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1995~2007年外国对华反倾销案件为样本,就反倾销对中国出口行业的损害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实证分析。统计发现受国外反倾销影响的出口行业主要有贱金属及其制品、塑料橡胶、杂项制品、化学工业、机电设备和纺织品等。实证分析表明化学工业、纺织品、贱金属及其制品、机电设备行业存在贸易破坏效应,对华实施反倾销措施后,在化学工业、塑料橡胶、纺织品、贱金属及其制品和未分类产品中存在正向的贸易转移效应,杂项制品中存在逆向的贸易转移效应;而否定结案中,杂项制品中存在正向贸易转移效应,塑料橡胶、纺织品中存在逆向的贸易转移效应。  相似文献   

2.
以2002~2011年12个国家或地区对中国产品反倾销措施的实施情况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东道国开放度、源自于中国的进口、以及东道国贸易环境等因素对反倾销裁定结果的影响.研究发现,东道国开放程度及发展水平越高,对华实施反倾销措施的可能相对越低;中国出口到东道国的产品数额越大,越容易引发反倾销措施;中国与亚洲周边国家签订的区域贸易协定在总体上减小了反倾销措施的发生概率;但亚洲新兴经济体则表现出明显的实施反倾销的倾向,并与欧盟等国家或地区成为对华反倾销措施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3.
反倾销与竞争政策具有一致性。针对目前WTO《反倾销协议》的缺陷,学者们对用竞争政策改革反倾销制度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其中,最切实可行的方案是将竞争理念引入现行《反倾销协议》进行逐步改革和完善。应该根据竞争政策重新界定倾销、国内产业、损害等关键概念,并引入对公共利益的考虑,改革反倾销救济措施。  相似文献   

4.
反倾销措施的初衷在于抵制低价倾销行为,以维护正常的国际贸易竞争秩序,然而反倾销政策的实践正在背离这个目标,甚至沦为贸易保护工具被广泛地使用.本文介绍了一则卡特尔利用反倾销措施维护其垄断地位的案例,继而引发了对倾销的经济学含义以及反倾销政策的合理性等有关问题的思考与质疑,认为反倾销政策所针对的倾销问题的经济学含义存在偏差、反倾销立法中的有关准则也存在着诸多漏洞,对反倾销制度的改革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贸易法律环境是对外贸易利益保护的法律保障.越南在对外贸易中实施诸多贸易保护措施,如进出口管理制度,贸易准人制度,关税制度等,还有不少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关税壁垒.深入地认识与了解越南的贸易立法、执法和司法状况,掌握越南的贸易法律、政策和措施,探讨对越贸易应对办法,能为作出正确的贸易决策提供依据,有效地规避和化解贸易风险.  相似文献   

6.
对印度反倾销申诉样本构成、金额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被诉中国、中国台湾和欧盟的影响较大。实证分析发现印度反倾销申诉对被诉方出口贸易的影响不尽相同。但征收关税和实施反倾销措施都会导致被诉方涉案产品出口贸易额的减少,即均存在贸易破坏效应,比较关税与反倾销措施的影响,发现反倾销措施对印度进口贸易的限制作用均远大于关税,表明反倾销措施已经成为印度替代传统关税控制进口的贸易政策。同时,印度反倾销措施还对被诉方出口具有贸易转移效应,使被诉方出口市场丧失。  相似文献   

7.
采用1990~2014年国外对华反倾销调查数据,利用面板数据的负二项回归模型对国外对中国实施反倾销措施的经济、制度和策略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实证研究,同时纳入中国外资政策和贸易政策因素的影响,讨论中国在政策协调方面的作用和应对途径。研究结论表明,当中国的产品对国外市场形成较高的进口渗透时,会明显招致该国更多的反倾销调查;当中国成为国外依赖的重要出口市场时,则会导致该国显著降低对华实施的反倾销调查数量;相比其他国家,美国、印度、欧盟、巴西等国会让中国遭受更多的反倾销调查;当中国对外实施反倾销调查作为贸易政策无法有效遏制国外对华反倾销时,通过调整外资政策,吸引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资,可以显著抑制国外对华实施反倾销调查。  相似文献   

8.
采用1990~2014年国外对华反倾销调查数据,利用面板数据的负二项回归模型对国外对中国实施反倾销措施的经济、制度和策略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实证研究,同时纳入中国外资政策和贸易政策因素的影响,讨论中国在政策协调方面的作用和应对途径。研究结论表明,当中国的产品对国外市场形成较高的进口渗透时,会明显招致该国更多的反倾销调查;当中国成为国外依赖的重要出口市场时,则会导致该国显著降低对华实施的反倾销调查数量;相比其他国家,美国、印度、欧盟、巴西等国会让中国遭受更多的反倾销调查;当中国对外实施反倾销调查作为贸易政策无法有效遏制国外对华反倾销时,通过调整外资政策,吸引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资,可以显著抑制国外对华实施反倾销调查。  相似文献   

