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浦东,一方世界瞩目的热土。走过辉煌17年,浦东初步构筑起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城区的框架,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浦东的成就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方面,而是始终重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走进浦东,人们惊喜地发现,浦东不仅有高耸的楼宇、宽阔的马路,更有蓝天白云、粼粼碧波、青青芳草。环境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推进,是浦东开发开放以来一以贯之的原则。继在2006年创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区后,浦东又迈出了创建国家生态城区坚实步履。  相似文献   

2.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社会发展两翼起飞。经过 15年开放开发,浦东不仅仅具备了强大的经济实力,更成为人们安居乐业的和谐城区。 "全国文明城区"、"创模"通过国家验收——2005年,浦东获得的两个国家级荣誉,向世人展示了和谐浦东的真正风采与魅力。文明花香醉浦东 2005年10月26日,在中央文  相似文献   

3.
浦东开发开放17年来,不仅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且也涌现出以陈海新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典型,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浦东精神,感动了市民群众,成为浦东精神力量的优秀代表。为充分展示浦东开发开放的精神形象,激励全区人民全心投入浦东新一轮开发建设的伟大事业,今年的4月18日起,全区组织开展了"感动浦东十大典型人物"评选活动。经过一个月的群众参与和投票,5月18日,浦东首届"感动浦东十大典型人物"正式揭晓,他们分别是陈海新、乔美丽、陈卫国、洪泽、韩乃林、山佳明、江君芬、许红卫、毛美娟和威廉·凯乐。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上世纪90年代以来浦东开发开放的历史进程,浦东郊区综合经济实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浦东郊区已成为全国农村和上海郊区中经济最为发达的一个区域。唐镇是浦东"九镇"之一,区位优势突出,加速了其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云南、河北两省加强与上海、浦东的经济合作以浦东开发为龙头,辐射长江,服务全国,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决策。浦东开发打“中华牌”,吸引长江三角洲乃至全国各地的企业来浦东投资,密切浦东与全国各地的经济联系,是浦东开发开放的一贯政策。八五期间,中央各部委和...  相似文献   

6.
十月金秋,天高气爽。经过夏季的一番喧闹折腾,此时的长江显得疲倦了、温驯了、平静了。然而,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却并未"风平浪静",而是"波澜再起"。就在长江经济带龙头浦东和长江三峡工程所在地宜昌之间,撞击出携手共进、协调发展的波涛。10月8日,"宜昌浦东促进会"正式宣告成立,这标志着浦东开发开放同长江三峡工程这两项世界瞩目的跨世纪工程将以长江为纽带联系得更紧密了。"今年5月,本刊记者团进行长江万里行系列采访,受到热情接待,三峡工程所在地的宜昌市领导特别表示希望与浦东一起促进东西经济的联动与共同发展。浦东新区领…  相似文献   

7.
区委一届七次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了"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是指导浦东 "十一五"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建议》概括起来,区委对"十一五"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一个统领,就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一条主线,就是增强国际竞争力;抓住两大机遇,就是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和举办2010世博会;实现三大战略任务,就是建设创新浦东、和谐浦东、国际化浦东。建设创新浦东、和谐浦东、国际化浦东作为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努力方向,作为"十一五"发展必须全力推进的三大战略任务。区委一届七次全会,是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的新形势下召开的,是一次统一思想、明确方向的会议,是"十一五"浦东在更高起点上实现快速发展的动员会。会议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听取审议了区委常委会2005年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上海  相似文献   

8.
环区30     
浦东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区称号11月23日:经过七年努力,浦东终于赢得了我国城区环境保护工作的最高荣誉——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张力军亲临浦东授牌,并向市委常委、区委书记杜家毫和区委副书记、区长张学兵分别颁发了"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领导奖"。张力军肯定了浦东对环境保护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他认为浦东以"生态浦东、和谐城区"的理念为统领,以创模工作作为实施城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力抓手,建立了扎实有效的创模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在产业结构调整、城区布局优化、环境综合整治、环境宣  相似文献   

