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址大逼供     
《信息经济与技术》2006,20(6):36-36
田强:我儿子七岁啦,特喜欢车模,总是吵着让我买给他,我已经给他买了一些了,可他还是不满足,我好累啊!不过我想了一个妙招,那就是“网络”啊,在网上让儿子看个够,这招不错吧,好是好,还是请木头帮我啊!  相似文献   

2.
知人善任、惟才是用是吸引人才的关键。员工与我的关系非常好。我自己曾经也打过工,受过薪,我知道他们的希望是什么。所以,我的所有行政人员,包括非行政人员,在过去10年至20年,变动是所有的香港大公司中最小的.譬如高级行政人员流失率低于百分之一。为什么?第一.你给他好的待遇;第二,你给他好的前途,让  相似文献   

3.
阿卡 《新经济》2006,(12):94-97
“我第一好的是喝酒,第二好的是文章,第三好的才是画”。 当画家应歧说出这句略带调侃性质的话时,多少是让人有些惊诧的。然而,当仔细地看他的画,与他交谈,就会渐浙悟出他那句话里蕴藏的些许含义。“我是一个敏感、波动、丰富但又蕴涵忧郁的人“,应歧这样定义自己。  相似文献   

4.
目送     
吧啦 《新经济》2011,(3):93-93
今天是爸爸的生日。早上醒来就发了短信给他,说你少抽烟啦,要帮女儿照顾好自己。呵,想想有些矫情。 关于我的爸爸,其实很少写过关于他的什么。 因为小时候很多时间都是跟妈妈呆在一块儿,跟毫无原则地溺爱我的妈妈比起来,爸爸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是模糊的。他要么是捧本书坐在那里一动不动,要么是凶巴巴地教训我,指责妈妈让我太娇纵。虽然我长这么大从来没挨过打,但却对老爸的几次发飙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5.
严睿 《经济纵横》2006,(6):71-73
几年前,我在另一家媒体做事的时候,经常会执拗的和总编在工作上发生一些分歧甚至是冲突。尽管当时的环境下,这并未对我的晋升发展造成太大的影响,但后来的一次和总编的聊天对话中,他坦诚地告诫我说要想有好的发展必须改变一下自己的性格,因为他并不喜欢我这样性格的下属,如果当时招聘面试我的时候把关的人是他,也许我会失去进入报社工作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李晓华,名闻遐迩,因为有人说他是当今中国大陆的首富,许多传媒不断报道他的成功历程,许多专家在挖掘他成功的秘诀,许多休闲媒体又在大肆渲染他和他的法拉利跑车。美国的杂志把他列入华人富豪榜,法国的杂志在刊出他引以自豪的与法拉利跑车合影的同时,加了意味深长的说明……,这一切都引发我对他晓华的好奇。 与李晓华先生第一次见面是一个偶然的场合,我也敬陪末座.自然互相介绍。他给我的印象是和蔼可亲,没有一般大老板那种富贵逼人的派头。当时约好。找时间做个采访得到李先生爽快同意。 李晓华先生是北京人,早年家境贫寒,初中…  相似文献   

7.
喝酒是一种释放。三个小时的采访,严介和一直在喝酒,而对记者的全程录音,他说:“录吧没事,我知道自己心骨深处的品格是好的。”他边饮酒、边吟诗歌唱.感性的本色一览无遗。  相似文献   

8.
应酬何时休     
王溱 《商周刊》2011,(4):99-99
春节收到一朋友发来的拜年短信,一看是群发。先是感谢后是祝福,末了表明他及家人在澳门。真的跑出去过年了。我立马想起年前他曾说今年准备到外面去过年,在家太累。我以为他不过是发发牢骚而已,没想动了真格。朋友在一家效益比较好的企业担任老总。企业要搞好,少小了四面八方的联络沟通协调。平时朋友基本上把精力和时间都消耗在处理各种关系上。  相似文献   

9.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每当听到这首《人说山西好风光》的时候,我便情不自禁地想到了父亲。想到他追求远大、救人苦难的一生,那种与生俱来不是强暴的民族情怀,以及从容淡泊、不为名利的人生履历。而每当此时,我也经不住潸然泪下。  相似文献   

10.
李嵱 《经济改革》2009,(11):10-13
他是个率真而充满梦想的上海老人。为了西藏墨脱的孩子们,他改变了晚年的生活志向,重新开始了一种意气风发的日子。因为他的多方奔走,一所耗资86万元的希望小学在一个落后封闭的原始村落建立起来,可他却不愿别人张扬他的故事,“我只是想在晚年做一点事情而已,有什么好写的……”  相似文献   

