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发军 《活力》2013,(22):94-94
管仲是春秋初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40余年的宰相生涯,使管仲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把处于东海之滨的小小齐国治理得民殷物阜,国富兵强,助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管仲的指导思想很明确:先富民教民,后富国治国,最终助齐桓公成就霸业。  相似文献   

2.
春秋时期,管仲任齐相,安民、富国、强兵,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功垂青史。此后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王朝的宰相不下几百个,很少有敢与自比的。管仲可谓功名盖世了。然而,管仲任相,齐国称霸功不可没的还有一位幕后英雄,那就是鲍叔牙。本来,那个宰相的宝座,齐桓公是让他去坐的。他才高资深,是帮助齐桓公夺得齐国江山的功臣,而管仲不过是敌人的帮凶,与齐桓公有一箭之仇,是齐国通辑的逃犯。可鲍叔牙胸怀坦荡,大公无私,考虑问题一切从齐国利益出发,人才观念特强。他自认才不及管仲,就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极力劝说齐桓公一定要把管仲请回来做宰相。这才有了齐国的霸业和管仲的功名。鲍叔牙若是有一点私念,随便歪歪嘴巴,管仲不仅出不来,而且早做了刀下鬼。  相似文献   

3.
伟大的思想家管仲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他通过“十”和“百”两个数字的对比,极力说明培育一个人才能艰难。在百年能悠悠岁月中,经历十年又十年的沉淀和积累,才能出现一个杰出的栋梁之才。所谓“三代出一个贵族”,或许就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4.
信任的魔力     
故事春秋初期,齐桓公接受鲍叔牙的推荐,拜管仲为相,并尊其为“仲父”,明确告诉众人说凡国家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一律先去问管仲,一切政务的实施全凭“仲父”来处置,即所谓“国有大政先告仲父,次及寡人,有所施行,一凭仲父裁决”。齐桓公的这种知人善任,用人不疑,使得管仲能够充分发挥他的聪明才智,在他担任齐国宰相的三年时间里,齐国实现了“民富”、“民安”,国家的整体实力大大增强,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相似文献   

5.
“王者劳于求人,佚于得贤”,春秋霸主齐桓公披沙拣金,万里挑一,终于觅得贤相管仲,从此诸事交与管仲处理。大凡有人向他请示工作,他一概回道“去同仲父说”,自己乐得轻松自在。管仲病重,齐桓公一下没了主意,急忙跟他谈起接班人的问题。齐桓公说:“易牙烹其子以适寡人之口,是爱寡人胜于爱子”;“竖刁自宫以事寡人,是爱寡人胜于爱身”;“开方父母死不奔丧,是爱寡人胜于父母”。应当说,易牙、竖刁、开方三人奉献给桓公的“礼物”是极其昂贵的,可谓“忠心耿耿”,自然成了接班人的首要人选。然而,管仲却不这么认为,他评价易牙…  相似文献   

6.
以俭素为美     
付泉 《人力资源》2010,(2):86-86
宋朝的司马光写过一篇《训俭示康》的名篇,教育自己的儿子司马康要以“俭素为美”。他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太宗时的宰相李沅。他在家乡建的住宅,院子很小,只有牵马与掉头的地方。别人说院子太窄了,他说,如果是宰相官府,是显得窄了点。但是给家人住已经很宽敞了。另一个是真宗时的副宰相鲁宗道。  相似文献   

7.
汉朝宰相丙吉有一天在都城内巡视,看到有两个人在打架,而且打的头破血流。他没有出面处理打架的事情,而是绕道走了。走了不远,他发现路边的牛在不断地喘气,就停下来看牛为什么喘气。随从很奇怪,就问宰相,为什么不管人的事,而关心牛,难道牛比人重要吗?宰相说,人打架的事情,我看见了,  相似文献   

8.
开心一页     
开心一页温度提高但身上老觉得冷把眉毛画上去有一位宰相请理发师来给他理发修面,那理发师给宰相修面修到一半,忽然停下刮刀,两眼直愣愣地看着宰相的肚子。宰相见他这模样,心里纳闷,这肚皮有什么好看呢?就问道;“你不好好修面,却光看着我的肚子,这是为什么?”理...  相似文献   

9.
王学泰 《秘书工作》2009,(12):51-51
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因庚子事变,慈禧与光绪帝流亡至西安,江苏学政瞿鸿裰前去投奔,慈禧很高兴,任命他为“军机大臣学习行走”,相当于“实习宰相”。后来,慈禧又给他去掉了“学习行走”四个字,转为“正式宰相”,可见宠幸之隆。  相似文献   

10.
文摘月报     
《财会月刊》2007,(6):I0001-I0020
交际中的语化 眼中钉 宋朝有个叫丁谓的人,费尽心机爬上了宰相的宝座。他利用职权.干了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生怕老宰相寇准揭发,于是与太监勾结,在真宗面前大进谗言,极尽污蔑诽谤之能事,硬是把寇准排挤出了京城。  相似文献   