9.
一月要闻     
浦东12个街道全面剥离经济管理职能7月26日:浦东新区"加强政府公共财政保障,强化公共服务"情况介绍会召开,浦东12个街道今年起全面剥离经济管理职能,街道干部的工作重心只有一个,就是全力为社区百姓做好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0.
浦东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实现浦东的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转变,提高浦东经济增长的效益,增强浦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少年浦东,英姿勃发,风华正茂。曾记否,孙中山先生创建"东方大港"的世纪美梦,在邓小平睿智的思谋中化为蓝图,一座现代化新城区梦幻般崛起在浦江东岸。看今朝,创新的浦东,国际化的浦东,和谐的浦东:经济与社会两翼齐飞,中外文化水乳交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4月18日,浦东将迎来其17岁生日。在我们为少年浦东点亮17根蜡烛之际,回顾浦东17年走过的辉煌历程,总有一篇篇动人的乐章在交响,记录着浦东天翻地覆的变化,光荣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12.
春去春又来,浦东开发开放走进了第17个春天。回望一路风尘,浦东开发开放犹如惊涛拍岸,激荡华夏,声震环宇,谱写出一出又一出改革发展的华彩乐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浦东开发开放面临着许多新挑战、新机遇和新要求,只有紧紧咬住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这个国家战略,才能与时俱进地发挥"龙头"作用。而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实现"四个率先"为载体,助推浦东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06,"十一五"的开局之年,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走入第二个年头。以年初的"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为起点,今年的浦东,在面临众多新形势、新问题考验的情况下,继续坚持先行先试、锐意进取的决心和勇气,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新  相似文献   

14.
十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按照这一光辉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指导性要求,形成了快速度、敢创新、大开放、高标准、抓重点的经济发展特征。 "快速度"是浦东后来居上的必然要求 ;"敢创新"是浦东的发展之魂 ;"大开放"是浦东的基本方针 ;"高标准"是浦东的后发优势 ;"抓重点"是浦东的开发战略。 20年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深圳,以建立经济特区的方式播下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种子。 20年来,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南,在中央两代领导集体的领导和关心下,经济特区和浦东新区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沧…  相似文献   

15.
当前,浦东正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针,扎实推进"知荣辱,除陋习,树新风,迎世博"市民践行公共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弘扬浦东精神,着力打造"宜居之区"、 "友善之区"、"诚信之区"。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谐社会建设与党的建  相似文献   

16.
林锋 《浦东开发》2000,(6):38-40
浦东开发的过程实质上是城市化的过程。浦东开发的前十年里,城市化已初具规模,形成了由都市经济支持的中心城区和开发区以及由城镇经济支撑的中小城镇共同构成的城市体系。加强中小城镇建设并结合以轨道交通为特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浦东新一轮城市建设的重点,这将会进一步推进浦东的城市化进程。 中小城镇建设与“浦东模式” 浦东开发前十年城市化过程中,开发区建设起了决定作用,因此,有人把这种以开发区带动整个地区城市化的方式称为“浦东模式”。如果我们仔细剖析这十年浦东城市化的过程,就可以看到,在浦东的“中心城区──…  相似文献   

17.
浦东新区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十五大精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为根本指针,以促进上海建成与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相适应的国际文化中心城市和增强上海城市综合竞争力为目标,以建设浦东开放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城区为依托,以全面提高浦东居民的文明素质和全面提升浦东的城市文化内涵为重点,形成文化建设的浦东特征,塑造文化建设的浦东品牌,努力使浦东成为体现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舞台、上海国际大都市文明形象展示的重要…  相似文献   

18.
推进实施品牌战略,是浦东经济和社会发展"在更高起点实现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性决择,直接关系到浦东知识创新工程的成效和区域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上海,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每天都有年轻人怀揣着梦想来到这里。他们为上海的发展挥洒着勤劳的汗水,也为自己的明天勾画着美丽的蓝图。大量外来常住人口活跃在上海的制造、建筑、商业、服务业等领域,成为这些行业从业人员的主体。他们在上海工作、生活,同时也是重要的消费人群,对上海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他们被称为"新上海人"。浦东是一张中国递给世界的名片;陆家嘴的天际线,画出中国经济的速度与力度的曲线。孟德斯鸠说,地理决定气质。面朝大海,浦东海纳百川的性格似乎与生俱来。而那些来自四面八方,在浦东热土上挥洒汗水,发挥才智的人们亦被称为"新浦东人"。  相似文献   

20.
上海经济增长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磊 《上海经济》2003,(1):14-16
一、上海经济增长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上海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发展新路,抓住浦东开发的历史机遇,以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为基础,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增长。1992-2001年的10年中,上海每年的经济平均增幅达到12.5%。2001年,第一产业增加值85.5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3%;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