9.
我国对外反倾销调查现状及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反倾销有了一定发展,国内企业开始使用反倾销维权,但状况还不是很好。尽管其经济合理性尚未得到证明,反倾销日益成为被世界各国广泛使用的贸易政策工具。但是。反倾销实施中存在的贸易转向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我国反倾销措施的贸易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0.
我国对进口产品实行反倾销已日渐成熟,本文从实证角度并结合我国实施反倾销的具体案例,对中国进口反倾销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认为目前我国的反倾销措施主要有调控产品进口、保护幼稚产业以及导致投资替代三方面的作用。由此提出了应该综合考虑上下游企业的利益、注重政策效应和法律效应的统一以及做好重要行业的预警信息统计工作等方面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出口产品受到西方国家的反倾销调查的数量向来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但是,西方国家往往出于政治考虑,为了有效地围剿中国的出口产品,在传统反倾销的基础上加入了新的花样。因此也在反倾销措施上体现出新的特点,诸如对同一出口产品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双调查、以补贴的事实证实倾销的存在、实施更加严厉的反倾销法,等等。遗憾的是,西方国家的这些做法尚未在WTO层面上受到挑战。所以,我们应当关注这些新特点,并积极研究对付这些新特点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反倾销效果实证分析--以丙烯酸酯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维护公平贸易和公平竞争为初衷的反倾销措施,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频繁使用,其原因在于该措施既可以有效地限制进口,又能为中国进口竞争产业提供保护。由于反倾销措施的特殊性,在实施以后会发现,贸易转移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反倾销措施的作用,为规避反倾销而产生的直接投资又加剧了国内相关产业的竞争。同时对公共利益缺乏足够的重视,又会导致下游产业因上游产业的受益而受损。有鉴于此,文章建议从健全产业预警机制,调整吸引外资政策,以及贯彻公共利益等几个方面来增强中国反倾销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遭遇反倾销形势严峻,严重影响中国的出口贸易。应用引入执行率、反倾销对称率及反倾销强度指数三个指标,从中国遭受反倾销及应对反击的总体特征、产品结构及其国别结构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发现国际金融危机下国外对华实行有针对性集中贸易反倾销攻击,借以转嫁国内经济危机,相对而言,中国没有充分对等地运用反倾销贸易保护手段。同时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减少反倾销措施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刘永福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留下了值得书写的一页。刘永福和其领导的黑旗军在越南生活了十余载,并带领黑旗军参加越南的抗法斗争,狠狠抗击了入侵越南的法国殖民者。但是,对于这段历史国内外学者们却各抒己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这段历史的评价。本文以翔实的越南语原版资料和实地考察为基础,探讨越南学者、越南人民对刘永福率领黑旗军援越抗法事迹的评价和看法,以期为有关刘永福和黑旗军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国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指控越演越烈,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实质性障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我国产业结构自身的原因,也有法规建设滞后、企业应诉消极等原因。我国应对国外反倾销指控的法律对策是应该在WTO法律框架下尽快完善《反倾销条例》和相关的部门法,健全反倾销应诉机制。  相似文献   

16.
1972年1月7日,越南与印度两国宣布建交.近年来,高层互访频繁,政治互信加深,越印双边经贸合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2007年,越印双方政府宣布建立和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国关系由此迈入新的历史阶段.在WTO框架下,越印双边经贸合作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配额取消后的嘉兴纺织服装出口市场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世贸组织《纺织品与服装协定》规定,2005年1月1日起全球纺织品贸易配额制取消,全球纺织服装市场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作为重要纺织工业基地之一的嘉兴纺织业在获得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严峻挑战。该文试图解读国际纺织品服装市场的发展变化,重点分析嘉兴纺织品服装市场的发展趋势,从而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2003年中美贸易摩擦的焦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3年中美双边贸易持续增长的同时,双边贸易摩擦一度出现升级趋势,彩电及家具反倾销、纺织品设限、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管制、人民币汇率等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近10年来,国外针对中国企业的反倾销案件数量不断上升,使国内企业蒙受巨大损失.随着中国加入WTO日期的一天天临近,反倾销作为WTO所允许的贸易政策工具不仅不会消失,反而会继续存在.由于中国入世后各种关税或非关税贸易壁垒的作用被大大减弱或完全消失,其他国家或地区将更加依赖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来打击中国产品,保护本国产业,我国的反倾销形势将更为严峻.因而正确认识倾销与反倾销的实质,分析我国的反倾销环境,对反倾销对策进行战略性研究和应用是摆在我出口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反倾销这一贸易救济惩罚措施纳入企业库存的分析框架中,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遭遇反倾销对企业库存调整行为的影响和作用机理。研究表明,遭遇反倾销显著增加了企业库存,不利于企业做出合理的库存调整。机制研究表明,遭遇反倾销增加了企业的融资约束和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使得企业库存积压,导致企业库存水平上升。异质性分析发现,遭遇反倾销对于民营企业、东部地区企业、高资本密集度企业和受政府补贴企业的库存积压效应更大。进一步分析表明,提高企业供应关系连接强度、增加出口市场数量以及畅通内销通道是有效缓解企业因遭遇反倾销导致库存积压的三种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