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冯春辉 《价值工程》2019,38(18):22-24
地下综合管廊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城市的正常运转具有直接的影响。PPP项目模式与传统的模式相比能够更加充分地调动各种社会资本投入到城市公共服务与设施的建设当中,从而更有效地解决其资金来源的问题。但是,PPP项目模式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结合,无疑会是整个项目面临的风险大增。因此,我们必须对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的风险特征与类型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以便从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以及风险应对三个层面进行科学的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2.
莫细喜  陈维 《价值工程》2021,40(31):43-45
地下综合管廊是我国近年来大力推行的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由于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一次性投资远远高于传统的管线独立铺设的成本,利用PPP模式进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给社会资本方带来收益的同时,也能减轻政府财政压力.文章分析了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中社会资本方面临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价值工程》2017,(10):27-30
随着PPP模式在我国提供基础设施产品和服务领域的推广和应用,应当有科学的可量化的依据来判断该模式是否物有所值(Value for Money,简称VFM),文章结合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的特点,构建专门针对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的VFM的定量评价模型,并将新构建的VFM定量评价模型应用于北京中关村地下综合管廊具体环境中,验证了构建VFM定量评价模型的运用性及可行性,为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PPP模式的选择提供了科学的可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4.
《价值工程》2017,(20):59-60
随着我国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消除了传统直埋敷设市政管线的弊端,有利于海绵城市建设,体现了城市建设的现代化、科技化和集约化。本文首先通过对比国内外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现状,分析得出我国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过程中所面临或即将面临的重大障碍。随后分析PPP模式是否有利于推动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最终得出PPP模式能够解决或减少我国在综合管廊建设中遇到的障碍。  相似文献   

5.
当前正值地下综合管廊项目试点建设的关键时期,准确的风险识别与评价是实现风险在政府与私人部门之间合理分担的前提。在采用德尔菲法识别出地下综合管廊项目PPP模式面临的15项风险的基础上,通过运用解析结构交叉矩阵模型构建出风险因素五级层次结构模型,并创新性地结合驱动力-依赖性矩阵迭代运算,计算出每个风险因素的驱动力和依赖性,进而得出各风险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型运算结果表明,识别出的风险因素均为稳定因素,系统内有两组应视为整体进行风险管理的强关联因素集,且风险因素之间存在递进关系,揭示了风险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后续风险分担研究奠定基础,为我国地下综合管廊项目风险管理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王永辉 《价值工程》2019,38(4):109-111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市政基础建设要求越来越高,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在城市基础建设中数量、规模都不断的扩大。受限于城市综合管廊位于既有道路以下或新城区规划道路下方,施工工程工作面狭小,周边建设多,底下既有管线复杂,施工降排水困难,因此对管廊围护结构的选型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延吉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为例,浅析城市地下管廊围护结构选型及相关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价值工程》2017,(10):71-73
本研究在PPP项目调价机制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包含价格调整原则、触发条件、调整周期、调整方式、调整流程共五部分的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调价机制,并结合综合管廊PPP项目的特性就该五部分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本文以西部某地区地下综合管廊调价机制为例进行了应用举例,说明了综合管廊PPP项目调价机制的内容和应当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按效付费机制是保障PPP项目产出效果的重要举措。文章筛选出四种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按效付费机制的常用模式,基于通化市某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对比分析各模式对运营补贴支出的影响,发现在相同的绩效考核结果下,挂钩方式和绩效评价系数的不同组合对政府运营补贴产生的影响不同,甚至出现巨大差异,最终导致按效付费机制的激励效果不同,在此基础上,文章建议在进行按效付费的设置时,应综合考虑挂钩方式和绩效评价系数的设置,设置合理的约束激励机制,以期能够提升按效付费机制的激励效果,保障地下综合管廊设施与运营维护服务的产出质量。  相似文献   

9.
谭春晓 《价值工程》2015,(10):311-312
综合管廊将各类公用管线集约化地敷设在同一条隧道内并进行集中管理,形成一种现代化、集约化的城市基础设施。本文结合我国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廊建设的实际,提出我国建设综合管廊的制约瓶颈和各方的争议焦点,并结合实例,探讨分析了BOT和PPP模式在共同沟投融资模式中的可行性,同时提出立法的必要性,相信随着各项体系的不断完善,综合管廊必将会在我国呈现快速健康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项目成本数据较少、工期较长、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成本风险较大等特点,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成本测算方法的基础上,基于熵理论从成本项目的信息差异以及不确定性两方面提出一种新的成本预测方法——基于熵模型的成本风险评价方法,并应用于实际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