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危机”就是指能够对企业及其产品和声誉造成潜在破坏的事件。面对现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个企业无论过去有多辉煌,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危机的冲击,这是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面对这样的现实,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关键在于如何开展危机管理使危机化险为夷甚至化危机于商机。企业危机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一个企业生命力的强弱。  相似文献   

2.
所谓“危机”就是指能够对企业及其产品和声誉造成潜在破坏的事件。面对现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个企业无论过去有多辉煌,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危机的冲击,这是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面对这样的现实,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关键在于如何开展危机管理使危机化险为夷甚至化危机于商机。企业危机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一个企业生命力的强弱。  相似文献   

3.
所谓"危机"就是指能够对企业及其产品和声誉造成潜在破坏的事件.面对现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个企业无论过去有多辉煌,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危机的冲击,这是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面对这样的现实,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关键在于如何开展危机管理使危机化险为夷甚至化危机于商机.企业危机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一个企业生命力的强弱.  相似文献   

4.
中国企业的危机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何一家企业,无论成功与否,在发展的道路上都可能遇到危机。遇到危机就要处理,处理得好,企业不仅能够化险为夷,而且还能跨越上一个新高度;而处理不好,企业则可能就此一蹶不振,甚至垮掉。“非典”(SARS)对经济带来的影响正在凸显,由于SARS本身的不可知性给社会大众所造成的心理压力,将会直接影响与大众消费密切相关的行业和领域。但是,在诸多行业面临危机的同时,医药、汽车、保险、通讯网络等行业也迎来了“非典时期”的发展机遇。每一次危机既包含导致失败的根源,又孕育着成功的种子。发现、拯救、培育,以便收获这个潜在成功的机会,便…  相似文献   

5.
前面谈到,企业时时处处都有可能产生危机,那么危机的产生是否诡异莫测、变化无常、毫无规律可寻呢?并非如此,它是有迹可寻的。企业危机很像地震灾害,一旦发生,对其缺乏了解的人往往深感震惊。其实,引发地震的能量是有一个累积过程的,在这一过程中,会伴随有不少先兆出现,只不过这些前兆很难被无备者发现或引起高度重视罢了。我们要避免企业危机的出现,就得当有备者,在危机的潜伏期,甚至“安全期”,也经常加倍小心地审视企业的内外的内外环境。古训早已有有言:“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祸…  相似文献   

6.
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一些不可预测事件的发生往往是不可避免的。这些事件会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品牌声誉及企业生存造成严重影响。我们称之为危机。发生危机,轻则给企业当期经营带来困扰.重则威胁企业后续发展,甚至使企业走向破产。不管何种危机。都会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不利的后果。那么,如何才能防患于未然,避免或减少企业危机的发生呢?  相似文献   

7.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然而近年来国内外食品安全事故频频发生,河南双汇的"瘦肉精"、立顿奶茶中的"灭多威"、还有最近的"毒饮料"事件,食品企业的危机越来越引起社会媒体和政府的关注,现今如何让人吃得放心,吃得安全,已成为当下最为关注的问题。食品安全危机事件的爆发,如果处理不当,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可能是毁灭性的,甚至引起社会恐慌,造成社会危机。文章结合国内外食品企业危机管理的现状,以食品企业危机管理为落脚点,指出目前我国食品企业在危机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为之建言献策,以期对食品企业在危机事件处理提供理论支持,使企业快速平稳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WTO经济导刊》2010,(4):23-23
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出现了看似矛盾的“民工荒”与“蚁族”两个现象,一方面企业招不到工人,一方面是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危机前的“裁员潮”与危机过后的“民工荒”,都是对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冲击,也是对企业发展理念和社会责任担当的挑战。金融风暴给企业一个非常深刻的教训——劳动者在企业中不是无足轻重的,没有劳动者工作,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社会里,随着科技的进步,竞争对手的活动和消费者的需求更加变幻莫测,危机发生的机率也随之提高。如果处理不当,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导致企业彻底失败。所谓危机营销,是指企业在面对内外部危机时采取特殊的营销措施,以期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给企业造成的不良影响和损失的一种方法。只要我们巧妙利用危机中的有利因素,用心包装,不仅能使这类危机产品摆脱危机,还能让它们因为“危机特色”更加引人注目,让人喜欢。美国新墨西哥州有个叫杨格的果园主,一次突降冰雹,将苹果打得伤痕累累。就在大家唉声叹气时,杨格灵机一动,他马上按合同…  相似文献   

10.
吴凡 《糖烟酒周刊》2005,(23):B016-B017
飓风起于萍末,溃堤源于蚁洞。企业在市场中成长,必然面对各种风浪。危机随时可能发生。昨天还辉煌的企业,今天就可能被一个小小的细节所击垮。劣质奶粉、散装假酒、火腿风波、雀巢含碘超标、毒粉丝、过期奶回锅……行业危机事件一件接一件,层出不穷。综观国内众多企业,大多不重视危机公关。据浙江某机构调查。具有危机意识的企业不到30%,并且是在危机发生时,才临阵磨枪,处理危机也通常是紧闭大门,封锁信息,对外界,尤其是新闻界讳莫如深。然而坏消息常常是以很快的速度传播,如果企业不具备危机公关的能力,一旦危机发生,只会让企业越陷越深,甚至面临被市场淘汰的结局。7月份《月度话题》特别推出“危机公关”系列话题:建立危机预警体系,做到“防隐患于未然”,“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危机出现后,如何快速地进行处理?危机发生后如何稳定自己的渠道关系,如何将危机成功转化为“商机”等。  相似文献   

