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玲 《魅力中国》2013,(29):163-164
悲剧意识是一种艺术观念,也是一种人生境界,源于对现实性悲剧的体验和感知,主要表现为冲突和悲剧下的情感效果。《茶馆》是一部悲剧,《茶馆》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是老舍戏剧的顶峰之作,是中国当代话剧艺术中的经典,以旧北京城中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哀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及各类人物变迁的描写,反映了从清末、民初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近50年的社会面貌。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动荡、黑暗和罪恶。  相似文献   

2.
王硕 《中国报道》2009,(5):107-107
老舍的《茶馆》给人印象最深的除了那千姿百态的各色人物,还有就是那一张旧社会酒楼茶肆中常常都张贴的告示——莫谈国事。鲁迅也有一本杂文集,名字就叫《准风月谈》意思是不谈国事,只谈风月。可见,莫谈国事—直明示或暗示成我们小民的本分。  相似文献   

3.
《怨女》一直以来被看作是《金锁记》的改写,作品中塑造的两位女性形象虽有密切的关系,但却有着各自鲜活的形象。作者运用特有的女性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两位经历相似却又具有不同悲剧命运的“小人物”,七巧与银娣。七巧身上所展示的苍凉已然上升到了一个时代的悲剧,而银娣则揭示出作为一个“普通人”最原始的悲哀。作者借用七巧与银娣的一生揭露了在漫长封建时期作为丈夫附属品的女性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4.
梅慧圆  徐畅 《魅力中国》2011,(8):267-267
《妻妾成群》是苏童的的成名作之一,其中讲述了一个年轻女性在封建制度下的不幸婚姻及其悲惨命运,用独特的眼光对女性的心理进行了描述,剖析了人性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然而,《妻妾成群》这部作品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其思想性上,更体现在其带着先锋色彩的艺术创新上,本文重点探讨的就是这部作品的叙述风格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5.
聂美琪 《魅力中国》2014,(21):96-96
《寒夜》叙述的是抗日战争背景下一个小知识分子家庭的悲剧故事,通过平凡的小人小事,通过小人物的受苦和悲剧,控诉那个如同寒夜般凛冽彻骨的旧社会,为在黑暗中挣扎的小人物喊出痛苦和悲愤的呼声。小说主要塑造了三个人物形象--汪文宣、汪母和曾树生,汪文宣是一个性格懦弱、喜自我安慰的知识青年;汪母则是个爱子心切、身心都依靠着儿子生存的封建家长;而曾树生就是一个有思想又大胆追求幸福的新时代女性。他们彼此紧密相连,互生矛盾,由此产生出夫妻关系、婆媳矛盾和母子情怀三个主要的矛盾冲突,这是促使家庭悲剧产生的内因。  相似文献   

6.
老舍先生笔下名篇《骆驼祥子》,描写了在旧社会最下层劳动者人力车夫样子的悲惨命运,读来人们无不对祥子生出几多哀怜,每当我漫步街头,祥子为生存所迫,在烈日和暴雨下疾跑的凄苦情景就会浮现在我的脑际。  相似文献   

7.
出生在书画世家的我从小便受到熏陶,也对绘画充满了浓厚的兴趣。1990年,在我的个人画展上,有幸与老舍夫人胡絜青先生相识。久而久之,艺术上的交流和共识让我与胡絜青老人成了忘年之交。1993年我从日本学成回国,打算在济南创办老舍茶馆,不巧的是当时北京已经有一个老舍茶馆。在胡絜青老人的建议下,改名为山东名人茶馆,也得到了胡絜青老人的授权。开业那天,众多国学大家和名人题词、祝贺,  相似文献   

8.
尹蓉 《重庆与世界》2015,(2):62-63,69
毛姆的短篇小说《悲惨命运》描写主人公动三去拜访朋友,由于碍于"面子",始终说不出告辞的话,最终郁郁寡欢而死。本文试图从语用学"面子"和"礼貌补救策略"的角度分析《悲惨命运》中小人物动三的悲剧因素,阐释人性虚伪带来的悲剧。  相似文献   

9.
鲁迅通过塑造封建科举制度受害者孔乙己的形象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封建思想。鲁迅将故事的主要场所定位在了鲁镇的成亨酒店,文章分析了《孔乙己》中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此形象特征表现为三方面,即:时时处处展示自己读书人身份、身受科举制度毒害却执迷不悟、身心俱毁至死仍不觉悟。真实而艺术地再现了旧社会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10.
马肇奇  汤平 《首都经济》2006,(6):105-107
滇红(红茶)、大佛龙井(绿茶)、普洱茶(黑茶)、台湾冻顶(青茶)、君山银针(黄茶)、福鼎大白茶(白茶)六种茶叶共同拼制出了奥运五环旗,老舍茶馆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茶文化与奥林匹克不可分割的血脉关系。不久前,北京市大碗茶商贸公司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北京市文联、宣武区文化委员会联合举办了老舍茶馆第三届茶文化节暨“五环茶,迎奥运”活动。这是继2005年4月29日接待连战一行之后老舍茶馆的又一重大活动。实际上,老舍茶馆自开业以来已经接待了50位外国元首、众多社会名流和200多万中外游客,成为展示民族文化精品的特有“窗口”和连接国内外友谊的“桥梁”。  相似文献   

