经济发展,带动经济成长,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形成了以开放促改革和发展的中国道路。如今,我国对外开放进入全面转型期,外商投资增长伴生的矛盾日益复杂,助长贸易失衡、流动性过剩,内外资企业竞争加剧、摩擦增加。展望未来,调整外资政策,在扩大开放中提高外商投资水平,将成为我国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本轮宏观经济波动同已往的不同,主要是因为国际收支失衡而引起的,所以需要有新的办法,关键是要深化改革。紧缩中出现的问题,是与企业自身的资本金过低而债务资金过高有密切关系的,不能将问题仅仅归于从紧的货币政策。股市在紧缩中的下滑,不简单是政策问题,而是上市公司长期不分红的结果,不分红必然使投资者把股价涨落作为重点,从而使中国股市成为投机性很强的市场,而不是以投资为基点的市场,因而不能简单救市,而是要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6.
日本著名经济学家、文化勋章获得者小宫隆太郎教授一直关注宏观经济问题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并把日本宏观经济政策作为这种研究的重点,涉及有关日本宏观经济和经济政策的许多问题.同时他还以这种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的研究为基础,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宏观经济与经济政策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针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具体建议.小宫教授有关宏观经济问题的理论研究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quant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luctuation of economic cycle through GDP growing rate in Shaanxi province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up. The results are that the fluctuation of economic cycle in Shaanxi province keeps in step with the nationwide fluctuation, economic growth is powerful, the stabilization of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ability of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 strengthened, but the macroscopic control demands to be steady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1990s and the reform dynamics is not deep enough. Meanwhile, we aim at the economy in current China, which is in a new round of expansion issue of cycle and develops at a stable speed, so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adopt neutral macroscopic economic policies.  相似文献   

18.
要素集聚与对外开放新阶段的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特征是要素的国际流动,是高级易流动要素向低级不易流动要素集聚,中国30年开放战略的成功在于抓住了这一特征实现了要素集聚。随着国力的增强,中国的开放环境发生了变化,科学发展观要求提升开放水平,作为负责任大国要积极回应国际社会的关切,互利共赢要求开放战略作出调整。在开放新阶段止,要素集聚的核心在于以自主创新培育高级要素,以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优化要素配置,突破资源能源要素瓶颈,维护中国发展的优势与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一个外国学者的视角,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在融入世界经济方面所作的工作进行了分析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从四个方面总结了作为全球化最大受益者的中国从其自身的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应汲取的经验教训,即毫不动摇的开放战略、循序渐进的试点方法、一揽子政策方案的政策措施、以及互利共赢的外交理念。文章最后给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刘庆宝  未良莉 《特区经济》2007,(12):257-25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令世人瞩目。本文依据西方经济学各种经济增长理论,建立了扩展的索洛模型,对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消费、投资、出口———即"三驾马车"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消费、投资、出口是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持续高速增长的源动力。针对实证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