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焦海滨 《魅力中国》2011,(6):196-19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新的语文教育大环境下对语文学科作用的最新、最高的认识。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是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以课堂教学为阵地,提高自身人文修养,确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语文能力训练过程中加强人文性渗透。这样,学生在感悟、理解、欣赏、积累和运用语文知识的同时,必将受到良好的人文教育熏陶。  相似文献   

2.
黄秋瑞 《中国经贸》2008,(22):128-129
重科学教育,轻人文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财经类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过分重视专业教育和技能培养,忽视人文教育,因此,财经类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应加强人文教育,大力弘扬和培养人文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3.
魏俊伟 《魅力中国》2013,(32):219-219
电大教学是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宗旨的教育,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创造性的人才,因此,它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语文是一门语言课程,它涵盖了工具性、基础性、审美性、人文性.是集多重性质为一体的课程。现代教育理念中,素质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培养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电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就电大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张蕾  王丽 《老区建设》2011,(20):59-61
语文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升综合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是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重要一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我国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摇蓝。然而,许多学院只有把培养学生的技术作为自己的终级目标,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教育。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改进人文素质教育,并利用语文教学这个平台扎扎实实做好提高人文素质的这一重要工作,使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5.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性质定位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并提出了语文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堂教学如何体现这些基本理念,如何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丈内涵,人文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语文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的重要阵地,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欣赏到真、善、美,并能使其语文能力与人格健全平衡发展,达到学生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灵魂.语文教学中含有丰富的人文内容,人文意识应该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在阅读教学中注入人文意识,在写作教学中展现人文精神,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体现人文意识.  相似文献   

7.
王洪 《老区建设》2009,(18):61-62
小学语文教育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它对人的一生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会起到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着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博大精深,不断扩大知识视野,提高审美情趣,提升人文素养,培养健康心灵,健全学生人格,树立远大理想,报效伟大祖国,让他们从小就培养健康高雅的人文素养,锻铸卓越的人文品格,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文理念。  相似文献   

8.
韩阿冰 《魅力中国》2010,(25):296-296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工具睦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不但说明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更明确了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使语文性质更全面定位更准确。《标准》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前两个维度是工具性的一面,而后一个维度则是人文性的一面。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语文的工具性即是求真,而人文性则是求善、求美。  相似文献   

9.
肖百慧 《魅力中国》2011,(17):161-161
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新课改中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凸显出来。人文性最成功的体现就是学生健康发展。目前的语文教育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关注,从而才能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作为技工教学重要的基础学科———语文课的教学 ,迫切需要做出一系列改革与调整。为此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体会及形势的需要 ,就技工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个人的几点看法。一、要注意明确教学目的的多层次性技工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培养有一定的语文运用基本功、有一定的人文素质、有一定的适应社会语言交往能力的未来技术工人。这就决定了技工语文教学目的的多层次性。1 .培养语文基本功层次。技工教育属于中等教育范畴 ,目前其生源主要是成绩在一般水平及其以下的初中毕业生 ,大…  相似文献   

11.
重科学教育.轻人文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财经类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过分重视专业教育和技能培养,忽视人文教育,因此,财经类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应加强人文教育,大力弘扬和培养人文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2.
张红梅 《魅力中国》2011,(15):351-351
语文传承、载负着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有着极其丰富的人文内涵、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人文渗透,培养人文素质。是当代语文教师应思考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3.
杨岳华 《黑河学刊》2014,(12):134-135
对于高技能人才培养既要重视职业技能培养还要兼顾人文素质培养,力求实现二者高度融合。高职语文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一门基础课,应兼具人文性、工具性、审美性,在教学过程中应从教材、教法、评价等方面加强人文素质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度融合。  相似文献   

14.
求真永远是求新的基础,尊重学生的多元反应和独特体验,只有建立在合情合理领会人文内涵的基础上,才能帮助他们理解高尚的人文精神,真正体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15.
冯海凤 《魅力中国》2014,(7):145-145
语文的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那么怎样的课堂教学结构才能构建这样的学习氛围呢?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谈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我国现阶段中专语文教学从创新理念、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创新作了探讨。语文教育应突出体现其“人文关怀”的特质,追求语文与生活的有机结合,探索面向现代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教学问题,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既要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也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积淀精神底蕴.中职语文教学承载着人文教育的重任.因此要从贯彻爱的教育、善的教育、美的教育等价值内涵,并加强语文课堂的人文教育、重视课外阅读的引导、进行人文知识和能力的基本培养等方面对学生实施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是当今社会强调的主题,人的个性健康和谐的发展须引起社会的重视,此种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社会发展观越发明显地改变着我们当今人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模式。作为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的教育,应当承担起提升人、解放人、教导人的崇高历史使命。我们在语文的教学活动中要挖掘其内在的艺术价值,创设具有人文性关怀的育人环境,有计划且有意识地结合语文知识的教授,语文能力的培养,来实施人格化的教育,教导学生应注重文化的内涵,追求美好的人生,塑造健康的品质,进而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将地方文化适当地融入语文教学中,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语文教学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对语文教学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语文教师可巧用地方文化的本土性,让地方文化资源走进校本教材;可巧用地方文化的精神内涵,来完成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要求;可用导入、讨论等方法巧用地方文化,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巧用地方文化,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0.
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综合性等多重属性的基础学科,其本质特征是基础工具性和思想教育性的统一。因此它在学生的求知增智和人格发展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人文教育又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其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