11.
陈抗 《浙商》2020,(8):46-50
每一次重大危机之后,都有金融创新和商业形态逆势而生。中国经济和企业在“危”中寻“机”,疫情蕴藏的实体经济发展机遇也在逐步显现。《反脆弱》一书中写道:每一个事物都会从波动中得到利益或蒙受损失,脆弱性是指因为波动和不确定而承受损失,反脆弱性是指让自己避免这些损失,甚至从混乱和不确定中获利。  相似文献   

12.
朱亚多 《现代商业》2013,(29):112-113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中国企业出现的危机事件越来越频繁,也伴随着现代通讯工具和信息业突飞猛进的发展,企业危机事件越来越受到舆论公众的关注,而这些日益增多的危机事件正在极大地冲击着传统企业的正常运作.尤其是近些年危机事件频频爆发,如2011双汇集团“瘦肉精”事件震动全国,之后的“达芬奇”家具造假案和山西陈醋勾兑、归真堂活熊取胆、皮革胶囊,加上从来没有间断过的奶制品企业食品安全问题...中国企业对于突发危机事件处理不当导致企业的品牌形象的丧失,甚至企业倒闭的事件不断上演.因此,公共关系管理尤其是危机公关成为当代我国企业不能不面对的问题.本文将就此课题进行初步探讨,着重围绕企业危机公关的概念,危机产生原因,危机公关的必要性,当前中国企业危机公关认识的误区,分析企业在出现危机后如何运用有效的危机公关策略化解危机,使危机转变为契机.  相似文献   

13.
企业危机防范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各个行业之间的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各种危机事件随之而来,并充斥在各个企业中,一旦企业处理不善,便会一发而不可收拾,甚至导致企业的灭亡。因此,企业建立相应的危机防范机制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应该关注到对于危机“预防胜于治疗”。  相似文献   

14.
持续发展中企业危机管理的不足与建设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事件是每个企业都可能遇到的情况,面临这样的情况时,有些企业从此一蹶不振,大失民心;而有些企业却能转危为机,甚至得到比往常更为可观的效益.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的危机管理机制有所不同,当危机真正来临,造成反应各异.想要获得长足的发展,拥有一套完善的危机管理机制是必不可少的.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企业危机管理不到位造成对其持续发展的不利影响来引起其他企业在这方面的重视,以期带给企业启示.  相似文献   

15.
市场投诉是企业危机事件的主要形式之一,企业危机处理已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课题并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是生死存亡。在应对市场投诉的危机处理过程中,企业应遵循及时反应、勇于承担责任、合法合理、顾全大局及变危机为机会的原则。在坚持上述原则的前提下,企业对市场投诉的危机事件可以采取相应的处理策略,包括迅速成立临时专门机构,全面负责投诉危机的处理;做好危机沟通的工作;处理好与媒介的关系;借助权威性机构和政府部门的力量化解危机等。当然,企业要建立一套切实、行之有效的市场投诉危机处理程序,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工作,它需要企业各部门的通力协作,需要企业决策层对质量管理和风险管理的持续支持和长远计划。但是,只要企业充分认识到了现代经济对企业生存和发展提出的企业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并为之付出努力、防范于未然,即便危机一旦发生,也能比较从容不迫地采取有效措施并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6.
品牌一旦发生危机,企业就得及时、果断地出击,以最快的速度把危机化解。否则,企业数年来甚至更久时间的努力,都会随着品牌的“坠落”而灰飞烟灭。这是所有企业都不愿意看到的,但又不是所有企业都懂得如何有效“化解”的。  相似文献   

17.
许欣  王瓅 《商场现代化》2007,(11S):173-174
危机管理作为一种成熟的管理工具越来越受到各大公司的青睐。“危机”在汉语中大有研究,从字面上看,它是“危”和“机”的组合,一方面代表着危险的境界,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大量的细节、机会。危机是任何企业都不希望看到的局面,而且都在竭力避免,但是危机叉无所不在,因此,加强危机管理,从细节着手,就成为企业经营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危机管理与细节的关系,得出危机管理必须基于细节,从而真正使企业转危为安,甚至从危机中演化出新的商机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8.
刘韬 《浙商》2005,(5):88-8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发展受到来自社会公众评价、同业竞争等多方面的压力。相应的企业面临的来自内部及外部的各种危机事件也逐渐增加,同时企业危机管理渐渐引起了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注意,但能否在企业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这对于国内绝大部分企业来说还只是一个管理名词,一个概念而已。“吃一堑,长一智”是企业“摸着石头过河”的思维方式,但一次企业危机爆发足以导致该企业已经没有“长一智”的机会了,因为一次的危机可能已经让企业不存在了,因此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危机、防范危机、解决危机、利用危机是企业长治久安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洪仕斌 《品牌》2006,(1):56-59
<正> 危机公关是衡量企业公关综合实力的标准,也是任何企业的立足之基、发展之本……危机公关的理解:由于企业的变化或是社会上特殊事件引发的,对于一个企业或一个品牌产生的不良影响,并且在很短时间内涉及很广的社会层面,这种不良影响对于企业或品牌来讲就是一种危机。公关是从发生到消除的阶段:如建立强有力的危机处理班子,包括对危机发生和蔓延进行监控;展开制定的方针、政策,有步骤地实施危机处理策略;并能及时制止危机给企业造成的不良影响,尽快恢复企  相似文献   

20.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任何危机事件都有可能发生。企业危机的种类很多,记者会对企业进行曝光;监督部门检查会让企业陷入危机;对消费者的投诉没有妥善处置,企业会面临危机;对一些不利的谣传不去处理,企业也会陷入危机;市场上出现自己品牌的假货又是一种危机;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也潜伏着种种危机……可以说“企业时刻面临着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