11.
管仲是春秋时齐国名相。他雄才大略,胆识超群。且在用人上有独到的见解,对此,史书多有记载。   管仲病重,管仲身后谁能为相?齐桓公来到管仲病榻前征询意见。首先提出的是功德盖世的鲍叔牙。这是个各方面都能接受的人选。对齐桓公来说,鲍叔牙是辅佐他取得君位的股肱重臣,如果不是让相管仲早已为相。对管仲来说,鲍叔牙对他有济贫之惠,知遇之恩,让相之德,是情同手足的挚友。但管仲却没有降格以求,以鲍叔牙“爱憎分明太过”为由,一口回绝,“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无容人之量不能为相。   最信任最倚重的人不能为相,…  相似文献   

12.
《大众标准化》2016,(3):45-45
正有一年,齐国军粮出现短缺。齐桓公忧心忡忡地对大臣管仲说:"你一向足智多谋,你能不能想个法子,在不增加百姓赋税的前提下,为国库筹备足够的军粮呢?""这好办!"管仲胸有成竹地点了点头说,"前几天,北郭有个人,挖地时挖出来一只龟,这只龟就值五百亩地的粮食。我去把那只乌龟弄回来就行了。"齐桓公不知道管仲的葫芦里要卖什么药,但他相信管仲的智慧,便没多说什么,任由管仲行动。第二天,管仲派出十乘车的使团,浩浩荡荡前往那个人家,赐给他官帽一顶后,便一路敲锣打鼓,把那只龟给"请"了回来,供奉在寺庙前的大台上。白天杀了四头牛祭祀它,晚上派百名士兵把守。众人大惑不解,一只乌龟何以受此隆重的礼遇?管仲就宣称:这只龟是东海海神的儿子,是无价之宝,谁要拥有了它,要风  相似文献   

13.
仇人宰相     
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襄公被杀。襄公有两个兄弟,一个叫公子纠,一个叫公子小白,两个人身边都有一个师傅,公子纠的师傅叫管仲,公子小白的师傅叫鲍叔牙。两个公子听到齐襄公被杀的消息,都急着要回齐国争夺君位。在公子小白回齐国的路上,管仲早就派好人马拦截他。管仲拈弓搭箭,对准小白射去。只见小白大叫一声,倒在车里。管仲以为小白已经死了  相似文献   

14.
狄仁杰是唐朝名相.他心胸豁达,方正廉明,被武则天看中,提拔任宰相。他初任这一职务,也碰到过有人向他告密的事,告密者不是别人,而是武则天。  相似文献   

15.
加快公共财政建设,既要以人为本.更要以公为准。这是认真贯彻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主张以人为本,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指导思想。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经济理论家管仲在其名著《管子》中指出:“齐国百姓,公之本也。”“德利百姓,威震天下。”“夫霸王之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齐桓公采纳管仲建议,实行以人为本的财经政策,使齐国首先迅速成为中华东周列国第一强盛之国。  相似文献   

16.
刘建明 《秘书》2014,(4):15-15
《说苑·敬慎》中记载:孙叔敖担任楚国宰相,全国的官吏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位老人,却穿着麻布衣服,戴着白色帽子,前来吊唁。孙叔敖整理好农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知道我没有贤德,让我当了宰相,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前来吊唁,莫非有什么见教吗?”  相似文献   

17.
张居正明志     
叶之羽 《财会月刊》2008,(10):81-81
明朝政治家张居正在嘉靖年间中进士,后来当上首席大学士,实际上是担任宰相,为相十年,国内大治。神宗称他为“元辅张少师先生”,将他视为老师。  相似文献   

18.
春秋时期,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当时齐国有一位非常有影响的人物叫管仲,在辅佐齐桓公期间,他曾以商战为武器,配合其他措施,不战而使鲁国、梁国屈服。鲁、梁两国民间习俗织绨(古代一种丝织物),管仲便劝桓公穿上绨服,使臣民仿行,并对鲁、梁的商人说:“运到齐国一千匹绨,就给金三百斤,运绨十倍就给三千斤。”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的俾斯麦是当时欧洲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人称“铁血宰相”。作为普鲁士德国容克资产阶级最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从上至下”统一德国的代表人物。1862年任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极力推行“铁血政策”,主张通过战争,由普鲁士统一德国。他相继发动了对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的战争,逐步实现了德国统一。1871年俾斯麦出任新成立后的德意志帝国宰相,并受封为公爵。此后的20年间,他权倾朝野。但鲜为人知的是,同样在这爬上人生顶峰的30年间,俾斯麦也通过投资,运用自己的眼光、地位和能力积累了巨大的财富。  相似文献   

20.
《中国总会计师》2009,(5):136-137
管伸(约公元前725-前645年),名夷吾,字仲,亦称管敬仲.春秋时齐国政治家、理财家。据说.他早年经营商业.后从事政治活动。在齐国公子小白(即齐桓公)与公子纠争夺君位的斗争中.管仲曾支持公子纠。小白取得君位后.经鲍叔牙的推荐,不计前嫌,重用管仲为相.实施改革。管仲在政治上,推行国、野分治的参国伍鄙之制.即由君主、二世卿分管齐国.并在国中设立各级军事组织,规定士、农、工、商各行其业;在经济上,实行租税改革.对井田“相地而衰征”.并采取了若干有利于农业、手工业发展的政策。在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得到稳定和改善的基础上.齐桓公终于成就一代霸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