11.
冯小庆  杨蕊 《黑河学刊》2015,(1):23-24,58
《切文古尔镇》、《基坑》、《初生海》是普拉东诺夫的反乌托邦三部曲。作品通过主人公对美好乌托邦理想社会的追求,反映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偏激行为。作家在三部作品中使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使其具有反传统的特点,呈现出一种鲜明、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12.
贾樟柯的电影《站台》反映了改革开发放之初一个小人物的生活,作品以独特视觉、现实主义美学范式:汇集成一幅社会生活画面——历史生活真实的展现,各种错杂的声音激荡着时代的呐喊、色彩灰暗的背景凸现着时代的痕迹,意味深长,令人回味,令人感叹,把社会历史画卷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13.
爵士时代"桂冠诗人"菲茨杰拉德在《伟大的盖茨比》中以一个小人物跌宕起伏的一生呈现了时代的素描图。盖茨比在富兰克林式美国梦的驱使下历尽艰辛获得成功,却难以逃过历史的车轮最终湮灭在时代大悲剧中。主人公纯真的爱情最终换来了死于非命,而这一绝唱也成了爵士时代最具特色的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14.
谷彦君 《理论观察》2013,(1):112-113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的诗人和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杰出的代表作。该作品极具特殊的艺术魅力,丰富的内涵。作者在小说中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使其作品极具艺术感染力,不但深化了小说的主题,而且高度地统一了小说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本文将解读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及其对主题实现的作用。本文从小说中的场景描写入手,分析其中蕴涵的象征意义,如自然景色的象征意义:颜色的象征意义;泪珠的象征意义;动物的象征意义等等。目的在于证明象征手法对于反映苔丝坎坷命运以及映衬小说中人物心理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倩  梁翠霞 《魅力中国》2010,(24):79-79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最满意的一部作品。深知北京文化的老舍,他的小说渗透着浓郁的地方色彩。地道的北京方言在刻画人物和描写风俗人情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骆驼祥子》中京味十足的地道方言的使用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6.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和诗人托马斯哈代创作的代表作之一。小说描写的是贫穷的农家女子苔丝的悲剧性命运。本文试图从其生存的社会环境与其性格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以及哈代的宿命论等方面进行剖析,通过对其悲剧命运的具体分析,使读者能够更理性、系统地赏读这部作品,从而加深作品所表达的悲剧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7.
徐丹 《魅力中国》2009,(2):95-96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自然主义思想艺术最成熟的一部小说,是哈代赢得世界声誉的优秀作品。在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中,哈代笔下的许多悲剧人物都显示出不同的艺术魅力。其中苔丝的悲剧命运也最为引人关注。其悲剧内涵最为深刻和丰富,其悲剧成因最为复杂。本文主要从复杂的社会背景、暴力和恶势力、男权主义思想、家庭背景、苔丝的性格等方面对其悲剧原因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8.
汪长江  郝艳海 《魅力中国》2010,(20):209-209
杜甫是我国封建时代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继承了《诗经》、乐府以来现实主义诗歌的优良传统,并将其加以发展和提高。他以进步的儒家思想和精湛的艺术,深刻地、多方面地反映了当时国家的重大事件.描写了各个阶级和阶层的生活真实,表达了广大人民的真实意志和要求,从而揭露了自开元、天宝以来将近四十年间动乱历史面貌。为我们创造了众多现实主义诗歌作品,把我国现实主义的诗歌艺术推上一个新的高峰。本文试图从现实主义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以及现实主义诗歌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等三个方面分析一下杜甫中的现实主义诗歌。  相似文献   

19.
一部作品的产生与一个时代有着密切的关系。产生并流行于明万历年间的《牡丹亭》就是这样一部处处彰显着时代烙印的作品,尤其是它其中蕴藏着深层的思想文化暗流。是这个时代发展的结果,而最激烈的就是反映在作品中的情与理的矛盾冲突;而这种冲突是历史发展的结果,而在其中也潜藏着超时代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丽 《魅力中国》2011,(20):284-284
一部永远读不完的《红楼梦》,一部博大精深的《红楼梦》,像一个无穷尽的宝藏,每次陶醉其中都会有新的收获。谈及《红楼梦》人们更多的是关注其人物命运、人物性格分析、艺术手法,推测人物的最终命运,她就如那断臂的维纳斯一样让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为其着迷。然而,《红楼梦》对当今语文教学的指导意义却是—个很少被人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