11.
近日和一朋友闲聊,他突然问我为何当年美国的奶牛场主把牛奶倒人海中,廉价卖给工人不好吗?至少还可以收回一部分成本,就是白送也比倒掉好嘛,至少落个好名声!为何倒掉呢?朋友称这个问题困扰他多年,今天希望我能够帮他揭开这个多年的困惑。  相似文献   

12.
大象皮     
看看晚报广告打出的旅游价格,就会明白现在去东南亚之类的地方转转科就是平常稀松之事。我有一位画家朋友,与邻近几国华人社会的关系搞得非常稔熟,这几年跑了好多个寺方办画展。有时我打电话上他家,说是又到T国去办画展了,有时半夜三更,他一个电话过来了,告诉我正在M国,刚吃过饭,打个电话聊聊天。我心中叫苦,敢情他是忘了时差,我这儿好不容易刚睡着呢,不管怎么讲,这说明出去溜溜并不是难事。这不,现在许多福利好的单位都以组织边境游作为职工的酬劳。我认识的一位老同志,记得几年前他退休时曾感叹,没有捞到机会了过国。几…  相似文献   

13.
剡溪的水很清,清得绿水荡漾..走进溪口,我的眼睛为之一亮,多美的一块风水宝地啊!武岭门上的题字依然清晰,她让我疑惑了好一阵,武岭?到底在溪门,还是在湖南桃源?我知道这是蒋介石先生的故乡,相信每一个热爱故乡的人,总是有着一腔的热血,蒋先生也不例外。尽管,他魂归海峡的那一边,但在他心里,故乡分明就是一个令人向往和敬慕的世外桃源。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WORD可是个好东西。现在办公软件中肯定是少不了这个吧!有段时间很多人都问我WORD的快捷键有哪些,我就把常用的、我能记住的说出几个,剩下的叫他到网上找,毕竟网上关于WORD的教程实在太多了。但是突然有一天.一个经常使用WORD排版的朋友问,插入图片的快捷键是什么,还真把我给问住了,  相似文献   

15.
管然 《经济纵横》2011,(2):72-72
一个月之前就约了最好的朋友本周末一起去看我们最爱戴的者师,这个想法已由来已久。当我告诉老师这个好消息的时候,他喜出望外,因为我们说了太长的时间,这次终于能够成行了。老师很快就跟我分享了他精心准备的方案,除了坚持邀请我们在他家共进午餐,品尝他夫妇俩的手艺之外,还要跟我们讨论很多有意思的东东……好丰富啊!是啊,我们都期待着这一天快点到来。  相似文献   

16.
“我刚从高棉回来,带回来一些干燥过的蟾蜍。”艺术家杰里·斯沃菲尔德(Jerry Swaffield)说。30分钟后,他已经沉浸在在高棉之行的战利品中。一张皱巴巴的画,画上是曼谷的一片荒地;贫民窟弄到的破旧门锁……他仔细地弄干净他的宝贝,“捡到不少好东西!”  相似文献   

17.
国家特级厨师张兴国,15年来因为拒绝烹饪野生动物,先后12次被解雇,28次主动辞职。工作最长不足5个月,最短两天。12次被炒且次次被辱“有病”,他总结自己的命运:“跟野生动物绑在一块,它惨,我就惨,它好,我就好。”  相似文献   

18.
英名垂千古风范激后人──忆孔繁森同志二三事赵文鹤几个月来,一个焦裕禄式的好干部--孔繁森的名字传遍了神州大地。我在西藏工作时,曾与繁森同志有过多次接触,有时畅谈到深夜,知道他的一些情况。特别是他无限忠诚党的事业,立场坚定,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优秀品德...  相似文献   

19.
声音     
《经济纵横》2010,(9):10-10
我只是借一个场所,借一个方法论,借假修真,强迫自己离开平常的办公室,到另外一个领域思考。每次都是他讲他的,我想我的,也不是从李一那儿学习什么,只是"为我所用",凡是我觉得不靠谱的,就不听,只听那些对我有用的。我从来没觉得他是个神人,我只是觉得他记忆怎么那么好,过目不忘,天文也懂,地理也了解,唐诗宋词张嘴就来。这些方面我比不过他。但仅此而已,没把他当神看。——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和首席执行官马云  相似文献   

20.
老农 《经济月刊》2009,(3):124-125
笔者曾在沈阳生活了近二十年,在我曾听说过的有限的几位书法艺术家中,李宝权的名字算是耳熟能详的一位。而我只是一介布衣,李宝权一直身居要职,因此素无来往,更谈不上了解。去年11月的《诗潮》刊登了李宝权的书法作品,因同期也发表了我的几首小诗,所以在我去安徽老家采访时便将《诗潮》带给安徽的朋友看。朋友是位书法家,当他翻开《诗潮》一看到李宝权的书法作品便连连赞说“好字,好字”!回京后我便立即请《诗潮》主编帮助联系,专程回沈阳拜访了书法艺术家李宝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